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科文 《科学通报》1982,27(24):1519-1519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于抗震设计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在1975年2月4日7.3级的海城地震,1976年7月28日7.8级的唐山地震以来更深化了。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轻亚粘土(塑性指数I_p=3—10)在地震惯性力的作用下产生液化使地基失效而造成严重的震害,在我部抗震研究室的领导下为编制抗震设计规程而对轻亚粘土地  相似文献   

2.
刘德富 《科学通报》1986,31(12):917-917
著名的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大地震(M=8.3级)发生至今已近80年。为探讨其发生原因,本文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气象变化,发现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震前确有气象异常。其变化特征与作者对中国华北地区邢台、唐山等地震所做的气象变化分析结果十分相似。因此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通过监视气象变化,有可能预测某些突发性强震。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之为地震灾害。直接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面振动及形成的地面断裂和变形。引起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了人身伤亡及大量社会物质的损失,例如震惊全国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共死亡24.2万人,损失达100亿元。间接地震灾害则是指由于强烈地震而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或发生海啸而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由于没…  相似文献   

4.
地面破坏最大的地震:根据测量结果,1964年3月28日的阿拉斯加8.4级地震,使震中区地壳破裂,地表水平位移最大达20米,震源断层位移最大30米,被认为是当今地面破坏、地壳变动最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5.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特大地震. 这次逆冲型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之上, 与有历史记载以来所发生的逆冲型特大地震是不同的. 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震源机制、余震定位、地震破裂过程、同震地壳形变、强地面运动等的综合研究, 认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3个地质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川西高原作为变形单元震前发生长期持续的变形, 并且将变形转换为积累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 龙门山断裂带作为闭锁单元震前变形缓慢但积累很大的应力, 当其超过断裂的摩擦强度或岩体的破裂强度时就突发破裂, 形成地震,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四川盆地作为支撑单元对川西高原和龙门山的向东运动产生阻挡, 是汶川地震孕育不可缺少的元素. 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可以用多单元组合模型来理解.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 w7.8级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表明该地震为低角度逆冲型.迄今发生百余次余震,其中包括M s7.0级以上强余震,并触发正断层型小震群.此次地震发生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段,位于1934年比哈-尼泊尔M w~8.1级和1505年木斯塘M w~8.2级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内,是自1950年察隅M w~8.4级地震以来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上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为更好地理解这次地震,本文综述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背景、断裂组合构成和几何形态、历史强震分布和破裂范围、现代小地震活动性特征、强震孕育的基本模式、震间加载和同震位移的空间互补性.在简单介绍同震破裂的断面初始解基本特征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这次尼泊尔地震与喜马拉雅带特征型地震的关系,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比较,以及低角度逆冲地震破裂的地表出露和对区域地震危险趋势的指示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震和地震灾害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公元132年,东汉的张衡(公元78~13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用以测量地震发生的方位(图1)。这一测量本身包含着一个本质性的观念,即地震是沿一定方向从远处传来的地面震动。直到18世纪和19世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5~2010年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精密水准观测,并消除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变形的影响,获取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间期的地壳垂直形变场.结果表明,双石-大川断裂(龙门山前山断裂)和新开店断裂(大邑断裂南段)之间的芦山地块处于正、负垂直形变梯度带相交的区域,说明该区域在芦山地震前25年内已闭锁.根据2010~2013年穿过震区的水准观测数据,同时消除震前近3年的地壳垂直变形,得到了芦山地震同震垂向位移.同震位移场揭示距离震中最近的达多35水准点最大同震位移达到198.4 mm(相对马雅165基),西北盘(上盘)相对东南盘(下盘)向上运动,显示发震断层以逆冲错动为主.对比芦山地震垂向同震变形和震间期变形,可发现该地震符合弹性回跳学说,芦山地块震间期积累的弹性应变能(位移亏损)在震时得到弹性回跳释放.  相似文献   

