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华宁煤集团麦垛山煤矿130602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揭露冲刷带,对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冲刷带成因和现场揭露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施工方案,通过方案比较选择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了设备开机率,保障了施工安全。对类似条件下过冲刷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姚桥煤矿7253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古河流冲刷带进行跟踪和资料收集,总结分析了该工作面内古河流冲刷带的特征、成因以及对煤矿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工作面设计以及采掘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冰 《科技资讯》2014,(26):67-68
根据神东煤炭集团万利一矿水文地质条件,及31上煤上覆岩层岩性,冲刷等地质构造带,从现场总结出水文机理,并结合31上煤以采及以掘工作面进行分析,对矿井31上煤浅埋煤层其他工作面探放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瓦斯易自燃矿井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问题,研究了瓦斯抽采与煤自燃共生灾害特征及致灾机理,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漏风量供氧对煤自燃氧化的影响规律,在某矿S1工作面进行了现场监测实验,得出了瓦斯抽采条件下采空区CH_4体积分数、O_2体积分数及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漏风量的增加,CH_4浓度逐渐增加,O_2浓度逐渐降低,CO的出现温度为110~130℃,在温度大于300℃时解吸量呈现出指数增长趋势;随着采空区深度的增加,CH_4浓度呈现出浅部增加较大深部趋于稳定的趋势,O_2从20.8%逐渐减小到7.7%,温度从22.3℃逐渐升高到24.3℃;划分了瓦斯抽采采空区"三带"分布,工作面散热带宽度为85 m,氧化带为85~210 m,窒息带为210 m以后,其中氧化带宽度增加是非瓦斯抽采采空区的2倍以上。研究成果对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小区试验,探讨了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在植被过滤带初始出流中呈现出较高的浓度;在入流单宽流量大于0.004 m3/(s.m)的大流量冲刷下,植被过滤带出流悬浮固体的浓度大多增加;当植被过滤带内土壤初始氮浓度较高时,径流会再次受到氮污染。植被过滤带内坡面和表层土壤的初始情况(污染物量和干湿度)以及入流流量是植被过滤带产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非点源污染的产生是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法对非均质煤层煤巷周围煤体瓦斯运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得出煤巷预排瓦斯带深度不仅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 ,而且与煤层原始瓦斯压力、煤壁暴露时间和煤层赋存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最后针对淮南 C1 3煤层的实际情况给出煤巷瓦斯预排深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王铭印 《科技信息》2013,(26):392-393
本文引用徐州、兖州、枣庄、大同等矿区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小断层、顶底板岩性、陷落柱、冲刷带、岩浆侵入体、煤自燃发火期、瓦斯等地质因素对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断层落差H、落差H与煤层厚度M之比、断层与工作面交角等的影响,从矿井地质的角度提出了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的可行方法和措施,对煤矿产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供采煤地质工程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现场可编程外围器件PSD813F1芯片的特点,及用PSD813F1和80C196KC构成自动添煤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若干煤种液化性能的考察,探讨了我国煤本身固有的性质和工艺条件对煤液化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中挥发份含量越高,转化率就越高,当挥发份含量大于35%时,转化率可大于80%;碳含量在70~85%的年老褐煤和年青烟煤,其100H/C(重量比)在6以上时,转化率在50%以上;煤中活性组分含量在90%以上时,转化率可达80%以上。煤液化反应中,反应温度、氢气初压、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不仅影响整个反应的转化率,而且影响着反应产物组成的分布和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桩式丁坝局部冲刷特性及其最大冲刷深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桩式丁坝清水冲刷动床试验.试验中挑角范围在30—135°之间,透水率范围在0—40%之间,通过试验分析了其冲刷坑形态,冲刷深度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桩式丁坝局部冲刷坑呈"V"形槽状,最低点位于桩根附近,整个冲刷槽最大冲刷深度位于坝头,由绕坝水流所导致.冲刷深度随河宽缩窄率增大而增大,随透水率增大而减小,正挑时丁坝的冲深最大,同时还与Fr和床沙级配有关.最后,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非淹没桩式丁坝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该式将桩式丁坝冲刷深度与其影响因素直接联系起来,能够定量反映其影响规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桥墩局部冲刷对建桥的影响,分析了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因素,列举出黏性土和非黏性土河床桥墩局部冲刷的计算公式,并根据物理模型试验所用的泥沙粒径和测得的桥墩局部流速,采用局部冲刷公式计算了拟建桥梁主副桥墩处的冲刷深度,分析比较得出拟建桥梁的最佳位置。研究结果为桥梁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瓦斯富集煤层及受火成岩侵入、断层、褶曲、古河流冲刷等地质构造带煤、岩巷道掘进过程中,由于受掘进影响,在工作面顶板及两帮形成压力松动裂隙圈,当掘进工作面接近煤、岩层地质构造带附近瓦斯积聚区域时,呈高压状态积聚的瓦斯、水会通过工作面及两帮松动的裂隙短时间内大量涌出,造成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严重时可能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大隆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预防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瓦斯、水异常涌出隐患,采取在掘进工作面施工超前瓦斯、水探放钻孔;瓦斯抽放钻孔并与瓦斯抽放管路连接进行抽放等方法,有效的预防了掘进期间瓦斯异常涌出。  相似文献   

13.
