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项目简介 东北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著名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其中近60%分布在我省西部。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当地造林树种匮乏,现有的树种及造林、经营技术远远不能满足近百万公顷重度荒漠化盐碱地的造林绿化、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乌江峡谷瘠薄地的立地类型和瘠薄地上的造林整地试验、覆盖对比试验、直播造林试验、树种对比试验的研究,总结出适合乌江峡谷瘠薄地不同立地类型的最佳造林模式,旨在为该区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是以昆明地区滇池西南边磷矿聚集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采矿迹地立地类型的划分、造林技术模式,适宜树种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1000亩的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示范区。该项目成果已在昆明市海口磷矿、尖山磷矿、昆阳磷矿等磷矿矿山采矿迹地推广应用,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山区的沟系小流域或集水区为单元,按经营利用目的将森林群落划分为5种经营类型,依据森林群落能够发挥的效应分成9种功能。在森林群落经营类型与功能分类的基础上,开展了经营类型与生物资源多种利用组合配置试验,研究森林群落9种功能之间的相容或相斥关系、筛选可以生态与经济兼用物种。提出森林群落具有生物资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一性、多种功能相容性的观点;提出森林经济物种具有生态与经济兼用性;提出沟系森林生态经济工程的5种结构设计方法及设计方案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总结出50余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高的森林生态经济工程典型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持续经营技术。研究成果为解决林区的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沿海造林困难地树木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州市沿海岛屿和滩涂盐碱地,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缺乏适宜生长的树种,长期荒芜。经过5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引种成功国内外优良树种230多种,攻克了各类困难地绿化造林技术难关。总结出引种树种选择的9项技术要点,研发成功“批量引种,苗期锻炼,选优培育,示范推广”四项树木引种集成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已有的“阴山北麓低山丘陵荒漠草地植被修复综合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基础,在500亩的示范区内应用围封、灌木林营造、松土补播牧草、节水灌溉、谷坊等生物和工程修复技术,恢复草地生产能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坡面保护技术;坡底水土保持技术;沟道防治技术;水土保持、生态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7):51-51
喀斯特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是指在亚热带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由于自然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作用下,导致植被遭受破坏、土层严重流失而引起基岩逐步裸露的生态退化、地表呈现荒漠化景观的过程(图i)。喀斯特石漠化成为继西北地区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近年来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它已经成为西南喀斯特地区一个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涉及滇、黔、桂、湘、川、渝、鄂、粤等八省、市、自治区,约339个县(市),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居住约i亿人口的广大地区,影响的因素多。喀斯特石漠化问题越来越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8):30-31
该示范研究为“十一五”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洱海虽水质较好,但足其水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水生植被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中一富营养种类占优锷,植被资源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3-24
该课题研究白洋淀植被蒸散发耗水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研发生态节水技术,包括格局优化生态节水、植物群落优化生态节水、土壤覆盖调节生态节水等技术;建设白洋淀生态节水技术示范工程,分析不同类型生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率及其生态效应;研发基于ET的农业节水技术,考虑白洋淀生产、生活用水发展现状,制定《不同水平年流域各行业用水定额量化标准》(建议稿),研发水资源利用结果优化长效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中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课题"岷江上游山地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与示范"通过5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和研究,在我国西部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岷江上游地区建立了拥有2大系统(恢复系统、支撑系统)的3段示范区(亚高山、中山、干旱河谷)的二元恢复体系,构建了"林草交错带退化疏林改造模式"、"林草交错带典型退化灌丛生态经济型改造模式"、"亚高山森林快速恢复模式"、"中山落叶阔叶灌木低效林生态功能恢复与调控模式"、"椒农复合种植模式"、"果蔬复合种植模式"以及"种草一养畜(圈养)模式"等3大类13个生态恢复重建组合模式,提供了适宜的试验示范技术体系22套.  相似文献   

11.
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从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由于其早期生长快、适应性强、易成活、用途广,杨树一直是我国速生丰产林和短周期工业用材的重要树种之一.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年~1998年)统计,全国林分总面积12919.94万公顷,其中杨树林分面积为628.4万公顷,超过了世界其它国家杨树人工林的总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缺口进一步加大,为杨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加上国家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和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杨树种植面积在全国造林面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杨树研究也十分活跃,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掌握荒漠绿洲边缘不同类型植被区退/弃耕地植被与风沙活动特征基础上,依据植被承载量覆盖度、抗蚀阻沙覆盖度,利用自然植被演化与人工措施,实现了退/弃耕地生态修复,防风固沙与生态平衡,在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边缘退/弃耕地大面积示范推广,形成了技术体系,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对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红寺堡灌区划分为5个责任分区,运用水蚀径流场和风蚀小区等方法,通过5年的时间对该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红寺堡灌区在监测期间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实施总计面积为1465.30hm^2,林草成活率达85%以上,区域小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平均风速减少到2.9m/s左右,相对湿度提高到50.5%,年蒸发量降低到2015mm,项目区水土流面积减少了52858.03hm^2。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均达到了二级以上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6%,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8,拦渣率为95%,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5%,林草覆盖率为22.81%。  相似文献   

14.
