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用红外热像仪对各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是诸如B超,CT、核磁共振等现代先进影像诊断仪器所不能替代的,介绍一种用Borland的Delphi5和 Microsoft的VisualC 6混合编程,而开发的一个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中用来处理医用红外热图像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温窗任意控制,温度测量,状态分析,热图统计处理,数据库处理,图像格式转换等功能,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科研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泄漏检测和定位方法中低效性和低抗干扰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热像图的气体泄漏检测和定位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红外热像仪拍摄充气前后被测容器的红外热像图,并对获得的热像图进行图像增强和加权差分处理,提出基于带有温差因子的模糊核聚类分割算法来处理容器的红外热像图,对泄漏位置及边界的提取. 通过引入与目标区域温度范围相关的参数-温差因子,对于不同温度范围热像图的噪声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抑制能力,增强了图像分割的鲁棒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并且高效,能够获得准确的泄漏检测及定位结果,泄漏检测能力可达到10 mL/min(@0.1 MPa).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技术相比,红外测温技术可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实时快速精确测量物体温度.其中,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更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监控领域.主要研究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串行通信协议,并通过MATLAB软件程序设计分析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与PC机串口通信的流程,同时利用GUI平台设计人机交互远程控制界面,从而实现PC机对红外热像仪进行远程实时监控.通过对系统平台进行调试分析,证明该通信协议设计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与软件工程有效结合开发出一套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依据、功能、软硬件的组成,实现电气设备检测诊断的途径,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证明了该系统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红外热成像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医学红外影像处理技术是通过医生观察胶片或者图像来进行诊断,需要医生具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临床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膝关节红外图像进行处理,形成图像信号序列,然后通过熵算法进行数据信息分析,找到膝关节红外图像与信息熵值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受试者膝关节红外热像图的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理论的红外热像分割方法,用于工件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首先在含缺陷钢制试件红外热成像检测试验的基础上,对工件的红外热像进行灰度化、高斯高通滤波、对数变换和二值化等方法相结合的增强处理;然后采用形态学方法,基于缺陷的空间连续性和缺陷与噪声的尺寸差别,设定连通分量所含像素数的阈值,最终实现红外热像的有效分割。结果表明,新的红外热像处理方法可以实现缺陷位置和形状的精确检测,可作为含缺陷部件的红外检测和自动识别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前利用红外热像仪难以测得物体准确的发射率,因此根据红外热像仪对物体的输出响应,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红外热像仪精确测量物体发射率的方法.该方法针对双参考体方法计算公式中n取值不准确之处加以改进,推导出了物体发射率新的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该方法精确测量物体发射率的条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用红外热像仪精确测量物体发射率的方法.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医用红外热图动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谱估计的医用多幅红外热图动态分析的方法。利用人体不同病灶区对外界温度激励的响应不同这一原理 ,从响应过程的多幅热图中 ,提取温度变化的时间序列 ,用工程频谱分析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 ARMA谱估计 ,从而得到表征病灶区特征的系统频谱参数。与传统的单幅红外热图静态分析方法相比 ,该方法更有效地揭示了不同病症的红外辐射特征。对部分病例的初步临床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为基于红外热图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非接触超声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可在无接触条件下实现对材料的检测。介绍了非接触超声红外热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利用非接触超声红外热像技术对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T形接头和预埋有裂纹缺陷的有机玻璃进行检测,检测出了表面和亚表面裂纹和材料棱角处冲击损伤导致的缺陷,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变压器表面的红外热图像对变压器热故障进行在线诊断的方法。利用红外热像仪实时拍摄变压器表面的热图像,建立其温度分布场。根据变压器的表面温度、内部结构参数、物理特性参数和环境温度,建立其传热模型,对变压器内部铁芯故障点温度进行反演计算,通过与离线DG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变压器热故障的非接触、在线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