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1994年,太阳系里的一颗彗星被木星轨道抓住后就一直绕着木星转,轨道则不断衰减.当木星引力大过彗星自己抓住自己的引力时,便把彗星拉成碎片.这些碎片有的继续绕着木星转,有的落到木星上,最大一个碎片坠落打出的疤痕,直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出现在木星表面上.  相似文献   

2.
1994年,太阳系里的一颗彗星被木星轨道抓住后就一直绕着木星转,轨道则不断衰减。当木星引力大过彗星自己抓住自己的引力时,便把彗星拉成碎片。这些碎片有的继续绕着木星转,有的落到木星上,最大一个碎片坠落打出的疤痕。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出现在木星表面上。发生这件大事后,人类才恍然大悟:“形成星球后遗留下的小行星在太空中至4处跑,地球也在太空中跑,太空中处处枪林弹雨!’I能证明这种现象的证据非常多,例如月球表面坑疤很多,少数是早年的火山,其他绝大多数是小行星打出来的陨石坑。小行星表面上都是洞,  相似文献   

3.
木星新卫星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位学生在工作中发现了木星的又一颗卫星.这是已确认的木星第14颗卫星,它是在“旅行者”2号于1979年7月8日所拍摄的木星环的照片上被发现的,当时该飞行器离木星约为128万公里. 这颗木星新卫星绕木星运行的轨道正好处在木星环的外缘,离木星云层顶约57800公里,轨道面和木星环面重合,绕木星运行的周期为7小时8分钟,轨道运行的线速度达每秒30公里,为太阳系中已知卫星速度之冠. 初步估计它的直径约为20~40公里.由于它的反照率只有大约0.05,故它的表面不可能由冰构成.  相似文献   

4.
木星新探索     
木星是太阳系中第五颗行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7亿7千8百万公里,次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木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1倍;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一颗行星。木星有很多奇怪的现象,长期来使人迷惑不解。它的外层温度低到零下一百多度,但大气却会产生猛烈的扰动,木星上有一个椭圆的大红斑,自1660年发现以来,形状和大小没有多大改变,颜色和亮度却常  相似文献   

5.
再探木星     
木星大红斑究竟有多深?木星上到底有多少水?木星星核附近有着什么样的奇异质?……对于木星尤其是它的内部情况,迄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2011年8月5日发射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目的就是要探寻上述奥秘的谜底。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08,(5):151-151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天文学家日前在木星表面观测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象。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紫外线照相机拍摄到的照片。科学家们指出,他们首次在木星极地地区上空发现了一些明亮的斑点,其从表面看上去很像是通常只出现在地球两极地区的极光现象。  相似文献   

7.
浅话木星     
1994年7月,苏梅科彗星与木星发生了大碰撞,中国的科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已领略了21颗分裂的彗核历时5天半与木星的碰撞是何等蔚为壮观。 木星是太阳系大行星中最大的一个。它的体积、质量比其他八大行星的总和还要大。木星的自转周期只有9小时56分,因此又可称为是自转速度最快的一个。论卫星数目,木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它有16个卫星,其中最大的‘木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去年止,发现了大约3 500个潜在的系外行星候选者。Kepler-62f相比于发现的任何位于宜居带的行星而言,去年四月被确定的这颗行星大小更接近地球,这颗行星围绕恒星公转的区域使得其表面水既不完全结冰、也不蒸发掉。这种"超级地球"仅比我们的地球大40%。HD 189733b这颗"热木星"很久以前就被发现了,但在去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这颗"热木星"是蓝色的,这种蓝色来源于其炙热无比的系外行星上像雨一样飘落的融化玻璃。  相似文献   

9.
资讯     
木星表面大小红斑7月近距离接触木星上的2个最大风暴将在7月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天文爱好者利用业余天文望远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奇观。风暴一号是众所周知的大红斑,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风速达到了560km/h。这个庞然大物已经在木星上吹动了几百年。风暴二号是新发现不久的卵斑BA,又称为“小红斑”,这个比较年轻的风暴只有6岁。与大红斑相比,小红斑只有大红斑的1/2,只能容纳1个地球,因此其吹动的狂风无论是在强度上还是在范围上都要逊色不少。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的结果,这2个风暴正在逐步靠拢,二者于7月4日靠得最近。最新研究发现,散…  相似文献   