为把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两翼围栏界桩以外建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型绿化带,确立了以抗旱节水、提高造林效果、重点发展经济和用材树种为出发点,不断探讨创新的研究思路。利用7年时间,经过了从单项造林新技术到组合造林新技术全面应用的研究路径。创新应用了机械大坑整地-打浆造林组合法;机械大坑整地-ABT3号生根粉-植物体保水剂-打浆造林组合法;ABT3号生根粉-打浆造林-地面覆膜组合法和ABT3号生根粉-DJS造林组合法,并研究出雨季栽大苗和幼树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土壤源热泵系统与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特性,并对这两种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结合实际工程的分析,对系统的节能性进行了对比测算,最后提出了目前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7,(6):47-47
“大庆市黎明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2003AA601090)是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依托单位为大庆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处,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庆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担。课题主要目标是:以源头控制和生态改善为基础,充分利用流域内的特有水文与地理条件,重点解决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含油水体净化、河道一湖泊水质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流域水系水质监控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借助示范工程的合理配置,实现黎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水环境改善,为寒冷地区水环境的改善、湿地生态恢复、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推广利用的技术与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1-41
国家863计划“数字林业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2003AA209060),目的是结合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数字林业建设工程,尤其是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具体需要,通过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重点研究解决数字林业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初步构建一个能够基本适应森林资源和生态工程管理应用需要的数字林业技术平台;并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省为示范,建成国家、示范省和示范县的林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建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应用系统,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系统和速生丰产林工程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在技术平台构建和应用研究的同时,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水平的标准、软件和产品。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地区的元江县,设置了甜角不同培育措施试验林,研究了不同培育措施(整地方式、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林分结构、经营管理措施)对甜角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结构和经营管理措施甜角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果实产量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整地方式和造林方式甜角的树高、胸径、冠幅及果实产量的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经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土壤学名词》(1998,定义版),于1999年4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公布出版。这次审定工作是在1988年公布的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增加了一些新词,其中有95%以上的词条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词条总数共2080条。《土壤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土壤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土壤生态,土壤肥力,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八部分。
