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学24小时》2012,(10):39
当你想起一种能爬进任何空间而不被发现的高科技超级间谍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印象不太可能是蚯蚓吧?但美国波士顿市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宣称,事实上蚯蚓可能是帮助他们解决许多机器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科技传真     
用基因工程培育“吃” 重金属的植物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要吸收一定量的金属元素,但一些个别植物对某些金属元素、包括有毒金属元素具有特别大的“胃口”。这些植物只能在其他植物无法生存的特定金属含量高的地带健康成长,但这些植物比较稀有,且生长速度缓慢。 英国牛津大学病毒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植  相似文献   

3.
《科学24小时》2011,(2):52-52
“黑洞”一直以来都非常吸引科学家及民众的研究和关注,在人们的认识中,“黑洞”的引力如此强大,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而美国天文学家日前宣布了一条消息,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央分离出两个巨大的“气泡”,其中包含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可能就来自银河系中心产生的超级黑洞。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智慧     
说起动物,大家已经知道它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那么植物呢?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已经接近死亡的人称为“植物人”。其实,植物远非我们想像的那样无能。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相似文献   

5.
如果没有水,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不能生存,但有些却能在没水的情况下生存。这些生物无水时,表面上象是干枯死亡了,但一旦获得水份,它们就会复活,而且丝毫没有损伤的痕迹。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这是一种糖“特利赫罗”的缘故。科学家在这些干枯的生物身上发现这种糖的含量很高。他们认为这种糖起了不使这些生物的细胞完全干枯的作用。一旦接触到水,水份就逐渐渗入细胞,并使细胞恢复生机。这个研究小组对一种小蚯蚓进行了研究。无水时它会变得十分干瘪,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有水时又能复活。它在逐渐变干时会产生大量的这种糖。由于这种蚯蚓太小,科学家无法直接研究这种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已经创造出“超级水稻”、“超级鼠”等奇迹,那么能不能创造出“超级运动员”呢?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最近一期发表的文章中,有一篇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不是体育运动专家,更不是什么项目的冠军,但对这个问题确有很浓的兴趣。在那篇文章中这样描述2008年奥运会:在运动会上,大多数世界冠军已经改造了自己的基因,以帮助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胜出。举重运动员的胳膊和赛跑运动员的大腿前所未有地鼓胀起来,而长跑运动员则拥有无与伦比的耐力,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基因“升级”的结果。奥运会官员们都很清楚运动员们正在使用此…  相似文献   

7.
超级生物胶     
《世界科学》2009,(4):47-47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了一种由细菌合成的超级“胶水”。 据介绍,这种“胶水”的生产者是一种被称为新月柄杆菌(Caulobacter crescentus)的水生细菌。测量显示,超级“胶水”的粘合效果可达到目前最好的人工胶水的2~3倍。  相似文献   

8.
<正>植物处于食物链的底层,往往难以摆脱被当作食物的命运。倘若植物也能“主动出击”,让动物成为它们的“盘中餐”,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境况?在植物界,确实有这样一批“逆袭者”,它们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吸引、捕捉、消化动物。它们捕食的动物有昆虫、线虫、浮游生物,还有一些小型脊椎动物,以满足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论植物的性别》一书中提出了植物有性别的观点,它的“阴性器官“的“阴部”、“阴道”、“子宫”及“卵巢”的功能如同女性的生殖器官;植物的“阳性器官”的“阴茎”、“阴茎头”、“睾丸”如同男性的生殖器官,也能射出数十亿的精虫。但是这些具体名称很快被18世纪的权力机构用一套拉丁用语掩饰下来。他们把唇形的“阴门”叫成“柱头”,把“阴道”称之为“花柱”,“阴茎”和“阴茎头”改名为“花丝”、“花药”。  相似文献   

10.
A、蚯蚓充当清道夫澳大利亚悉尼市税务局与当地一家公司合作,斥巨资兴建了一座废物处理工厂。在这个处理厂中充当主角的不是工人,而是4000万条蠕动的蚯蚓,它们每天的任务是处理40吨的废物。这批垃圾清道夫10年来一直生活在实验室里。它们来到废物处理工厂进行为期5年的废物处理实验。研究人员夸奖这些蚯蚓可以处理所有的有机废物,包括废物沉淀物、食物渣滓、动物粪便、废纸等等。据科研人员称,蚯蚓还可以消灭附于废物沉淀物和其他废物上的人类病原体。这些废物经蚯蚓处理后将提炼成纯度高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这些肥料具有很好的肥效,可以…  相似文献   

