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新股询价效率实证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询价制下新股发行价格由发行人、承销商和询价对象等多方力量的博弈共同决定这一特点,本文将折价效应和溢价效应同时纳入到前沿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框架下对我国IPO的询价效率进行了有效度量。结果表明:2006~2010年,我国IPO公司整体上表现为发行折价,平均折价幅度约为6.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29.9%的样本公司为溢价发行,实际价格超出其最优水平的5.5%;而70.1%的IPO公司为折价发行,实际价格较其最适水平低了11.5%.本文的研究证实了股票定价的市场化必须以供给市场化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供需双方才能通过直接交易和博弈机制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定价。  相似文献   

2.
构建需求理论模型分析我国特殊询价机制下询价对象范围、网下配售比例及锁定期变化对IPO抑价的影响,并采用国际IPO数据针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随询价对象范围增加并超出某一门槛值后,抑价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之前并无影响;随网下配售比例增加,抑价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超过某一门槛值后影响消失;参与询价乐观者网下申购数量超过网下配售数量时,减少锁定期不影响抑价率,但低于该数量时,减少锁定期会导致抑价率下降;参与询价乐观者比例与网下配售比例一致时,抑价率最低。随后的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提出取消网下配售比例等建议,以推进IPO定价制度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构建需求理论模型分析询价对象范围、网下配售比例及锁定期变化对IPO抑价的影响,并采用国际IPO数据针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随询价对象范围的增加并超出某一临界值后,抑价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之前并无显著影响;随网下配售比例的增加,抑价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影响消失;当参与询价的乐观者网下申购数量超过网下配售数量时,减少锁定期不影响抑价率,但低于该数量时,减少锁定期会导致抑价率下降;当参与询价的乐观者比例与网下配售比例一致时,抑价率最低。随后的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提出取消网下配售比例等建议,以推进IPO定价制度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二级市场信息获利因素引发的询价机构在报价方面存在的道德风险,结合新股配给规则,通过理论和实证模型分析二级市场信息获利对询价机构报价行为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表明二级市场信息获利使得询价机构存在未真实报价的道德风险,市场通过最大化高报价投资者申购份额的配售方式以减少未真实报价的道德风险,从而二级市场信息获利使得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具有高报价倾向.在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中,基于2010年10月到2018年6月在中国A股上市的1234家IPO公司的详细报价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论支持理论模型结论;进一步通过分类别、分行业、分阶段地研究,发现询价机构高报价倾向受二级市场信息获利的影响程度存在类别和行业差异.本文首次考虑二级市场信息获利这一诱发道德风险的因素对询价机构报价行为的影响,发现询价机构存在把信息留在桌子上的道德风险,同时为市场价高者得的配给规则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政策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引入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新股发行流程为基础,将发行定价策略分为热销策略和弱销策略进行分析和求解,并用具体算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承销商制定的发行价格直接关系到超额发售比例以及超额配售权的执行比例,选择最优发行定价策略时应根据具体的参数以及对上市初期价格的估计,通过比较2种策略的期望收益来决定.算例进一步说明,当上市初期价格的预期不是很高时,选择弱销策略最优;当预期上市初期价格过高时,承销商会选择热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发行核准制度和无市商的电子交易机制出发,借鉴知情交易操纵行为研究方法,探讨了承销增发新股中承销商与非知情策略交易之间信息识别与信息隐藏的博弈过程,考察了承销商在流通市场的操纵交易行为.得到了博弈均衡的充要条件,结果表明承销收入是博弈均衡的关键因素,增大承销收入系数,承销商倾向操纵交易,这将导致市场净指令的信息失效.控制承销收入可有效确保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边界与分位回归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随机边界模型的极大似然方法估计1998~2007年间我国新股发行的定价前沿,发现我国新股存在"真实发行抑价",然后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发行价格水平新股的定价影响机制并不相同.这一结论可以为证券监管部门以及发行公司本身提供政策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股询价发行中如果没有对配售权的限制,承销商和关联机构投资者有可能利用自由配售权和信息不对称进行市场操纵.建模研究了承销商和关联投资者如何在IPO累计投标询价过程中进行策略的分配并在二级市场中实施基于交易的操纵,采用逆推法求出操纵的混同均衡解,分析了混同均衡操纵存在的条件并考察了各个因素对操纵存在的影响,发现当新股未来可能的价值差异足够大时不存在操纵,而当价值差异较小时可能存在操纵,且操纵存在的概率与未来价值为高的概率、关联投资者长期持股成本、动量交易者数量以及承销商从关联投资者处获取的提成比例正相关,与操纵者进入市场的先验概率、流动性交易者申购量对发行价的敏感度、市场价格对需求量的敏感度、承销商从发行公司处获得的佣金比例以及发行规模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代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动态博弈理论,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订单驱动市场中新股上市初期均衡价格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过程,发现发行前私有信息出现的可能性,量值,分布及其形成的投资者间看法差异是形成上市初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深入分析发现新股流动性风险的"卖方成分"是形成订单驱动市场中新股发行抑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流动性风险及其卖方成分均与新股发行抑价正相关.最后采用上海股市实时分笔交易数据,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提取"卖方成分"验证理论分析结论,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外部环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会影响新股定价?本文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A股IPO抑价的影响,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IPO抑价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虽然会降低股票的发行价、带来IPO抑价率的增加,但也会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认可度,导致IPO抑价降低,且投资者对公司价值认可的作用更大;进一步,企业股权性质、有无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IPO抑价率的影响,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影响机构投资者的价值认可而导致的IPO抑价率的降低,较个体投资者的作用更大.因此,政府应考虑政策的连续性,降低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存在信息更新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完全串谋对IPO定价的影响。通过对初次询价阶段的分析,给出机构投资者的报价策略;通过对累积投标询价阶段的分析,给出发行方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表明,配售比例、市场信息质量、参与申购人数、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以及私人信息质量均会影响首次发行价格,并且认为机构投资者串谋是引起IPO抑价程度加深的原因之一。分析表明,发行方可以通过控制配售比例降低串谋对IPO定价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上述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新股投资者情绪度量及其与新股价格行为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现代市场微观结构和行为金融学理论,建立了非对称信息环境下,投资者情绪与新股价格行为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股投资者情绪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新股发行价格、上市初期交易价格和IPO抑价正相关。这表明投资者情绪会导致投资者高估新股价值,发行公司将利用投资者情绪制定较高的发行价格以最大化发行收益,但出于保证发行成功和获得必要的股权分散等考虑,发行价格仍然低于投资者价值认知,从而形成IPO抑价。利用新股发行和分笔交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获得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发行方式与初始回报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年1月1号到2003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的A股新股为样本,对发行方式与初始回报的关系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研究,得到三个发现:以询价方式发行的新股定价偏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与初始回报间存在负的显著相关关系;有机构投资者参与IPO的新股具有较高的初始回报.同时,对三个发现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新股发行估值、首日收益与长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发行定价对新股首日收益和长期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选取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沪深股市上市的489家IP0样本,采用价格乘数估值模型,分析IPO定价估值水平及其对IPO首日收益与长期表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二级市场上的配比公司相比,新股发行的估值水平显著偏低;较低的新股发行定价对IPO首日收益有一定影响,但是较高的首日收益主要是受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和市场环境的影响;新股的长期表现不仅弱于市场基准,还弱于配比公司,二级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及其市场供求因素使得新股价格在上市交易后短期内高出公允价格,在长期价值回归过程中表现出IP0长期弱势.  相似文献   

