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金霞  张茜  马彦  蔡军卫 《甘肃科技》2007,23(10):19-21
文章给出了基于Agent的个性化智能导学系统的设计模型,阐述了总体设计思路。将Agent技术应用于模型中,突出了个性化与智能化。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个性化的生成学习路径,因材施教性很强,同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给出了基于Agent的个性化智能导学系统的设计模型,阐述了总体设计思路。将Agent技术应用于模型中,突出了个性化与智能化。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个性化的生成学习路径,因材施教性很强,同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e-Education系统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其智能性,实现自适应教学和个性化服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gent的智能e-Education系统模型.运用教学策略Agent和教学管理Agent,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智能地选择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达到智能化教学的目的;使用移动Agent技术实现Agent之间的通信,提高了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e-Education系统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其智能性,实现自适应教学和个性化服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gent的智能e-Education系统模型.运用教学策略Agent和教学管理Agent,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智能地选择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达到智能化教学的目的;使用移动Agent技术实现Agent之间的通信,提高了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个性化数据挖掘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基于Multi Agent技术的个性化数据挖掘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构造的基本思想和Agent的状态转变关系及其它们之间的通信协议;利用用户Agent和挖掘Agent得到个性化数据挖掘系统MAS,并给出了系统的算法.该类系统的特点是:用Agent模拟人,实现用户在系统中的智能代理.结果表明,它能够实现数据挖掘的个性化服务功能,提供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的重复劳动和精力耗费;同时,避免了系统对无用数据的挖掘,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网上商品信息采集Agent系统的结构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个面向Internet的个性化商品信息采集Agnet系统。该系统采用用户与用户Agent以及用户Agent与信息Agent的交互机制,采用分布式智能体Agent技术,相关反馈学习算法和基于多用户个性化模式的层次智能信息滤波算法,智能化适应用户兴趣的变化及环境的变化,反映了当前及今后信息检索领域发展的趋势。该系统适用于电子商务中的分布在Internet上的商品信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系统在交互方式,自适应用户兴趣和信息源的变化,高效并行检索等方面的不足,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检索的需求,主动地帮助用户完成商品信息采集任务,方便了用户,能够满足人们在信息采集时的个性化要求,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是“主动服务”的电子商务,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周凯 《科技信息》2013,(10):293-294
目前Internet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日益增多,而现有的检索引擎很难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相关信息。面对网络信息服务的这种现状,人们在寻求一种将信息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主动推荐给用户的服务方式,这便是个性化的主动信息服务。在实现个性化的主动信息服务中,智能Agent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信息检索系统存在的不足,在系统地介绍信息检索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对Agent技术、基本原理及特性做了介绍,并设计了基于Agent的个性化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个利用智能Agent技术描述样条有限条变形的信息模型,研究了智能Agent对有限条的代理方法及实现策略,讨论了用数学方法描述各智能Agent之间的运作情况。通过各有限条对应的智能Agent之间的交互、协作揭示有限条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而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描述材料变形的目的。最后以一段程序为例说明智能Agent技术对样条有限条变形描述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前传统Web服务查询缺乏智能语义支持和配置灵活性等诸多问题,无法适应Web用户持续增长的服务性能要求,基于多Agent技术改进的本体语义Web服务检索系统和解决方案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讨论多Agent技术、本体语义以及Web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将Agent表达为Web服务,并通过UDDI发布该服务而将Agent和Web服务融合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了一个基于多Agent技术和本体语义的Web服务智能搜索系统。并通过对系统的Web服务搜索实例检测,验证了系统是可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分析商务智能分布式应用环境和数据存储环境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移动Agent移动特性并以Agent为主要组件来满足商务智能应用需要的分布式数据挖掘系统模型,讨论了系统中用户接口、数据挖掘组件、企业数据库系统各功能模块特点以及数据挖掘组件中各Agent功能设计.介绍了在Java编程环境下数据挖掘移动Agent和移动Agent服务器内部各组成模块结构功能.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好、结构灵活、系统安全性强等特点,对构建基于Agent技 术的商务智能数据挖掘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Web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的模型(WPIRS-MA),该模型利用多智能Agent技术,结合用户的关键词描述,挖掘用户潜在的兴趣和特征,在各Agent的协调下,完成信息检索、过滤和聚类.框架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智能型和扩展性.基于5个站点的Web文档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保证良好的关键词集的正确率,用户查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复杂适应系统、Agent系统等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Agent用户偏好的云制造平台体系架构,分析云制造平台下实现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为实现智能云制造平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信息检索工具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Agent的用户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模型,通过多个Agent的协调工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描述了该模型的系统结构及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分析了系统模型的工作流程,部分解决了信息检索中的文档相关性计算、搜索引擎的调度算法、数据库的构建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智能Agent技术研究是目前AI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Agent技术和MAS的基础上,对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从实用性的角度讨论Agent的应用及其发展,并尝试构建Agent的应用系统框架结构。通过对Agent技术应用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优势的分析,提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并给出了其决策支持过程描述和形式化定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教学系统已经成为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Agent是计算机软件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技术;Agent技术应用于网络教学系统中,各种用户Agent、管理Agent、任务Agent构成了一种基于Agent的网上智能教学系统,从而给网络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Agent的智能D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传统智能 DSS的不足及 Agent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在单机环境下基于多 Agent的智能 DSS开发方法。根据 DSS设计特点及智能 Agent的自治、协作等特性 ,将 DSS的开发映射为多 Agent系统构造。讨论了将智能 Agent引入 DSS的可行性 ,基于多 A gent的智能 DSS结构和工作原理 ,并给出了基于成熟的面向对象技术的智能 DSS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智能元搜索引擎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皮鹏  张国印 《应用科技》2001,28(8):24-26
介绍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信息检索系统:智能元搜索引擎。该系统采用分布式Agent技术,以词典作为信息匹配和交互的媒体,能够很好地对用户的兴趣进行自适应学习,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于露天矿山生产调度系统的复杂非线性、工艺点多面广等特性,引进具有分布式管理特性的多智能体技术,建立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露天矿山生产调度系统.在系统中将生产调度分为任务Agent、生产调度Agent、爆破Agent、运输Agent、破碎Agent以及资源Agent六个单智能体.运用具有较强非线性拟合能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进行局部与整体的建模,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化生产调度方案.对矿山实际生产调度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蜜罐系统的工作就是在黑客进入事先设置好的陷阱系统后,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其主要的价值在于被扫描、攻击和攻馅.基于智能 Agent 的蜜罐系统利用智能 Agent 的智能化和分布式协同处理功能,在传统蜜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主动防御策略.首先介绍蜜罐技术的发展过程,提出传统蜜罐技术的不足;然后针对智能 Agent 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接着提出基于智能 Agent 的蜜罐系统的模型;最后指出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