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歌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现,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功能,在其流传中体现了人们对民歌强烈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瑶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朵鲜艳的奇葩。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在生活中"以歌养心"。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的瑶族民歌蕴含着瑶族人独特的礼仪文化,这些礼仪文化影响、规范着瑶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人际交往,体现了瑶族人民美好的人生理想,也反映了瑶族社会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传统音乐中民歌的剖析,论述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及影响,从民歌的演变过程来阐述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作者其观点。通过对各地方不同的民歌形式的比较,进一步阐明了民歌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传统音乐中民歌的剖析,论述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及影响,从民歌的演变过程来阐述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作者其观点.通过对各地方不同的民歌形式的比较,进一步阐明了民歌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闽西民歌是闽西民间艺术的一个部分,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真实地反映了闽西人民的生活情趣及艺术追求,是闽西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是闽西人民人文精神的展现,是闽西地域性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师声乐教育地域性声乐文化的应用实践,有利于闽西民歌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民族音乐在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产生于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它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它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高校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民歌的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优秀民歌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以欣赏为主,并将乐理知识贯穿其中,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不断提高欣赏趣味和欣赏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林靖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4):125-126,132
民族音乐在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产生于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它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它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高校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民歌的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优秀民歌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以欣赏为主,并将乐理知识贯穿其中,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不断提高欣赏趣味和欣赏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含蓄是白族民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作为白族民歌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以深蕴的方式体现白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给人品评不尽的韵味。本文拟对白族民歌中的含蓄手法进行详细分类并论述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超 《科技信息》2007,(20):138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的《弹歌》到今天五千多年的时间里,产生了诸多如《诗经》、《楚辞》等优秀的民歌作品,它们已成为劳动人民亲密的伴侣,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茉莉花》是我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它从起源到现在,有着各种各样的变体和版本,经过各地人民的改编创作,加之当地的方言、曲调、演唱风格,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洋溢着独特的东方神韵,在受到国人喜欢的同时,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荆州马山民歌是荆楚古歌遗风的一个典型代表,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在整个湖北民间音乐宝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山民歌的传承,与当地地理、生产、生活、民俗等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建国以来,马山民歌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具的女性魅力成为经典之作,小说中刻画的男女主人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或是单纯,或是坚韧,或是粗俗,或是卑劣。不同的人物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牵引出四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现实,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和女性自我意识的遗失。  相似文献   

14.
明代民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数量剧增,曲调众多,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明代民歌不仅流布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波及文坛,对明代文人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明代散文创作有巨大的推动力.民歌给明代散文创作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音乐,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被称为音乐之父的巴赫、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等等,无一不把自己根植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里,也无一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然而,当代不  相似文献   

16.
歌谣是民间歌曲的总称,它包括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由于它不受格式的限制,字数、句数都比较自由,人民群众运用它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很便当,它词句简练,风格朴素,具有通俗性、形象性、精炼性和音乐性等特点,所以历来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的作者多数来自农村、大部分靠口头传诵,开始在少数人中间流传,以后逐渐扩展出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学文化的热情很高、写民歌民谣的作者多了,散见于报章杂志的民歌民谣时有所见,本文就选出其中几首加以分析,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山西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山西人民的淳朴生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形式的变化以及多种文化的繁荣,山西民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体现的是演唱人数的缩小、听众人数的减少、老一代歌唱者的去世,故山西民歌正逐步衰亡。这与其所处的时代及其内部的存在问题密不可分。就这些问题来看,山西民歌的传承问题亟待解决。结合山西民歌的艺术特征和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对山西民歌的传承应采取政府大力支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等措施,并树立继承与汲取、探索与鼓励的基本理念,使山西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歌异彩纷呈、复杂多样,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区域独立性的文化形式。民歌的产生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地域广阔,各地之间差异很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体裁的民歌,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拟就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中把握由此造成的民歌之间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杨浩 《科技信息》2009,(6):224-224
色彩在家居设计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家居设计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我们要从理论与实践上掌握如何利用色彩,把室内空间布置得更加合理、美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以达到满足和平衡人们精神与心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艺术史,承载着陕北人民的苦难与欢乐、沉痛与幸福.作为对贫瘠生活的补偿,陕北百姓以最嘹亮的歌喉去唱响他们大胆无畏、热烈深沉、出尘脱俗、凄凉无奈的绝美爱情.生长于斯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深受陕北民歌的熏染,亦将讴歌爱情沉潜为艺术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