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鹏  高雅萍  蒋亚楠  尚嘉宁 《河南科学》2020,38(11):1806-1813
基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共3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时序处理方法获取延安新区地面沉降信息,并分析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大部分区域比较稳定,平均形变速率集中在-10~10 mm/a;地面沉降主要位于行知南路(尚品尊邸小区)-遵义大街-瑞金街-子长路-轩辕大道-志丹路-东方红大道-中环大道-上海东路-肤施大道(尚品尊邸小区)、延州大道、延安市交警支队新城大队东侧.②地面沉降受黄土湿陷性和压缩性、高填方体、城市扩张、人类活动、交通循环载荷、集中使用地下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昆明近几年城市建设发展、地铁兴建、地下水开采等,导致地面出现严重的沉降现象,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十分必要。本文利用覆盖昆明地区的30幅Sentinel-1A影像,分别采用PS-InSAR技术和SBAS-InSAR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两组昆明市主城区的地表沉降信息,并通过交叉验证分析和时序分析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和较高一致性,研究区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存在地面沉降问题,且最大年沉降速率可达到-39.258 3 mm/a。  相似文献   

3.
以延安新区为研究区,采用SBAS-InSAR方法对2015年建成之后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延安新区雷达视线方向形变速率为-52~13 mm/a,垂直向形变速率为-74~18 mm/a.通过克里金插值发现延安新区有2个明显的西北-东南向的带状沉降区域,最大的沉降区域从南至北贯穿新区;新区东...  相似文献   

4.
PS-InSAR技术是对传统的InSAR技术的扩展应用,利用一系列在时间序列上保持相位稳定的永久散射体,分析时间序列上相位变化提取研究区域的变形信息,并且能够克服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等问题,能够有效利用已有数据,获取高精度的、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沉降信息,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D-InSAR与PS-InSAR的理论模型、技术特点及应用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特别是D-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对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D-InSAR和PS-InSAR技术的理论模型,在分析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这2种技术的不同特点,系统地总结了它们各自适合的应用领域以及暂时难以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特别是D-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对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D-InSAR和PS-InSAR技术的理论模型,在分析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这2种技术的不同特点,系统地总结了它们各自适合的应用领域以及暂时难以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PS-InSAR技术,基于2014年12月-2017年1月的32幅Sentinel-1A卫星TOPS模式影像,获得兰州主城区地表的形变速率和时间序列形变量信息,利用GeoDetector对建成区、道路网密度、降水、气温、土地覆盖类型以及地质类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交互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地表形变速率介于-53.17~37.66 mm/a,总体较为稳定,多数区域(95.25%)的形变速率介于-5~5 mm/a.主城区地表变形是各影响因素的交互驱动,而不是单一因素的驱动,建成区∩道路网密度是主城区地表形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将GeoDetector方法应用于各驱动力对城市地表形变的解释力,为研究城市地表形变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PS-InSAR技术存在单一轨道覆盖率低、升降轨道基准难以统一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升降轨数据共同获取地面形变场的方法。利用覆盖东营市的84景Sentinel-1A雷达卫星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分别获得升轨和降轨下的垂直向形变量,进行升降轨解算结果内部互检。通过抗差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法统一参考基准,实现升降轨观测序列的数据融合,最终得到地面形变场。实验结果表明:升降轨下同名相干点内部互检相关系数优于0.8;升降轨数据融合中抗差最小二乘拟合法较传统方法点位精度提升3.3 mm;东营市在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地面沉降分布呈现东部沿海大于西部城区的特点,且最大沉降量为-458 mm。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城市地表沉降带来的次生灾害后果愈加严重,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因此对城市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形变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传统的监测方法无法获取城市大面积的地表形变信息.合成孔径雷达遥感(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大规模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兰州市地质条件特殊,地貌条件复杂,是中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大的区域之一.采用63景Sentinel-1A和5景Sentinel-1B数据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测量技术获取了2014年10月—2020年4月的兰州市城区的地面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区地表形变较小,临近城区周边的几处村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沉降,且部分区域的沉降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崔永来 《科技资讯》2012,(6):136-136
