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党建工作培训班上,浙江省科技厅的与会代表介绍了深化科技工作"党建+",党建工作"标准化+"和"信息化+"以及把ISO质量管理方法引入党建工作、构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等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从查问题入手,找准工作方向通过广大党员、基层党组织"自己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相互点",征求意见、调研走访"开门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20,(3):88-9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掌心党建"作为一种新的党建工作平台和模式营运而生。潍坊学院美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不断探索实践"掌心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搭建"微"平台、开展"微"学习、推进"微"互动、做好"微"记录,做活做实高校学生党建"大文章",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党建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党建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通过将网络技术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现代化,是建设新时期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现有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认识高职院校"互联网+党建"工作存在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推进"互联网+党建"模式的建设,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背景下,为进一步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加强品牌建设成效,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党建引领水平,增强组织育人实效,采用理论追溯、归纳总结、分析论证等方法,基于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视阈,对党建品牌建设的有效实施路径进行探讨。通过对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内涵的界定,明确了内涵特征,分析了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并进一步阐释了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视阈下党建品牌建设路径,即以品牌管理的理念,通过系统思维,创设工作抓手,实施项目管理,构建长效机制。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20,(3):82-87
创建"党建工作标杆学院",是高校贯彻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根本要求,积极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新举措。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创建"党建工作标杆学院"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围绕服务学院事业发展中心大局,坚持突出创新意识、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的创建原则。  相似文献   

6.
针对川东电力集团体制的复杂性、电网的落后性、党建工作的滞后性,为了适应"二次创业"的需要,改进党建模式及加强党建管理已刻不容缓,主要对当前川东电力党建工作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最后提出强化党建管理建议,期望为提高党建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赟 《科技信息》2014,(13):188-189
为了努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积极探究党建工作的新方法,通过对浙大城市学院的学生党员、党支部的"述责测评"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历届活动的经验,提出用"述责"和"测评"作为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藉此来开创学院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张高远 《科技资讯》2011,(28):186-186
新时期油田社区党建工作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很多。随着准东地区驻矿企业的进一步专业化重组,构建和谐矿区建设任务日益繁重,迫切需要依托社区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以维护准东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准东地区的协调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红细胞"工程在新时期油田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红细胞"新时期油田社区加强党建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怡红 《科技信息》2012,(22):79-80
本文分析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义,探讨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具体思路、要求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坚持"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发挥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必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秦腔》自问世以来,遭遇评论界“高峰”与“低谷”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并进而引发热烈的争议。在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后,认为两种结论均有偏颇。《秦腔》因其表现中国转型期农村和农民生活发展及变化历程的宏大主题以及圆熟的“原生态”叙事方式决定其并非“低谷”之作,因其较明显的“素材再现”现象决定其亦非“高峰”之作,不过是贾平凹不断转轨过程中的一个坐标和见证。  相似文献   

12.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在理论逻辑上,"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四史"教育是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逻辑上,坚定"四个自信"是做好"四史"教育的思想保障,"四史"是形成"四个自信"的实践逻辑;在历史逻辑上,"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四史"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13.
“双高计划”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如何依据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职院校与专业群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基于“双高计划”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提出中国高职院校类型特色建设是践行“双高计划”的必然选择,围绕“四大特色”与“四高水平”提出建设的基本条件,从落实“1+X”制度试点,实现专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双师型”人才队伍,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这四个路径开展建设工作,以“双高计划”各阶段目标为契合点展开详细论证,以期为新时代我国职业化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蕴涵人“生命意识”主题的悼挽伤逝文学,由于社会动荡、政治险恶、民族纷争等原因在魏晋时期得到繁荣,形成以下的特点:建安士子生命安顿的“哀叹与进取”;西晋文人尴尬处境的“内儒而外庄”;东晋士人双重心性的“悲苦与旷达”;在南朝文坛的命运“从‘以文为情’到‘以文为戏’”。悼挽伤逝文学为后世文学及美学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校训"厚德博学,知行合一"具有深厚的孔学渊源。"厚德"是孔学从《易传》继承和发展的思想,是孔学的教育目标;"博学"是孔学的教学原则;"知行合一"的最初理论来源是孔学在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知行统一学说,是孔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有意用"画"评点《水浒传》有三个原因:文论与画论相通的文学批评史特点;接触的人物;才子观念。从更深的层次看,金圣叹用"画"点评《水浒传》源于其对"自我存在"的虚幻确认。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对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新疆株(Zucchiniyellowmosaicvirus-Xinjiangstrain,ZYMV)抗性不同的甜瓜品种受病毒感染后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相比,受感染植株的酶活力均有所增高,但不同抗性品种受感染植株酶活力增高的幅度、酶活力高峰出现的时间和同工酶谱带的增多,均表现与抗性相关的规律性差异.抗性品种“新玉”的酶活力增高幅度是感性品种“网纹香”的2倍,酶峰早出现12d;2条只在感染植株中出现的同工酶带C和E在“新玉”中较“网纹香”中早出现15d,并多维持12d.抗性居中的品种“红心脆”和“向里黄”的以上指标则居“新玉”和“网纹香”之间.2条健康对照和感性品种都不存在的酶带H和I,则仅在抗性较强的品种中出现.  相似文献   

18.
自从“资本”来到世间并开创“世界历史”以来,人类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于是民族文化就要在理性的法庭上声明放弃存在的权利,或者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这需要对“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进行一番概念的界定,从而确定民族文化生存状态,并认为“世界性”不是每个现实的人和民族必须遵循的统一模式,它必然要通过也只能通过“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论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述的学术思想是顾颉刚疑古思想的重要来源 ,其间也存在日本疑古思想的外来影响 ,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 ,在 192 3年正式提出“层累说”以前 ,顾颉刚还没有见到日本那珂通世本《考信录》。其后 ,他整理编订《崔东壁遗书》 ,是以陈履和刻本为底本 ,并参考了那珂通世的研究成果。关于顾颉刚、崔述与日本学术思潮的关联 ,主要有 :1 胡适“极少数人欣赏 ,多数人不承认”说和钱穆“传矣而不广 ,存矣而不著”说 ;2 王煦华“质的变化”说和邵东方“根本差别”说 ;3 廖名春“可能接受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说 ;4 李庆“中日两国研究互动”说和钱婉约“共同源头”说 ;5 李学勤“疑古思潮在日本也有进步意义”说。  相似文献   

20.
"随感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所首创的报刊专栏,"随感录"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在它的周围聚集了一批"五四运动"的主将,成为他们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和不良时政的一种理想方式。他的开创者陈独秀不仅首创了"随感录"这种讲究时效性、新闻性的杂感类专栏,启发了当时的许多报刊纷纷仿效并开辟了"随感录"以及类似的专栏,为当时知识分子开拓了一种新的批评空间;同时"随感录"也成为了一个文体概念,陈独秀首创的这一文体成为了中国现代杂文的雏形,并为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