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訏是一位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现代作家。徐訏的小说创作与具有较强艺术魅力和巨大审美价值的《圣经》在艺术上有共通之处:一是徐訏小说对《圣经》故事的演绎;二是徐訏小说的情节结构原型与《圣经》的类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人们常把犹太教与《圣经》连在一起,以为《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一些学者还进而认为:《圣经·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其实.《圣经》或《圣经·旧约》均不是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亦随之而入,而且很快有了中译本。至今仍在使用的“国语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是1919年出版发行的。中国人通过《圣经》了解到距今三千多年前有一个群体,先称希伯来人,后称以色列人、犹太人,在西亚,主要在迦南地(今巴勒斯坦)生活的情况。《圣经》记载了这群人的生活轨迹,他们对上帝和宇宙的信仰。他们的伦理道德,他们的礼仪、节期和习俗,他们那包括一整套清规  相似文献   

3.
在英美国家,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可以称之为是基督教国家。基督教及其教义《圣经》在英美文化史上其影响极为深远。而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同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紧密相联,因此在英语语言发展过程中也留有基督教文化的痕迹。如果对这一特定的文化系统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对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因此,文章仅从基督教文化,英美国家民间习俗,及《圣经》对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探讨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产生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作为基督教宗教经典的《圣经》为西方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恒久的主题。特别是文学与神学完美结合的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其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基督教《圣经》的熏陶和润泽。只有熟悉掌握基督教《圣经》,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拓宽文学知识,提高欣赏视野。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圣经》作为基督教文化的经典对英语的影响颇为深远。英语中许多有关动物的习语出自《圣经》,它们折射出了基督教文化的内涵,不仅在传播基督教文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学习和了解英语社会文化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圣经》的约伯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伊凡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追究好人为什么落难以及上帝是怎么回事一类问题。从约伯、伊凡两个人 ,我们看到《圣经》基督教对无辜者受难的态度、对上帝的态度 ,还在这种态度背后发现《圣经》基督教传统中人与上帝之间的意味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希伯来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基督教文化深深地渗透在英美国家的语言中,《圣经》对英语词汇、习语和格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洪歌 《科技信息》2011,(36):I0073-I0073
托马斯·哈代自幼深受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他的小说中有着清晰的基督教文化的印记。对他的小说的理解,若脱离了基督教和《圣经》的背景,则会是不准确和不深入的。本文对哈代代表作《无名的裘德》中的男女主人公和《圣经》中的人物进行了类比,宗教色彩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典籍,它本身也具有非凡的文学意义。在《圣经》众多的文学体裁中,叙事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中的公开型叙事者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它所取得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论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作品,为英美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所以,《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 ,包括《旧约》和《新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因此 ,从纪元初期到今天 ,《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2.
论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作品,为英美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所以,《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4.
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的基督教 ,到公元四世纪已从一个被压迫民族的宗教 ,变成了当时罗马帝国的国教 ,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辅文以《圣经》伦理和教父哲学的基督教势力 ,共处于帝国的权力中心。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和辅之以基督教重建上帝人间天国实践的《圣经》伦理 ,从根本上重塑了欧洲处于变动时期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与欧洲中世纪的分权制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到公元四世纪已从一个被压迫民族的宗教,变成了当时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辅文以《圣经》伦理和教父哲学的基督教势力,共处于帝国的权力中心。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和辅之以基督教重建上帝人间天国实践的《圣经》伦理,根本上重塑了欧洲处于变动时期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吕兆芳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60-61,72
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全面而彻底。而作为其正典的《圣经》是一部经典的宗教著作,也是一部非凡的历史文化经典,更是打开西方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圣经》在塑造西方人的思想、价值、情感等方面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西方世界也因此无处不被打上《圣经》的烙印。对于翻译者来说,《圣经》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的思想、价值和行为,从"根源"上把握西方文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神秘书信公元1145年出版的《奥托主教编年史》中这样记载:约翰是《圣经》中东方三圣人的后裔,他信奉基督教,用一只翡翠宝杖统治着亚洲大片土地。他曾在波斯大战穆斯林军队,获得全胜。当他挥师耶路撒冷的时候,因为底格里斯河水涨水且没有运输工具才停止了前进。  相似文献   

18.
穆旦的诗歌从圣经中借用一套话语符号、叙述模式和文学意象,呈现出显见的基督教色彩。"上帝"、"神"、"主"之类术语频繁出现,为其诗歌文本增添了特殊的深广程度。遍观其《蛇的诱惑》、《神魔之争》、《出发》及《隐现》,圣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资源进入诗歌世界,构成诗人反思人生意义、批判社会现实的支点。《隐现》尤其展示出一种弥漫着基督教观念的精神境界:抒情主人公秉持绝望的心灵求主救赎,欲从一个混乱世界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清净与安宁,而他的焦虑却终未消除。穆旦诗歌中的圣经意象承载了诗人特定的宗教意识,那种意识反映出个体生命在战争年代的生存困境,也折射出W·B·叶芝、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派诗人对中国新诗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圣经》汉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巨大文化障碍。本文结合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对《圣经》汉译历史过程中“附会”和“格义”这两种文化障碍跨越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圣经》的汉译,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语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特别是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来看,汉译《圣经》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又是现代文学家创作灵感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