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路径,一是以获得经济自立能力为旨归,实行对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制度关怀;二是以实现心理成长为旨归,实行对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三是以担当公民责任为旨归,生成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发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包容性发展理念在对社会弱势群体“包容”的基础之上,更注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共生”。实现包容性发展需要着力完善基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关怀。其中,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是政策关怀的前提,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制度倾斜是政策关怀的关键,“适中”与“适度”相结合的政府责任是政策关怀的根本。社会只有实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关怀,才能有计划地推动社会各阶层尊严的不断提升,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和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3.
社会弱势群体是任何一个健全的社会都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保护他们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区旭坤 《科技信息》2008,(6):299-30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显著提高,人类与社会进化观已从以物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图书馆关怀就是通过图书馆专业的服务品质,亲切的敬业精神,注重服务的人性化,注重平等服务。构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文化,关注高校的弱势群体。消除心理障碍,以人为本,服务创新,提高读者服务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培养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只有实现了校园的和谐,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社会弱势群体已成为国际通行的一个词汇,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能够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稳定。社区作为人类生息的聚合如何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中有所作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间与政府的博弈,同时关怀的实现需要在实体和制度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内在地包含两个基本意义向度,问题的背后隐含着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制度伦理困境.为解决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而做出制度伦理回应,要弘扬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伦理价值追求,依据社会公平、制度正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原则,对事关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的制度伦理做出恰当调整,倚重制度刚性确保弱势群体获取和享受利益公平,构建立体多维的弱势群体利益公平制度伦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实现合并高校教职员工的的深度融合是当务之急。在分析合并高校教职员工深度融合中的伦理困境和人员深度融合伦理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以学院大家庭的文化关怀、谋事不谋人的事业关怀、重实绩轻区域的用人关怀、和谐不苟合的融合关怀、相“亲”不相轻的人际关怀等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9.
发挥伦理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实践的必然选择。在社会管理中,伦理与制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对任何一方的忽视与偏废都将无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将伦理和制度的功能加以整合,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和路径,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通过对义利关系的阐述提出了他们的伦理型财富观,从个人的角度提出重义轻利,取之有义;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义以生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表达了他们对于个体生存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推崇,以及寻求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和苟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通过对义利关系的阐述提出了他们的伦理型财富观,从个人的角度提出重义轻利,取之有义;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义以生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表达了他们对于个体生存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推崇,以及寻求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2.
牟莹 《科技信息》2011,(32):140-140,142
弱势群体问题是任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速,社会弱势群体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继续存在,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从现代法治精神、法律自身的功能及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上来看,法律当属保护弱势群体的治本之策。因此,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马加爵案不是一个单纯的偶然事件,不应仅就该案进行个体分析.马加爵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家庭教育的偏颇、学校教育的错位、整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关怀的缺失都是引起马加爵现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由科学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必须得到圆满的解决,这样,科技的发展才不至于走上异化的轨道。科技伦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科技社会作用的反思,科技伦理学的发展要遵循有益于自然、社会、人类的原则,归宿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融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吴蓓 《科技信息》2009,(36):37-37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绝对数量不断攀升,对人才强国战略和社会稳定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除需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大力援助外,还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策略,营造良好氛围,施予强势关怀,通过多方努力,促使他们变弱势为强势,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应该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介绍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其构成,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必要性,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配正义问题是社会经济伦理的难点,伦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分配正义内含着经济、社会、伦理一体化的要求,是由三者有机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其实现必须综合考虑到三方面的要求,找到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共同促进人的"福利",实现对人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群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从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与伦理"视角出发,在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政府责任、企业责任、家庭伦理、家族伦理以及社会伦理在社会支持运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责任和伦理是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赖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和谐也逐渐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为了增加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使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健康有序的运行,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整个社会呈现和谐相处、生机活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壮族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生态伦理观念。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定正确的生态环境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壮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