我国是世界第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开发、综合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就曹妃甸开发利用新能源实践,分析新能源发展必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4-2018年覆盖南昌市区域范围Sentinel-1A卫星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对南昌市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地铁、隧道、桥梁、高楼等地表形变情况进行计算、趋势分析与及时监测,为区域灾害提供预警与评估,及为地区规划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PS-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自然灾害等地表形变监测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就PS-InSAR在南昌地表形变监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根据InSAR的特点,指出了InSAR的部分缺陷,给出了InSAR的使用局限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施工活动和地下水开采等频繁人类活动对城市地表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基于2018年3月~2021年12月的Sentinel-1A数据,结合永久散射体干涉技术中利用振幅离差指数提取高相干点的方法,采用小基线集干涉技术,获得了广汉市的地面沉降速率和沉降时序,据此分析了广汉市沉降的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广汉市接近90%的地区未出现严重沉降现象,小汉镇、金雁街道、三星堆镇和向阳镇出现小规模沉降,施工区及其周边沉降相对严重,最大沉降速率为-31 mm·年-1。此外,沉降主要出现在2018~2020年,建筑施工活动和降水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及精密机械、生物工程及医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为五大支柱产业的高科技园区。本文通过对无锡新区发展现状及特点,特别是无锡新区与苏州新区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无锡新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全国范围内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区建设,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动力机制,分析了新区建设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性,从宏观层面对太原市南部新区的开发建设提出了6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ERDAS和ArcGIS软件,分析贵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2006—2016年来贵安新区城镇面积一直在增加,且2010年至2016年增加速度更快;农田面积一直在减少,2010年至2016年减少速度更快;水域面积稍有减少;林地面积稍有增加;草地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来看,其他类型之间都有相互转换,但以农田和草地转换为城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测内蒙古新井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矿区边坡失稳前地表形变情况,采用SBAS-InSAR技术对该矿区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的1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解算出地表2 475个形变点,最大形变量超过160 mm,最大形变速率达209 mm/a。证明SBAS-InSAR技术可以高效地识别研究区变形位置及其形态,为矿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INSAR技术的山区城市地面沉降研究,因地形复杂、植被覆盖等因素开展较少。本文首次在攀枝花市,利用12景2009-2010年ENVISAT ASAR数据,采用短基线集方法开展大范围、长时间监测。结果表明,攀枝花市东区地面沉降较大,沉降的平均速率高达48mm/y,西区沉降较小,沉降平均速率10mm/y,推测原因多为城市化建设所致地面荷载,而市东北方向的露天矿区,因连续开采所致不同时期同一地点的地表变化,导致高相干点在此区域分散稀疏,不能表明是否有沉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李小舟 《工程与建设》2014,(1):36-38,48
不管新区的开发是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还是城市区域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是有效解决城市自身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新区总有成为老区的一天,如果从老城区的更新建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就能预判城市新区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改造活动造成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精确、高效的垂向形变监测与分析对地面沉降灾害防控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均具重要意义。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 SAR)技术获取廊坊北三县地区2007~2010年地面沉降时间序列信息,并结合地层岩性、活动构造、城镇化水平与地下水开采等形变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区沉降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面沉降非均匀性显著,且表现出季节性变动特征;厚度较大的冲积、湖积地层沉降较发育,沉降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断层两侧形变速率差异大,局部区域人为诱因占主导;一般、严重沉降区分布与0IBI差值0.4区域具一定空间响应,且在典型区内与中、深层承压水位漏斗空间展布吻合较好,但沉降中心偏西北。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重庆市北部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1992年到2000年期间重庆市北部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历史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出现了超常增长的“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其中城镇用地、工业用地是促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力军。同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计算,证实了城镇用地通过大量蚕食农业性生产用地而得以迅速增加,农业用地受到城市化的影响,由收益较低的土地利用方式向收益较高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