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由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张期鹏散文集《啊,莱芜……》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生活中的所想所感,在这36篇散文中,无论是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还是写自己与家人和朋友,都在彰显一个质朴善良、刚直温情、尊重传统、懂得感恩的正直、执着的人格,都在抒发作者对故乡莱芜深沉的似乎有些执拗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莱芜铁矿,在山东钢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矿床成因,曾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莱芜铁矿赋存于莱芜复向斜中,共分成矿山、金牛山、崅峪、铁铜沟4个成矿区,其中矿山成矿区规模较大,其他3个成矿区规模较小。根据闪长岩体与围岩灰岩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可以分成7个蚀变带,是典型的接触变质交代型矿床,是又一个大冶式铁矿的范例,可以作为"莱芜式铁矿"类型,写入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举报信箱hjy@cast.org.cn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徐林发表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67~69页(转74页)的论文"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与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刘润  相似文献   

4.
1949年8月,何作霖受山东省政府工矿部的邀请,在博山莱芜间进行地质调查,查明莱芜有三处铁矿。尤其是莱芜矿山地区的接触变质磁铁矿的发现,为以后寻找和勘探莱芜铁矿提供了可靠线索及依据。同时何作霖还预测了莱芜与吐丝口间煤田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莱芜人工鱼礁礁区的管理,保护和改善礁区海洋生态环境,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广东省人工鱼礁管理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杜佑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他竭三十六年之力撰著之《通典》实开中国史学史经世致用史学之先河。《通典》是一个政治家对历史的沉思,更是一位史学家对现实的洞察。他的首列《食货》和重农安民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其"理道"致用之"要诀"。杜佑对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考察可谓有俊识有通才。  相似文献   

7.
徐继畲(1795—1873),山西五台人,是清季一著名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地开眼界看世界的重要人物.说他是清季一著名历史人物,是因他曾在两广为官,并官至福建巡抚,为当时少有之廉吏.说他是近代史上重要人物,是因他曾撰《瀛环志略》这样部名著,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及状况.所以一般人知徐继畲,只知他是一个封建官吏和地理学家,而很少见其诗,不知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郭俊 《科技信息》2013,(16):213-214
"小句中枢说"是邢福义先生在《小句中枢说》和《汉语语法学》里提出的建构汉语语法学系统的理论假设,并由此演绎出的汉语语法学的学科体系,标志着汉语语法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本文拟从"小句中枢说"的理论体系、价值意义、重视视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以使我们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大自然》2016,(6)
正《大自然》编辑部:我出生在内蒙古东南部科尔沁左翼中旗名为嘎达莫瑞的小屯子,那是一个在地图上都不易找到的小地方,近日步入了"80后"的行列。在"百岁不稀奇,九十正当年,八十满街跑,七十算老几"的当下,我不敢也没资格给自己挂个"老"字。唯独写《读评信》《听评信》和《观评信》时,称自己是"热心老读者"、"热心老听众"和"热心老观众"。早先就有人说我是"成天读书看报的书呆子"。我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我有机会就买书、订报刊,先后订阅过《大自然》《民族画报》和《中国环境报》等好几种,每次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文彦博的生平与活动记录仅散见于各种史料之中,其年谱一直未传于世。《文彦博年谱稿》根据文彦博的著述、笔记及其他相关史书、方志等资料,以编年体方式辑成,对文彦博生年、求学、仕宦、交游等事项进行了梳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12.
胡季良,唐代中后期书法家,是一位未能仕进又有着较深文化修养、精于书艺的地方儒生,其人其书散见于诸多史籍。胡氏所书作品,现存者有唐天宁寺经幢(湖州)、唐大云寺经幢(长兴县)、唐龙兴寺(杭州)。胡氏所撰铭刻文字,流传下来的有德本寺碑阴、吴氏墓铭、方山宝幢赞。  相似文献   

13.
闵珪考略     
闵珪乃明代湖州籍名臣,一生屡按数省,四任刑官,平叛抚民。政绩卓著。为人刚直,治狱严正,为人所称道。依据相关典籍,勾勒闵珪的生平事迹,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了解这位明代湖州籍名臣。  相似文献   

14.
宋代士人汪藻曾由于撰写李纲的贬词,而长期被视为“小人”。究其一生仕宦生涯,可知汪藻并非小人,而是一位清廉有为的官员,又是一位文学大家,足以列入宋代名臣之列。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代,读书士子顺利通过科举的最初级考试——童试,便可获得生员资格,拥有“秀才”这一科举的最低功名。“入泮”成为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们便异于普通百姓,或由出贡、入监肄业而得官,或继续参加更高级的乡试、会试,得中举人、进士而入仕。但是功名利禄最终只是属于幸运的极少数人,更多的士子则混迹在人海茫茫的科举大军中走完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殿军,其一生辉煌业绩大都成就于湖北执政时期。此间,张氏无论在工业、吏治,还是教育、民生等治理和发展方面,都堪称当时一流。尤其在军事人才观、专业人才观、吏治人才观等几个方面,角度独特,既维护了清王朝统治,又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机制和人才战略。这些观念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最多能维持统治阶级的苟延残喘,但其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今天仍不乏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思任以聪睿灵心21岁即考中进士,为该科最年少者。但其仕途却因他的耿介性格偃蹇不顺。他先后为兴平、当涂、青浦知县,屡遭弹劾,三仕三黜,中年辞官家居,读书吟咏,纵游山水。其后虽有起复,因王思任不依附阉党,被选袁州推官也未赴任。阉党败后,王思任为九江佥事,平定骚乱,却也未免被劾的命运。甲中事后,多有人认为王思任移居山中,绝食而死。  相似文献   

18.
《参政邹尧臣置学田碑记》是研究明代云南边疆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史料,赵州学田制度沿用400多年,直至解放后土改时才停止,为大理凤仪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发挥了久远的作用,但是创立赵州学田制度的邹尧臣的生平事迹长期为人们所忽视。邹尧臣进士出身,官拜御史、副使、参政等要职,中晚年归根云南赵州(今大理凤仪),他不仅是当地的官宦大家,且为民清政多有贡献,是当地名望极高颇具影响的著名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散见于正史、方志、碑刻及家谱中,较为丰富,尚未系统地发掘整理、校勘考证和分析研究。因此,就已掌握的资料和田野调查,对其生平及家世作初步研考,以飨读者,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干谒之风非始于唐,却在盛唐时期最为风行,此期的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亦未能免俗。李白不屑科举走上干谒之途,杜甫则是科举失利方入干谒者之列。他们二人在干谒时段上有长短差异,在对干谒结果的认识上亦有所不同,但他们事干谒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荷,然而无论怎样李白和杜甫在入仕心态上都是积极的。虽然他们都事干谒,却依然不减他们卓然大家之风范。  相似文献   

20.
石陶钧曾说自己是湖南时务学堂学生,但其说疑点颇多。据考证,石陶钧虽然在时务学堂学习过,但并未取得时务学堂的正式学籍,因此不是时务学堂的正式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