山区公路坡面冲刷引起的路基水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下边坡冲刷模型试验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探讨坡面冲刷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提出路基水毁的一般机理演绎过程,结合具体工程选取合适的边坡防护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物理性质对坡面的抗冲刷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路基边坡坡面侵蚀过程是由坡脚开始逐渐向上扩展的,最终导致整个坡体坍塌.研究结果表明了边坡坡面冲刷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将其概括为4个阶段且具有链式特性的机理演绎过程,对提高水毁防灾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桥梁设计和评估中充分考虑多灾害影响,基于一致风险原则,提出桥梁在考虑冲刷和地震联合灾害作用条件下的分析框架,开展了考虑地震灾害的合理冲刷深度研究.首先对桥梁进行考虑冲刷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获得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和易损面;根据两种灾害的危险性模型,获得不同给定冲刷深度下失效概率与冲刷深度的关系及联合失效概率.然后将联合失效概率所对应的冲刷深度作为两种灾害组合时的合理冲刷深度,进一步与设计冲刷深度比较,得到地震和冲刷多灾害下桥梁设计中所需要的冲刷荷载组合系数,并以一悬索桥为例说明分析过程.文中方法有效考虑了桥梁整体风险和经济性,可为地震和冲刷联合灾害作用下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桥梁的探索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依据天然气δ13C2数值把准南煤型气划分为A组和B组。A组煤型气主要分布在安集海背斜以西的第三排构造带,B组煤型气主要分布在安集海背斜以东,包括准南的三排构造带;根据水溶气和游离气的组分运移特征,结合准南地层压力、地层水矿化度和重碳酸根浓度,提出A组煤型气为水溶气运移,B组煤型气以游离气运移为主;异常压力是水溶气向上运移的动力,构造应力控制了煤型气的运移方式,应力强烈的第一排构造带以游离气运移为主,应力较弱的第三排构造带以水溶气运移为主,第二排构造带上煤型气两种运移方式都存在;煤型气i-C4/n-C4和i-C5/n-C5值显示运移通道为构造微裂缝或短暂开启的断层,运移的水动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水分对无烟煤低温氧化阶段放热特性的影响,完善水分对煤自燃影响的机理。以不同水分含量的白皎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C80热分析实验,将不同水分含量煤样的初始放热温度、总放热量、各阶段放热量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白皎无烟煤在不同水分含量条件影响下煤样放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煤样的初始放热温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总放热量、热量变化不同阶段的放热量及持续时间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分含量为16. 34%时放热量较高,煤自燃的可能性也较大,但初始放热温度与总放热量间不存在相对应的关系。煤放热过程具有典型的分段性,分为缓慢放热、放热量减小和快速放热3个阶段,其中快速放热阶段持续时间最长,该阶段放热量占总放热量的比例超过84%,是造成煤体热量积聚的最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就完善水分对煤自燃影响机理的研究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种类及在煤层自燃整个进程中所起的标志性作用,更好的把握煤层自然发火的进程,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灭火,对唐口煤业的煤样进行了氧化试验,结果表明CO可以作为预测预报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其预测的温度范围应该在72℃188℃之间。但是CO的出现临界温度很低,仅为66℃左右,并在整个自然发火过程中都有CO产生,仅靠CO浓度来确定煤自然发火的进程有一定难度,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并总结CO派生指标的规律,并借助这些指标综合判断自然发火初期(2℃188℃之间。但是CO的出现临界温度很低,仅为66℃左右,并在整个自然发火过程中都有CO产生,仅靠CO浓度来确定煤自然发火的进程有一定难度,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并总结CO派生指标的规律,并借助这些指标综合判断自然发火初期(2℃188℃)的火灾状态。烯烃气体C2H4可以作为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加速阶段的标志气体,其预测的温度范围应在180℃188℃)的火灾状态。烯烃气体C2H4可以作为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加速阶段的标志气体,其预测的温度范围应在180℃230℃之间。其代表C2H4可以视为煤氧化已确实进入自热加速阶段的标志气体。C2H4/C2H6可作为判别煤自然发火进程的标志气体指标,其第一峰值是煤的氧化已进入激烈氧化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煤层冲刷带的分类及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现有以冲刷带的分类及其命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案,阐述了煤层冲刷带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并好煤层顶板本等科对煤层冲刷带的预测作用预测方法步骤及预测实例。  相似文献   

19.
丁坝挑角等参数对坝头冲刷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坝是山区沿河公路冲刷防护的常用构造物,坝头冲刷深度是丁坝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坝头冲刷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丁坝的挑角、漫水高度以及边坡系数对坝头冲刷影响很大。在分析上述参数对丁坝水流结构和冲刷特性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丁坝冲刷规律、特点进行观测。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并以不漫水板式正挑丁坝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后得到了三个影响参数对丁坝冲刷深度的作用特点,建立了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丁坝浑水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冲刷对河道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很大,丁坝作为一种治河建筑物应用广泛但设计理论有待完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单因子变化对浑水条件下的丁坝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浑水冲刷有别于清水冲刷,丁坝淹没和非淹没的情况下,冲深与相关因子的变化关系有相同也有不同,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