(邬江)
1999年8月24-27日“水产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上海水产大学召开了“水产科学名词”审定会,会上全体委员对近4000条水产名词中英文及定义,逐条逐字推敲。按全国名词委的要求,力争做到科学订名,一词一义,概念清楚,语言精练,用字规范,体例统一。 (李玉英)  相似文献   

20.
1988年3月24-25日在京召开的地理、地质和气象等学科部份交叉协调会上,将“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订为“萨王纳”,而“喀斯特”(karst)与“岩溶”定为哪个,尚在争议*中(见《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88年第1期)。上述两个名词分别涉及地质、地理、气象、土壤、油矿、水利、环境、农业、林业、生物、畜牧等多种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并已进入日常生活。我国旅游业在介绍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的形成时就曾用到过“岩溶”和“喀斯特”这两个名词;同样,除了地理、气象和生态所特指的savanna以外,还有些地区的小片草地和加拿大的沼泽地也以savanna相称。由此,河名、地名、城市名、花名、草名、鸟名等等以此或冠以savanna命名者为数不少,这是由其“平原,草原、牧原、雪原、冰野”这些含义诱导出来的。由于其用向如此广泛,因此,除了专业辞书之外,差不多国内外一些常见的普通非专业性字典,对此两词均有收录。karst和savanna的汉语定名是两个音译名和意译名长期并存的外来术语。各专业之间在称谓上尚无大的分歧,不像annatto这个名词,林业称为胭脂红;食品称为胭脂树红(从胭脂树种子壳中提取的天然色素);纺织称为胭脂树红(浅橙色),橙色植物染料;水产称为熏鱼着色用的植物染料;化工称为胭脂树橙(取自Bixa Orellana胭脂树,用作染料,可染丝、棉、羊毛和食物)。在此,“胭脂红”,“胭脂树红”,“胭脂树橙”三者之间是要协调统一的。到底是红色,橙色还是浅橙色也是必须审定的。而现在对karst与savanna是要在现有的音译名与意译名之间作出选择或另订新名。karst一词源出希腊语,1884年美国地貌学家戴维斯提出了“喀斯特化”这个术语,1901年南斯拉夫学者J.Cvijic首先采用。所谓karst,系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次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1966年我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改为“岩溶”。此后,经过22年音译名与意译名长期并存之后,现在又提出要恢复“喀斯特”这个音译名。为什么?显然是认为“岩溶”不能表达karst的全部含义。在此,也许还可以提出另一个理由:保留“喀斯特”这个名词有利于向国际共通词靠拢,这就是马宾、林立所提出的,在各门学科中有些名词术语在英、德、法、俄四种文字中,其拼法、读音、含义均相同,他们主张,我国引进这类国际共通词时不用汉字,而用拉丁字母标音。karst在英、德、法、俄四种文字中均为“三同”,即同拼法、同音、同义。因此,我国可直接写成Kasītè,而“岩溶”这个名词则无这种方便。savanna一词源出西班牙语zavana,现作sabana,系指平原,草原之意。但生物学家所称的savanna,系指萨王纳植被,或萨王纳群落,即热带稀树干草原;地理学家所称的savanna(汉译萨瓦那)系指南北两半球分别与赤道雨林相邻的地区,介于赤道雨林与热带荒漠之间。草类是其主要的植被,穿插着稀疏的树木。因此,汉译为“热带稀树干草原”。此外,还有南美洲的热带无树草原(llanos)和巴西热带草原(campos),这是萨瓦那的两个特殊类型。后者位于亚马孙河流域的赤道森林以南,或是开阔无树的草原,或有大片林地;气候学家所称的savanna climate,汉译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出现在非洲和南美的赤道雨林气候向极的一侧,澳洲北部亦有广泛分布。其自然植被为稀树干草原,因此,又称“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在气候学上,人们常把萨瓦那地区的气候称作苏丹型。此类地区由于草被繁茂,所以牧养着许多牲畜。从以上所述,karst和savanna均属含义多的术语,如何命名?我国对待多义词的翻译自古主张音译。唐代玄奘提出的“五不译”中,就有“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他的所谓不译,即不译意而是译音,一千多年过去了,这条原则沿用至今,在科技翻译中这类例子实非少见,主张恢复“喀斯特”而取消“岩溶”者就是最新一例。音译的缺点是不能“望文知义”,意译的缺点是对原文含义多的术语,汉文不足以尽之,对原词的含义有漏损。怎么办?有人主张:“迂有势难兼收并蓄,则求所最大部分最大涵义。若都不可得,苟原名为义多方,在此为甲义则甲之,在彼为乙义则乙之。”依我看,这可能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实际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在有意无意地实行这个办法了,例如,土壤学中“savanna red soil”一词,既不命名为“萨王纳红色土”,也不采纳过去所译的“热带稀树干草原红色土”,而是定名为“燥红土”。通过对karst和savanna这两个名词的审定可以看出,我们似乎需要做好“产前”“产后”的服务工作,即定名前的可行性调查和定名后新出现矛盾的处理。我想,如果这二者办好了,定名之后就会“众人称善”,要不然,就有可能“尚在争议中”,即使规定了,由于新出现矛盾解决不了,用户“碍难从命”,只好自行其道,这样,就有可能新的混乱又从此开始了。