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但是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基于女童发展状况对未来社会影响,本文就目前留守女童学习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其安全状况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强化家庭教育职责,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教育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讨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解决措施时有所帮助,使农村留守女童的问题得到更切实、更具有针对性地解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梳理:我国女童研究重点从机会均等发展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面,进而深入到性别公平的层面;研究视角也从整体优化女童教育的外部环境,深入到了根据女童自身发展需要,改革课程内容,培养能力等方面。但是这些研究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其着重点是西部农村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事实上,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乃至东部地区边远农村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女童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女童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不容乐观.加快女童教育的发展,不仅对女童个人和家庭,而且对妇女地位的提高、民族进步以及社会全面发展都至关重要.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女童受教育权利,消除女童入学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农村贫困地区女童失学现象非常严重,本文从女童失学现状、失学原因以及对于失学问题解决对策方面对女童教育问题做了分析,希望对农村贫困地区女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吉木阿洛 《科技信息》2012,(36):I0116-I0116,I0118
边远农村彝族女童教育是民族教育和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性别角度关注边远农村彝族女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女童教育是人权问题、人口问题、妇女问题、贫困问题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一直是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难点。龙胜各族自治县地处桂东北山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学校布局分散,校点多、班额小、办学条件差,但自90年代以来该县在红瑶女童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采取寄宿制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女童教育的质量,促进了红瑶女童教育的发展,是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个缩影,总结其办学规律,找到进一步搞好女童教育的对策,将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开创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侯其中 《科技信息》2011,(13):541-541,799
农村问题学生的教育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问题学生如果不适时转化,不仅影响到学生终生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班级、学校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他们的教育,我们应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农村社会环境、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土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土族女童教育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教育问题一样,是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宏伟目怀过程中影响全局的棘手问题,已经和正在引起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学校和家庭的关注。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互助土族自治县教育局联合进行了“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农村女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正是通过研究,试图回答土族女童义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举措与启示,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须会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167-167,13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农村学校体育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对策进行初步探索,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学校体育资源的缺乏造成学生体育教育机会缺失,而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社会排斥.通过对学校体育贫困概念的界定和学校体育贫困外在表现的分析,从社会排斥的经济、教育、文化3个维度探讨了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原因,并从反社会排斥的视角提出解决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5条路径,以期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和促进公平教育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波市农村初中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教师数量、年龄结构、学历、男女教师的比例、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外活动和校内体育竞赛等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影响宁波市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向更高水平和层次发展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各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发展学校体育决策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老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作环境极为艰苦,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文章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老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政策要向农村教师倾斜、要建立农村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优化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师德优良的农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根据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测量调查数据,针对福建省城市和乡村中学生的耐力素质连续10年呈现不规律变化这一现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2000-2010年福建省城市和乡村中学女生耐力素质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福建省城市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和乡村中学女生相比较,耐力素质平均差距不大;2005年福建省城市中学女生耐力素质下降,乡村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反而提高,拉大了城市和乡村平均耐力素质的差距;2010年福建省城市和乡村女生耐力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城市中学女生和乡村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平均差距有所减小。各个年龄组之间城市和乡村的耐力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体育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否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发挥其特有的人才潜力,已成为农村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中学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学体育开展得好坏,将会对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带来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教育统计数据和教育案例的比较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当前广西城乡基础教育存在的差距,主要是城乡间教育投入还不尽合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城乡师资的配置不协调和城乡教师的学历职称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城乡协调发展,侧重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教师的培养,优先满足农村需求;加强农村教师理论技能的培训,提高学历职称等措施,为缩小广西城乡基础教育差距提供了一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环保主体,是确定农村社区环保基本依靠力量的前提。我国农村社区环保的基本主体包括社区农民、乡村精英、环保志愿者、农村社区妇女与幼儿、中小学学生。农村民间环保社团是凝聚、放大环保主体力量的基本组织形式。我国农村社区民间环保社团主要有社区环保委员会与学生环保社团。激活农村社区环保主体力量的实践机制,即环境教育机制、环保活动机制、伦理文化力的保障机制是实现农村社区环保主体力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以龙形市中学学生流失状况为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教育面临着农民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环保宣传和环境法制不够;农村环保重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等形势,十分有必要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弥补当前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的需要,更是促进农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根本需要。以“两型”建设为视角,为优化农村环境教育,可采取如下举措: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教育形式;创新环保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科学指导,推广农业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城乡中学体育现状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安徽省城乡中学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中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对学校生源变化、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体育师资、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学校体育管理、近20年安徽省城乡学生运动素质差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相应措施,防止学校扩招;对学校体育工作加强监督力度;兼顾教育公平,使城乡中学和谐发展;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保证学生的运动强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