10.
1977年美国先后发射了两艘“旅行者”(Voyager)宇宙飞船,它们的任务是对太阳系的主要外行星进行前所来有的最详细的考察。“旅行者”1号于1979年3月与木星系相遇,离开木星表面的最近距离约为280,000公里。在相遇过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获得了木星的最大卫星--木卫三存在地下盐水海洋的最佳证据。这个海洋位于150千米厚的木卫三地壳(主要由冰构成)下面,深度估计达100千米,是地球海洋深度的10倍,比地球表面的总水量还大。这一发现意味着,木卫三可能支持已知的生命形式存在。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也是唯一自己拥有磁场的卫星。磁场在木卫三两极地区的上空形成极光。因为木卫三靠近木星,所以它也身处木星磁场中。当木星磁场改变时,木卫三的极光也会变化,前后“摇晃”。正是通过观测这种“摇晃”,科学家得以确定木卫三的地壳下存在大量海水,从而影响它的磁场。  相似文献   

12.
<正>假如木星上有天气预报,而你恰好居住在木星大红斑的旁边,那你听到的天气预报便可能是这样的:"预计风暴将持续几百年,风速每小时550千米。"天然实验室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看上去像一只彩绘的盘子,上面有与赤道平行的白色、黄色、红褐色的条纹和暗红色的斑块。最大的斑块位于木星的南半球,模样像一只红色的眼睛,直径接近地球的2倍。其实这个被人们称为"大红斑"的斑块,是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风暴。自1665年卡西尼描述了它的存在以来,它便一直在那里,也就是说,这场风暴至少已经持续了大约350年。它还要存在多长时间?这一直是一个不断被争论的话题。近来有人声称,这个大红斑还将存在800年。  相似文献   

13.
爆炸的行星     
是不是有过一次可怕的灾变震撼了是四百万年前的事了:地球上恐龙早已灭绝,最早的灵长目类人动物刚出现于世界舞台;除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一条行星轨道上有一颗仅次于木星但比其他任何行星都大的行星环绕太阳运行之外,太阳系的其他地方都象我们目前所知的那样,一切没有多大差别。由于这第十颗行星的大小以及它同地  相似文献   

14.
孤立子     
孤立子(soliton)是应用数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具有种种特有的性质,所以在物理学和其他一些应用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至基本粒子被看作是孤立子,大到木星上著名的红斑也被认为是木星大气的孤立子;从超导约瑟夫森结具有孤立子解的性质,到生物学中认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5.
木星近照     
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飞船从木星近旁飞过,最接近木星时它距离木星仅为223万千米."新视野"是由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它肩负两项使命:一是借助木星的强大引力进行引力援助(见相关链接"引力援助")试验,以便对今后去冥王星的飞行轨道进行调整;二是通过对木星的试验性观测,检验和校正飞船上的仪器,为2015年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谜环     
伽利略是历史上著名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他曾有过许多重大的天文发现。他用很原始的自制望远镜,发现了环绕木星运行的那些新世界——木星的一系列卫星,观测了太阳被木星覆盖时所形成的“掩星” 现象;还探索了  相似文献   

17.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6,(7):12-12
木星表面大小红斑7月近距离接触,太空发现巨型火球,发现号7月1日再返太空,地球生命可能起源澳洲,新型探测车寻找火星生命迹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比例类似太阳大气。在木星中心则有一个主要由铁和硅构成的固体核(那里的温度可达30 000°K),这个核心称木星核。核的外面是以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的厚层,称为木星幔。它又分为两层:第一层压力达300万个大气压以上,温度为11 000°K。高温高压使氢分子离解为独立的原子,高压又使氢处于液态金属氢状态。这一层从核向外延伸到46 000千米处;第二层延伸到70 000千米处,由液态分子氢构成。大气在这层之上再延伸1 000千米,直到云层。“根据木星的结构特点,我们可将木星具有岩体结构的木卫一劈开,将其中心挖空,制成一个口径为3 600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探测器发回地球的最新数据表明,木星大气飓风起源于木星大气深层,持续时间比地球飓风长得多。木星南北两极巨型飓风是恒久性大气特征,在太阳系中很独特。科学家说,我们对木星的了解依然很少,需要新一代探测器从新视角更深入探测木星。木星上著名的条带发源于什么深度一直是谜。"朱诺号"在飞近木星过程中进行的引力测量如今终于提  相似文献   

20.
阿静 《科学之友》2003,(8):10-11
许多天文学家相信,在使地球成为生命家园的过程中,木星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木星是太空交警木星只是一个仅有针眼般大小的亮点,很难让人相信,它对地球的影响会如此之大。毕竟,这颗庞大的行星距离地球6.28亿千米,是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4倍。但许多天文学家认为,人类应当将自身的存在归功于这个由氢和氦组成的庞大“气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