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人体内胆固醇的分布、主要生理功能、血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关系,同时还介绍了降低血胆固醇含量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必需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胆固醇在人体内既有生理作用,摄取过多也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推动低胆固醇类保健食品的研究和开发,须控制胆固醇氧化行为及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必需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文章综述了胆固醇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同时提出了它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简要介绍了胆固醇的氧化行为,初步探讨了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硒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排泄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缺乏所引起的病症 ,以及如何补硒  相似文献   

5.
膳食纤维是一种含有1800~3000个以上葡萄糖分子的多糖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可惜,由于人体内缺乏分解消化纤维素的酶系统,只能让这些“废物”作为粪便白白地排泄掉。  相似文献   

6.
硒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硒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排泄,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缺乏所引起的病症,以及如何补硒。  相似文献   

7.
正胆固醇不是"坏东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黄瑜芳介绍,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参与形成细胞膜和神经纤维的组成;内分泌腺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在人体内形成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3;形成胆酸盐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助于血管壁的修复和保持完  相似文献   

8.
输血可能导致肝炎、爱滋病、其他传染病和免疫上的多种反应。若有不具血型而较完善的“人造血”问世,便可免除上述弊端。因此,先进国家均在极积研究和试制“人造血”。美国也不例外最初试用含氟碳化合物液体(亦称高氟碳化合物)的Fluosol—DA,主旨是载运氧气。但这种人造血对高度贫血的病人无大帮助。其后在旧金山加州大学的亨特(Hunt)等人开始创制新血细胞(Neo-hemocytes),类似细小红血球(内有血色素)且有磷脂、胆固醇和蛋黄的成分,氧气可以自由经过外膜渗透。缺点是生存期(Survival)仅有数小时,甚易在人体内毁坏和被排泄出循环系统。近几年,马里兰大学的恩里科·巴西(Enri-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动物系统发生的角度来阐述动物排泄系统的进化发展、排泄终产物的形式、排泄途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排泄生理有关的肾外排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钙及磷酸盐类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本文介绍了钙磷在人体中的含量、分布、生理功能及血钙和血磷,阐述了人体对钙磷的吸收、排泄及钙磷平衡,并对钙磷代谢紊乱所造成的疾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影响乳酸菌体外降解胆固醇的4个因素:胆盐质量浓度、胆固醇质量浓度、培养基初始p H值和菌体培养时间.结果表明,受试菌株的降解能力显著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菌株的降解能力差异显著.总体上,胆盐质量浓度为4-6 mg/m L,胆固醇质量浓度为190-230 mg/L,培养基初始p H值在5-7,菌体培养时间11-23 h时,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能力最高,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硝苯地平脂质体,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并用统计学方法考察磷脂量、脂药比和胆固醇磷脂比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二次回归模型最优处方制备的硝苯地平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6.5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最优处方制备的硝苯地平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7.25%;与二次回归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适于优化硝苯地平脂质体的制备.优化后得到最佳制备处方为:磷脂量612.4mg,脂药比为60.02,磷脂胆固醇比为6.4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固醇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动力学实验、原子发射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说明胆固醇能引起骨质疏松。结果:高胆固醇的骨头的脱矿速率比正常骨的快,再矿化速率比正常骨慢。结论:胆固醇能引起骨质疏松,镧的摄入可以使骨中的矿物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运用药理生理学方法,观察了大豆膳食纤维对高血脂成年SD大鼠的体重增长、腹腔脂肪的积累、血清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在实验的第14天,高膳食纤维实验组体重增长率为对照组的-22.78%,腹腔脂肪重量变化率为-59.57%,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率为-30.11%,血清胆固醇水平变化率为14.24%,血糖水平变化率为10.39%。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对控制成年大鼠的体重增长,减少腹腔脂肪的积累,降低高胆固醇和高脂肪摄入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以及降低血糖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魔芋低聚糖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研究魔芋低聚糖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低脂作用,采用灌胃法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及磨芋低聚糖实验组,测定多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脂质在虾类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虾类脂质的需求特点作一综述。研究表明,18碳以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LFA)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EFA)是虾类的必需脂肪酸,但20碳以上的HUFA比18碳具有更高的促生长和发育效果。混合油脂的营养价超过单一油脂。磷脂对虾类具有明显的促生长和成活效果,其需求量为1%~5%,蜕皮激素的前体——类固醇物质,对虾类的蜕皮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添加量为0.5%左右为宜。虾类对脂质的需求还受到环境温度、盐度、蜕壳状况及生殖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源性肥胖对SD大鼠生殖能力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6周龄的SD雌性大鼠,采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饲喂2周,根据体质量选择肥胖倾向的大鼠20只作为肥胖组(OG组),同周龄的另2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NG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普通饲料饲喂6周后,与雄鼠合笼交配1周,继续喂养直至孕鼠分娩。观察交配前的体质量和Lee’S指数,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瘦素(1eptin)和雌二醇(E2)的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平均子鼠数量和平均鼠出生体质量。结果饲喂6周后OG组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高于NG组(P〈0.叭);OG组大鼠妊娠率明显低于NG组(P〈0.01);OG组大鼠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NG组(P〈0.01);OG组大鼠血清leptin水平较NG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的SD大鼠食源性肥胖模型,其生殖能力降低,可能与leptin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蛋黄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对现有的脱除方法进行利弊分析,确定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脱除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着重对脱除工艺中的萃取压力的确定进行实验研究,并确定了其较佳的萃取压力为24MPa.  相似文献   

19.
6种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6种安全的乳酸菌菌种在不同条件下接种于体外高胆固醇的MRS-CHOL培养基中降解胆固醇的情况,以及培养液的pH值与胆固醇降解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用的6个菌种均可有效降解胆固醇,依次为Lp菌(28.088%)、3群菌(25.059%)、4群菌(24.922%)、Lf菌(24.554%)、Ld菌(22.248%)和5#菌(18.513%),降解率随接种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Lf菌外,其它菌株都随胆固醇浓度的变化而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养液的pH值与胆固醇的降解率呈负相关性,且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采用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的胆固醇的方法.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 - 114为萃取剂,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流动相为甲醇-乙醇等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06 nm.采用Triton X - 114进行浊点萃取,分别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盐浓度、平衡温度及时间等条件.胆固醇的质量浓度在0.10~15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9),该方法的定性检测限为0.03 μg/mL(S/N=3),回收率为86.00%~93.50%,可以满足油脂中胆固醇含量的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