11.
像所有的多细胞生物一样,植物也有一个长距离运输系统,用以运载营养和信息分子到远处器官。但过去植物学家一直认为植物只是沿着一套贯穿整个植株的称为韧皮部的通道运送小的和简单的信号分子。他们认为大分子不能通过这狭窄的通道进入韧皮部。然而研究者们发现,一种运载蛋白显然可以运载大的RNA分子进入韧皮部,这提示我们RNA运输是植物“信息超级高速公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图森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分子遗传学家理查德·约根森(RichardJorgensen)说:“这项工作确定了植物细胞用以彼此交流的可能是一种新系统的必需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2.
元元 《科学24小时》2009,(12):23-24
如果让你用某个字眼来描述植物,你肯定不会用“聪明”来形容它们。如果有人说你像植物一样有远见。你肯定认为是在讽刺你。但是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植物的“智商”可能被过于低估了,它们不仅能够计算,有远见,而且还能记得曾经历过的事情。有植物学家称,植物能够预测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并决定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北美发现了一种稀有的、长有两只前足的“蚯蚓”。这种几似是盲的九英寸长的“蚯蚓”实际上并不是蚯蚓,而是爬行动物,属于两足类。据美国伯克利韦尔特布雷特动物博物馆的爬虫学家佩彭富斯说,这种蚯蚓蜥蜴用其前足挖洞,居息于地下,以树根附近的甲虫幼虫、白蚁等为食,仅在被水淹没时才爬出水面。目前仅发现三种蚯蚓蜥蜴,一种在班加半岛(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另两种在墨西哥东南方离海岸500英里处发现到。为什么同种动物分布如此遥远?得克萨斯AandM的生态学家本杰明·迪尔认  相似文献   

14.
三维“真蜘蛛”将使植物长出超级纤维林元凯译任大明校纽约州伊萨卡城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向着实现让遗传工程植物长出象钢一样坚韧、能用于多种用途的纤维的目标迈进了一步。他们弄清了自然界中一种最引人注目的物质──金色球形网蜘蛛拉线状丝的部分分子结构。“别...  相似文献   

15.
<正>之前看到的一则关于“超级蚊子”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有国外的传染病研究团队通过对登革热多发的越南和柬埔寨两国的蚊子开展的研究发现,当地蚊子已出现变异情况,使其对常见的杀虫剂产生免疫。查阅了相关报道还发现,当地一种传播登革热、黄疸病和寨卡病毒的蚊子出现变异的比例竟高达78%,能对合成除虫菊酯这种常见杀虫剂成分产生免疫。另外一则报道则指出,有两类蚊子的雌性个体在接触到非致命剂量的杀虫剂后,会自觉规避喷洒过杀虫剂的地方。这些报道反映出一个严重的事实,那就是在自然选择之后,蚊子似乎在逐渐习得对抗人类杀虫剂的本领,这就意味着会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哆啦A梦”系列动画片的2009版《大雄和绿巨人》中,出现了一棵有知觉、会交流的“树小子”。它来自一个绿色的外星球,那里的植物不但会交流,甚至可以说话、可以行动。当然,这只是个童话故事,科学家一贯认为植物不具有社会性。然而,某些环保主义者坚持认为植物也有社会属性。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植物的确有社会属性,因为它们可以辨认亲属,能和同种植物和谐共处,却厌恶其他种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7.
植物没有眼、耳、口、鼻,但是科学家发现它们却同样能看、听、尝、闻、摸。植物没有眼睛,但是能“看”光。科学家们发现,对光的感觉植物甚至比人类还要敏感得多。它们不仅能看见人类所能看见的光谱,而且还能看到人类看不见的光谱。植物的这种能力,是因为植物含有捕捉光的光敏化合物.光敏化合物能监测、寻找和发现光,从而确定太阳的方位,判断光线从哪边来,由此确定如何摆脱荫蔽状态,调整生长态势。有5种光敏色素能对光谱中波长为600-750毫微米之间的红色一侧的光作出反应。其中,光敏色素A能使植物种子破土发芽,让植物的生长由…  相似文献   

18.
黑洞是什么?有人称,黑洞是“用神秘包裹起来的谜中谜”。其实,黑洞就是天体爆炸后的残留物,如此命名是因为即使光也无法逃脱其引力。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黑洞遍布整个宇宙,而且还在包括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在内的各星系中心发现了最大的黑洞——超大质量黑洞。这些“超级黑洞”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10亿倍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19.
余楚 《科学》2006,58(4):4-4
据英国Nature.2006,441:305报道,随着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所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太阳系外行星已被发现(超过170个).所发现的行星也越来越小。近年来,研究人员已探测到7个被称为“热海王星”或“超级地球”的行星。这些行星的质量比地球大5~20倍.在绕与太阳相似的恒星的很近的轨道上运行(轨道周期为2~15天),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多星体系,由三个“海王星”质量的行星组成,  相似文献   

20.
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居住在海里的绿海龟,如同牛、羊等一样能很好地消化植物纤维素。动物因为本身不具有分解植物纤维素所需的酶,自己不能进行消化,所以要借细菌的力量来分解植物素。为此,动物持有一个象牛和羊那样称为反刍胃的大“发酵槽”。但是,人们一直认为爬虫类所吃进的纤维素,全部不经消化而直接以粪便形式排出,只有绿海龟似乎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