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奇异单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翠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1,25(6):23-28,38
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三维奇异元,证明了其奇异性,就均匀拉伸的圆柱杆带圆环形和半椭圆形表面裂纹前缘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有限元——奇异元计算,其数值结果与已有结果吻合得很好;根据大量的计算结果,给出了后一种裂纹情形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有限元单元法研究了裂纹的扩展和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计算了单边斜裂纹受双向拉伸时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角度、裂纹的长度以及板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单边斜裂纹受双向拉伸的应力强度因子Ⅰ型分量随裂纹角度的增加而增加,Ⅱ型分量随裂纹的角度增大先增大,大于45°后逐渐减小;2)单边斜裂纹受双向拉伸的应力强度因子Ⅰ型分量和Ⅱ型分量均随裂纹长度的增加而增加;3)板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板长比较小时,当长宽比达到一定的值时,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这些结果为以后的裂纹研宄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士振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本文计算了受内压厚壁圆筒内壁具有1条,2条及4条径向半椭圆表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应力强度因子由裂纹面上的张开位移推算。位移则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 SAP5算得,将该程序中两种三维单元适当搭配可大大减少所用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ANSYS模拟了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场,对均匀内压下内表面含有轴向裂纹的厚壁圆筒结构进行了断裂应力强度因子分析,计算了不同内外径比、不同裂纹长度下的形状系数,计算结果与保角映射法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并用最小二乘法将其拟合为二次曲线.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元法的二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有限大平板中存在的中心穿透裂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其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分布,计算出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对求得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与解析解的比较,表明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并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裂纹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应用扩展有限元法对高速列车制动盘进行热疲劳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仿真计算得出制动盘在制动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及应力场,并将两组平行裂纹置于制动盘表面最高温度分布区域内,最后在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框架下进行热疲劳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初速度为400 km/h的一次紧急制动模式下计算出制动盘峰值温度为638. 4℃,周向残余应力为375. 5 MPa。裂纹的径向与周向距离很小时,两裂纹尖端表现为屏蔽作用。随着其间距的增大屏蔽作用相应减弱。两条错位平行裂纹随着其径向距离的增加,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在小范围内会相互增强。 相似文献
7.
杜成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2):80-85
根据Irwin的裂缝闭合积分求能量释放率的原理,系统地导出了空间有限元求裂缝尖端的能量释放率的有关公式。研究中假设缝端单元应力及裂后单元位移分布为局部坐标ξ,ζ的双线性函数,用单元的结点力和结点位移来表征单元的能量释放率,分析时只需一种单元网格,可以分析缝端为直线和曲线分布的各种线弹性断裂力学问题。算例表明,本文方法不需用较密的网格,就可获得相当高的精度,这为大型结构线弹性断裂力学应力强度因子的计 相似文献
8.
朱务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Z1)
本文对自紧身管的应力应变、强度及裂纹问题作了研究,采用混合强化模型对自紧身管进行了弹塑性应力应变今析,得到了解析表达式,并用实验作了验证。得到了残余应力的温度场模拟公式。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带裂纹的自紧身管的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9.
以I型裂纹的3点弯曲试件为例,介绍和分析了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通过对求得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与解析解的比较,表明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并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采用了振型迭加法、反应谱原理,确定有缝混凝土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 最大应力强度因子;建议了用能量法确定振型应力强度因了: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 实验验证,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离心叶轮叶片在高速旋转时容易因裂纹扩展出现断裂破坏。由于叶片几何形状和载荷均很复杂,采用公式法计算I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扩展有限元法分析应力强度因子虽精度较好,但一般要花费大量的计算时间且有时收敛困难。首先基于ABAQUS软件扩展有限元法模块,仿真分析了不同的裂纹起始位置和裂纹长度下的叶片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得到其与裂纹长度和起始位置的关系。接下来,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知识,检验了公式法估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准确度。最后,以扩展有限元法的仿真结果为训练数据,以叶片裂纹位置和裂纹长度为输入参数,建立了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多层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算例表明,BP-ANN的预测精度优于公式法,并可有效减少扩展有限元法的仿真次数,推进断裂力学在离心叶轮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压裂泵泵头体作为油气压裂工艺的中的关键装备,直接决定了压裂技术的成败,影响油气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针对现有泵头体相贯线处的疲劳开裂失效现状,建立了泵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和不同初始长度的圆形裂纹断裂模型,通过分析裂尖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内压作用下,泵头体整体仍处于弹性区,只有裂纹面前方两侧的45°~70°区域进入塑性区。相贯线处的裂纹类型虽然为Ⅰ-Ⅱ-Ⅲ复合裂纹,但是仍然是I型裂纹主导,裂纹的起始位置位于两个内腔表面。不同裂纹长度,其应力强度因子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是初始裂纹越长,裂纹越容易发生扩展。裂尖附近区域应力分布是影响裂纹起裂的关键因素,但泵头体两个相贯内腔半径也会影响裂纹起裂。通过分析泵头体裂尖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可以更好了解泵头体疲劳开裂原因和裂纹起裂位置,为泵头体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用“增加R”方法测定35CrMnSiA钢和机车轮箍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门坎值△Kth,并与目前推行的逐级降载方法测定的△Kth值进行了比较,认为采用“增加R”方法可以大幅度的缩短试验时间,其测试值同样可靠。 相似文献
15.
高射速自动机身管热容量及热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射速自动机在连续射击条件下,身管承受高频、高温及高压冲击作用的特点,采用传热学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方法,建立了高射速自动机身管热结构耦合分析模型.选取不同管径比的身管为实例,对自动机以高射速连续射击条件下身管的热容量和热应力情况进行了仿真,得出了管壁温度和热应力随连续射弹数的变化趋势及热应力在管壁内的分布规律,在考虑膛压和温度场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分析了热应力的存在对不同管径比身管强度安全性的影响.该文分析方法和仿真结果对小口径高射速自动机身管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培忠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
一条非常靠近边界而且平行于边界的裂纹,在光弹应力分析中,使用了半级条纹光弹分析法,配以计算机控制的图象数值分析系统来确定急热时它的瞬态应力加强因子.提出了应力加强因子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评价学术成果的标准多种多样,依据成果发表刊物的等级、依据成果的引用率、依据同行评议等,它们都有局限性,并引发了种种弊端,例如"外刊依赖症"、同行相轻和拉帮结派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想当然地以"学术水平"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首要标准。本文提出以学术成果的"创新力度"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首要标准,以此作为变革和改进现行学术评价方法的突破口。本文对创新力度进行界定、讨论,论证了创新力度作为首要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建立以创新力度为首要标准的新型学术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文成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89,(1)
本文应用全息散斑照相技术和复势理论,对界面裂尖附近的位移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出界面裂尖的复合应力强度因子。最后,与有限元法算得的复合强度因子进行比较,结果一致,说明此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焦散线法测定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基本原理,分析常用的测量方法,提出了焦散线的多点测量法,从而改进了P.S.Theocaris提出的经典方法,并以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