最近,我从各专业词书中,收集了一些由karst和savanna所构成的一些名词术语,虽然为数有限,但也说明一些问题,现录列于下:karst 岩溶,喀斯特karst base level 岩溶(侵蚀)基准(面),喀斯特(侵蚀)基准(面)karst basin 岩溶盆地,喀斯特盆地karst breccia 岩溶角砾岩karst bridge 喀斯特桥karst collapse 岩溶陷落karst cave 岩溶洞,喀斯特洞karst cycle 岩溶旋回,喀斯特旋回,喀斯特循环karst depression 岩溶洼地,喀斯特盆地karst erosion 岩溶侵蚀,喀斯特侵蚀karst fens 喀斯特沼泽karst fenstes 喀斯特天窗karsten 喀斯特沟karst funnel 岩溶漏斗,喀斯特漏斗karst glacier 喀斯特冰川(冰川风化侵蚀貌似喀斯特地形)karst hill 岩溶丘陵,喀斯特丘陵karstic channel 岩溶槽,岩溶漏水沟karstic feature 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karstic formation 岩溶地层,岩溶构造,喀斯特构造karstic hydrology 岩溶水文学,喀斯特水文学karstic stony column 岩溶石柱,喀斯特石柱karstification 岩溶作用,岩溶形成作用,喀斯特作用karst lake 岩溶湖,喀斯特湖karst landscape 岩溶景观,喀斯特景观karst landform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 岩溶地区,喀斯特地区karst margin plain 喀斯特边缘平原karst peneplain 岩溶准平原,喀斯特准平原karst phenomenon 岩溶现象,喀斯特现象karst pit (灰岩中)岩溶井,落水洞,喀斯特井karst plain 岩溶平原,喀斯特平原karst red earth 红色灰岩土,红色石灰土karst region 岩溶(地)区,喀斯特地区karst source 岩溶泉,喀斯特泉karst topography 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karst plateau 岩溶高原,喀斯特高原karst process 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karst valley 岩溶槽谷,溶蚀谷地,喀斯特谷karstology 岩溶学,喀斯特学karst water 岩溶水,喀斯特水karst well 岩溶井,竖井karst window 喀斯特天窗karst nu 裸露岩溶karst parfait 发育完全的岩溶karst profond 深原岩溶karst sous-jacent 地下岩溶karst superficial 表层岩溶relief karstique 喀斯特地貌savanna 萨王纳群落(热带稀树干草原),热带稀树草原,热带和亚热带稀树或无树草原savanna soils 热带稀树草原土savanna woodlland 热带稀树草原林地savanna red soil 热带稀树干草原红色土,燥红土savanna forest (热带或亚热带)稀树草原林savanna climate 稀树干草原气候savanna flower 热带草原花savanna grass 稀树草原草savane f 热带稀树干草原,萨王纳群落savane a bois clairseme 热带稀树草原savane a epineux 热带带刺灌丛草原savane a hautes herbes 热带高草草原savane a plantes succu1entes 热带多浆植物草原savane arboree 热带稀树干草原savane arbustive 热带灌木干草原savane basse marecageuse 热带低位沼泽草原savane boisee 热带稀树草原savane broussaieuse 热带灌木草原savane daltitude 热带高原草原savane de degradation 衍生稀树草原savane de plaine 热带平地草原savane de substitution 热带次生草原savane desertifiee 热带荒漠草原savane herbeuse 热带无树干草原savane inondable 热带水淹草原savane secondaire 热带次生草原savane tremblante 热带低位沼泽草原现按照将“热带稀树草原”改为“萨王纳”,修改上表中部分术语的情况是这样的: 修改前 修改后热带稀树草原土 萨王纳土热带稀树草原林地 萨王纳林地热带带刺灌丛草原 带刺灌丛萨王纳热带高草草原 高草萨王纳热带高原草原 高原萨王纳衍生稀树草原 衍生萨王纳热带平地草原 平地萨王纳热带次生草原 次生萨王纳热带荒漠草原 荒漠萨王纳热带水淹草原 水淹萨王纳热带低位沼泽草原 低位沼泽萨王纳这样一改,不但savanna原有的几种不同含义统统不见了,而且出现像“水淹萨王纳,这样非牛非马的怪名词:再看看以上由karst所构成的一些名词,如果我们确定恢复“喀斯特”而取消“岩溶”,其情况似乎比萨王纳稍微好一点,但也并不是没有问题,例如: 修改前 修改后裸露岩溶 裸露喀斯特发育完全的岩溶 发育完全的喀斯特深厚岩溶 深厚喀斯特地下岩溶 地下喀斯特表层岩溶 表层喀斯特在前表所列karst red earth一词的汉名,既不冠以“岩溶”也不冠以“喀斯特”,而是定名为“红色灰岩土”。由于各学科各专业之间交叉名词影响很大,其交叉面越广影响越大,已进入日常生活的名词则影响更大,“喀斯特”,“萨王纳”一改动,不但各专业词书中由其所构成的名词术语大部分都得改动,而且辞源、辞海、百科全书之类及普通字典都得跟着改。国外韦氏字典,牛津字典中有关karst和savanna的解释继续存在,说不定我们的后来人在什么时候又根据这类字典的解释恢复现在流行的一些名词。黄昭厚同志说:“现代科学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一个规律,随之产生的术语交叉不可避免,审定工作深入发展,对如何做好交叉术语的协调一致成为作好名词审定的关键。”(见《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88年第1期P.11)本文的目的就是根据上述精神提供一点肤浅的看法和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