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执著地“复兴周礼”又屈服于“礼崩乐坏”的现实;高谈“仁义”又难以抵制利欲的诱惑;想积极有为又跳不出天命的羁绊;责人以严的同时又难以严于律己。这些矛盾壳斥于他的政治道德、伦理纲常、人生价值、生活礼仪等各个方面。正是这些矛盾造成了孔子一生的悲剧性结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不合时宜,逆潮流而好古礼。  相似文献   

2.
郭循钊 《科技信息》2009,(14):126-126
林语堂的小说以“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为主旨。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中塑造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由于林语堂“一捆矛盾”的博杂思想表现为动态的忽东忽西、时道时儒或亦道亦佛,因而他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也表现了人物性格的“互补”性、“和谐”性。  相似文献   

3.
《花月痕》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由他时而激昂、时而凄恻的矛盾性格造成的,是一种性格悲剧。而这种矛盾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文化里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是一种文化悲剧。而这种文化悲剧在晚清出现,又有时代的必然,所以又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人格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霞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4):77-79,91
孟子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承袭孔子所开示的人格意识基础,以“仁义”道德观为出发点与自律标准,以“性善论”作为心理基础,明确了理想人格的层次与最高典范,确立了人格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孟子又进一步深化了人格理论的实践路线,既有明确的人格培养策略,又在与“利”、“势”、“奴性人格”的对抗中磨炼光辉人格,极大地突出了个体的人格价值,最终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人格思想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5.
急公好义、刚柔相济、谨言慎行、外圆内方,这16个字可概括茅盾人格的主要内涵与个性特征。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五四文化精英的幸存者,虽面对自我人格时代扭曲的同样厄运,但因其内在奈件与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而分化为“左”、“中”、“右”三种类型。茅盾人格从“刚柔相济”发展到“外圆内方”、“以柔‘蔽’刚”,并非人格自律标准的降低,而是“所处的社会状态”使然,他不得不调整策略以适应特殊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6.
左思是两晋太康文学的代表之一,其文学成就应予充分肯定,特别是他的《咏史》诗八首,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对左思的研究,在大量的著述中,精辟之见异彩纷呈,使人深受启发。遗憾的是关于左思的人格,却历来争论甚少,研究者大多仅就其诗论其人,从而得出“高尚的人格和思想情操”的结论。我们知道,两晋社会政治斗争激烈,玄学兴起,儒学衰微,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文士们在为人行事和文学创作上都有一些复杂而矛盾的表现,在理想人格和现实行为之间有着巨大的反差。元好问就曾依据杨雄“言为心声”的观点以“望尘而拜”的事实指责潘…  相似文献   

7.
柳永有着极其矛盾的内心世界:既崇尚人格自由、鄙弃功名、蔑视权贵又渴求功名、期望经世致用,既离经叛道又继承了儒学优良传统,其人格中呈现出封建文士人格、狂士人格、艺术家人格的某些特征,虽复杂多重,却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8.
“心理断乳”指的是大学生入学后不久出现的一种心理波动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简单、思维模式单一、人格内容具有理想性等主体方面的因素是这一现象发生的基础,而大学生主体的心理与人格特点的形成又和他在高中阶段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学习内容与方式密切相关。实际上,“心理断乳”现象产生于高中同大学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9.
诗人陈恭尹对“雨”意象情有独钟。他在诗中刻意营构多姿多彩的“雨”意象,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陈恭尹笔下的“雨”,既有冷暖之分,又有粗细疏密、新旧、动静之别。诗人赋予“雨”以人格化,在情景的交融中使读者获得美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断乳”成因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断乳”指的是大学生入学后不久出现的一种心理波动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简单、思维模式单一、人格内容具有理想性等主体方面的因素是这一现象发生的基础,而大学生主体的心理与人格特点的形成又和他在高中阶段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学习内容与方式密切相关。实际上,“心理断乳”现象产生于高中同大学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上海社会的西崽人格是租界文化的产物。鲁迅在奴性人格的层面上展开了对西崽相的透视,他在剖析西崽的崇洋和势利性格之外,又挖掘西崽买办的“无特操”的善变性和源自中国传统的“事大”心理,以及在表面“崇华抑夷”的态度和言谈下面隐藏着的西崽相。鲁迅对西崽相的分析,是他对上海租界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有力针砭,体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文豪的情欲     
小饭 《世界博览》2009,(18):86-86
我犹豫了很久,托尔斯泰不太好写——他拥有显赫的名声和人格。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对托翁其人其实还拿捏不定,在不同人的记录和书写里,在一些文学青年语焉不详轻描淡写的口口相传中,他拥有不同的表现。这并不能完全用性格中矛盾的成分可以解释,天才根本就不能用轻薄的“矛盾”两字来解释,天才就是内在统一的最高境界,天才就是把不同的气质结合成他自己。  相似文献   

13.
《辨骚》篇中刘勰基于宗经思想认为楚辞不如《诗经》雅正,但对楚辞自身文学成就进行评价时却认为楚辞内容与形式的新变超越了《诗经》,从而出现了“宗经”而又“逆经”的矛盾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矛盾现象并非刘勰思想的缺陷恰恰是他超越前人及同时代人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战国末楚国由盛转衰时期的一个贵族知识分子,一个富于创造能力、感情激越而感伤的诗人,与同时代的士人相比,屈原人格烙上了士人格的深深印痕,但他与这个亚文化群体又有种种不同。其悲剧人格以及衍生的思想个性和艺术个性将他和春秋战国时代士人格区分开来,其人格是春秋以前君子人格遥远的嗣响。  相似文献   

15.
废名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形成了以儒为主,佛道为补的人格精神结构。儒道佛思想影响他对人生状态的感知和对人生意义的慧悟;造成他既厌世又恋世的奇特入生观;导致了他为摆脱生存困境而设定的诗意生命理想与现世精神的矛盾;同时也是他作品平和冲淡中央杂着哀愁的风格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代,儒家正统思想失去了约束力,魏晋名士开始思考生命个体的意义。嵇康意识到个人主体的价值,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对礼教加以否定。与此同时,嵇康构想出一种于名教中得逍遥的理想人格,即“至人”,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尽管他的理想人格在失道的魏晋时代难以实现,但他对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追求依然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现代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充满改革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人格标新、政治鼎新、学术更新和文学革新等方面。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辟“怪”而守“中”,切实地改变了世风士气,改变了政坛、学坛、文坛风气。其思想渊源,除“变通说”、“人情说”之外,还在于他对“道”赋予“平易性”、“务实性”的解释,在于其立身治学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不仅是中国新诗史上杰出的诗人,也是名的诗论家。他早期的诗论以主情义“自然流露”说、“形式的绝端自由”、“诗是人格的表现”,“无目的而合目的性”的诗学观等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完整而自足的体系。本阐述了郭沫若的诗论之后分析了他早期的诗论的诞生与中西方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的人格生成理论出发,牛虻抑郁质气质的形成来自于家族遗传和早期教养方式;他少年期生活的突然变故和艰辛的流亡生涯是促使其性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重组的决定性因素;而他内心情感的强烈冲突和矛盾,则是其人格多面性、异组性和内在同一性等动态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泰斗吴梅村先是与清廷对抗,表示誓死不仕清的决心,后又做了屈辱的“贰臣”,而又用他的全部后半生赋出其生命永远的悔,其思想的矛盾,行为的反复与他尴尬的生存处境和懦弱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吴梅村的变节是屈辱的、无奈的、同时也是值得同情的,后人应有博大的胸怀,宽容地包容一位有心忏悔决意悔改的末路文人,使他获得心灵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