15.
考虑平台声誉及顾客在平台间的转移购买行为,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和博弈论,构建了竞争平台双方的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考察声誉差异电商平台的定价策略选择,探讨顾客转移对在线产品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声誉差异对平台的定价策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平台双方价格策略具有趋同性且易陷入“猎鹿博弈”困境;相比于统一定价,基于行为的定价将降低企业第2阶段产品价格和利润,但会增加高声誉平台的市场份额;双方均选择基于行为的定价时,信息搜集成本不影响平台第2阶段的产品定价及利润;当消费者转移成本不为零时,基于行为的定价进一步降低平台利润,转移成本越高,平台利润越低。  相似文献   

16.
机构和潜在投资者行为对IPO抑价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和博弈论,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针对有意和无意抑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当机构投资者和发行人以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时,产生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对新股价值评估小于潜在投资者时,产生无意抑价,此时,IPO抑价高于其同质时的IPO抑价;当机构投资者对新股价值评估大于潜在投资者时,可导致IPO抑价为负.因此,消除机构和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异质预期,不但降低IPO高抑价,还能防止市场错误定价,从而提高IPO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金融系统是资金供求双方企业家之间融资交往和学习决策的系统.基于此假设,通过企业家的学习竞争模型和进化博弈模型分析金融系统演变的内在决定因素和进化博弈过程.结果表明,金融系统的演化方向不仅与企业家的文化倾向、风险感受及其学习行为和能力有关,还与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相关,并受到金融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一类博弈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一类博弈问题,构造一对多博弈模型。其同时具有Stackelberg模型、演化博弈模仿者动态模型的特点:在博弈的第一阶段,有限理性的群体参与者采取模仿者动态行为;在博弈的第二阶段,完全理性的个体参与者根据群体参与者的策略分布,确定自己的反应函数。博弈达到稳定状态后,群体参与者采取演化稳定策略,而个体参与者的风险占优策略将收敛于Nash均衡策略。讨论模型的一些性质:有限理性的群体在模仿过程中存在收益损失;老练的个体参与者存在欺骗行为;在个体参与者完全理性决策的带引下,可以解决多重Nash均衡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统一价格竞价机制下发电商报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统一价格竞价机制下,考虑到电力需求弹性,建立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求解得到了发电商的最优报价策略.通过分析,指出了发电商报价行为的特点以及统一价格竞争机制所存的缺陷,证明了该机制不是成功的竞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内生地考虑三寡头市场垄断力的不同情形,基于Salop环形城市模型,首先研究不同博弈构式下基于单一价格策略的差异化策略,接着分析企业对歧视定价策略的选择。研究表明:企业实施单一定价策略时,Bertrand-Nash博弈均衡为三企业之间遵循最大差异化原则,均匀分布于整个市场;而Bertrand-Stackelberg博弈达到均衡时,Salop模型退化为Hotelling模型,表现为两个挑战企业发生集聚,与领导企业分别居于线段的两端,而且领导企业更愿争取先动优势,作价格制定的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当实施歧视定价策略时,企业利润明显提高,对产品差异化和价格决策先行权的依赖缓解,三企业选择歧视定价的意愿均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