9.
应坚刚 《科学通报》1997,42(13):1365-1368
设X=(X_t,P~x)是一个右Markov过程,具有状态空间,(E,δ)、转移半群(P_t)和豫解(U~q). 参考文献[1],用Exc~q(X),Dis~q(X),Con~q(x)分别表示X的q-过分测度、耗散测度、保守测度的锥.S~q(X)表示X的q-过分函数的锥。习惯地当q=0时q可省略不写。令MF表示X可乘泛函全体。对于给定的M∈MF,记E_M:={x∈E:P~x(M_O=1)=1}及SM:= inf{t>0:M_t=0},它们分别为M的永久点集及生命时,我们将得到另一个右过程X'=(X_t,Q~x),它具有状态空间E_M,其转移半群由下式确定:Q_tf(x):=P~x[f(X_t)M_t] 。记其对应的豫解为(V~q)。称X'是X的子过程或由M产生的Killing变换。  相似文献   

10.
卢广存 《科学通报》1994,39(19):1729-1729
辛流形(M,ω)上一个辛微分同胚Ф称为正合的,如果存在依赖于时间的光滑函数H:M×S~1→R.S~1=R/Z使得Ф=Ф_1,这里d/dtФ_1=X_H(Ф_t,t),Ф_0=id_M,ω(X_H(x,t),ξ)=d_xH(x,t)ξ,ξ∈T_xM.对正合辛微分同胚Φ,Arnold猜测:#Fix(Φ)≥cuplength(M) 1.本文证明了下面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我国城市地质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现代城市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从环境—城市—社会这个系统出发,分析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特点,力图为城市防灾体系的建立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陈培德 《科学通报》1979,24(15):673-673
排序问题中求最小对比次数的问题最原始的提法是:给了n个对象(例如n个球),它们的某一个数字指标(例如重量)大小各不相等,但究竟谁大谁小需要通过“对比”来确定,每次对比只能在任意指定的两个对象之间进行,对比结果知道了它们的大小次序,问题是:最少要通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英 《科学通报》1979,24(14):667-667
青蒿素(Ⅰ)是我国科学工作者近年来从中药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新型化学结构的抗疟药。几年来的临床试验证明,青蒿素对治疗各类型疟疾具有速效、低毒等优点,并对治疗抗氯喹疟原虫株病人有效;不少地区已将青蒿素作为抡救凶险型疟疾病人的首选药物。其主要缺点是近期复燃率较高,为了寻找疗效好、复燃率小的新化合物,我们对青蒿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  相似文献   

15.
林葆城 《科学通报》1979,24(17):813-813
我们以前的工作曾发现:电刺激家兔下丘脑视上核区域,动物痛阈有明显的升高。电刺激乳头体部位,痛阈也稍有升高,但这种变化没有显著性。损毁家兔视上核区域,电针“合谷”的镇痛效应明显降低。损毁其他动物的视上核区域,用其他的测痛方法和其他的穴位,是否有相似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澄清这些问题,本实验用钾离子透入测痛法,损毁大白鼠的视上核和乳头复合体两个区域,观察对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史功能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增建 《大自然探索》1995,14(1):119-123
木文研究科学技术史的社会功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文章还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就开展科技史的教育和研究对我国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赫姆霍兹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平 《大自然探索》1999,18(3):121-126
本文在简要评介迈尔和焦耳对能量守恒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赫姆霍兹的著名的论文《论能量守恒》,指出赫姆霍兹是第一明确提出并在严密的数学基础上,用纯粹的物理语言论能量守恒定律的人。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分析各类真核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与结构,得出这两种细胞器基因组都有小基因组与大基因组两种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结构特点,从而都是通过两种进化途径从它们各自祖先的基因组发展成为现代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结论。比较细胞器基因组与核(类核)基因组的存在和性质,发现类似的两种途径同样可以说明核(类核)基因组的进化。结合这三种基因组的起源问题,提出了一个生物基因组起源和进化的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