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16日,英国宣布将驱逐四名俄罗斯外交官,且一旦俄罗斯前特工卢戈沃伊离开俄罗斯,他将被引渡到英国受审。俄方也毫不示弱,威胁要对英国采取同等的报复性措施。引渡案已把俄英关系进一步拉入低谷。  相似文献   

2.
正继3月14日英国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并限其一周内离境后,作为回应,俄外交部3月17日宣布驱逐23名英驻俄外交人员。3月26日,美国宣布将驱逐60名俄外交官,关闭俄驻西雅图总领馆,以显示对盟友的支持。与此同时,欧洲20多个国家也纷纷"站队"表态,并同样采取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实际行动,声援英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3.
正自3月4日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在英国索尔兹伯里遭"化学毒剂袭击"后,英俄两国围绕这一事件的外交风波持续发酵,已有2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场对俄"外交战",并发展到大批互逐外交官和关闭总领馆的地步。不过,在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与俄激烈对峙的同时,解决事件的国际法轨道也悄然开启。英方已将事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特别  相似文献   

4.
3月22日,美国下令驱逐51名俄罗斯外交官,其中4名俄外交官必须于10日内离境,其余46人则必须于7月1日前离境。俄罗斯不甘示弱,次日迅速作出了驱逐美驻俄外交官的决定。美俄间谍案向来是美俄关系的晴雨表,反映双边关系的阴晴冷暖。布什上台不久,美俄即发生互逐间谍事件,似乎表明美俄关系今后的发展不会很顺畅。  相似文献   

5.
正应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伊万诺夫邀请,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马凤春一行于5月30日至31日赴莫斯科参加了"俄罗斯和中国:向新型双边关系迈进"国际会议。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中方主席戴秉国,俄前外交部长、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伊万诺夫,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等中俄外交官、专家、学者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3月,英国与俄罗斯围绕"间谍中毒案"的外交战升级。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议会宣布多项对俄制裁措施,俄罗斯随后出台反制措施。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之际,英国又冲在了反俄的第一线。即使脱欧在即、国际影响力下滑,英国也要充当"反俄旗手",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反俄"雷厉风行"3月4日,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市街头一条公共长椅上昏迷,截至3月21日仍生命垂危。斯克里帕尔曾为英  相似文献   

7.
时事概览     
正乌克兰海军船只被俄罗斯扣留11月26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发布声明,说乌克兰海军两艘小型装甲炮艇和一艘拖船11月25日"非法进入"俄方临时封闭的黑海某海域,"闯入俄方领海"。声明说,俄边防局和黑海舰队伴航舰艇要求乌海军船只立即停船,但对方不予理会且"作出危险动作",俄方"被迫"采取行动,动用武器迫使对方停船。声明说,乌方船上3人受伤,但没有生命危险,正接受俄方医治。11月25日,俄边防局说,乌方没有提前通报俄方这一行程。乌方对俄方说法予以否认。乌克兰海军新闻局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布  相似文献   

8.
时事概览     
<正>俄罗斯对美国采取外交限制措施俄罗斯外交部7月28日宣布,鉴于美国国会以"极度挑衅"的法案拟对俄加强制裁,俄方决定采取回应措施,要求美方裁减驻俄外交人员数量,并自8月1日起禁止美使馆使用其位于莫斯科的多处房产。7月30日,俄总统普京在接受俄电视台专访时表示,美驻俄外交机构工作人员应裁减755人,以使俄、美在对方国的外交机构人数对等。美国媒体分析,俄此举是对美国政府2016年底驱逐俄外交人员的回击。2016年12月,  相似文献   

9.
今年,对苏联在国外的间谍人员来说,是流年不利的一年。自3月底西班牙政府驱逐一名从事颠覆活动的苏联外交官员以来,一阵“起于青萍之末”的“扫荡间谍”之风,吹向世界各地,几乎变成了“龙卷风”。4月份,澳大利亚驱逐一名苏联外交官;英国先后两次赶走了4名苏联人;瑞士封闭了苏联新闻社伯尔尼分社,驱走了首席记者。4月上旬法国政府宣布47名苏联外交官、记者、侨民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勒令其当天离境,出现驱逐苏联间谍的高潮。5月初,伊朗政府又赶跑了18名苏联官员。一时苏联间谍成了过街老鼠。《亚洲周刊》也把苏联在亚洲六个首都的“外交官—间谍”名单公之于众,使这些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据说,仅今年几个月内,全世界被驱逐的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0.
半月新闻     
1月19日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的反恐怖法庭通过了对巴前总理谢里夫及其六名同党的犯罪起诉。20日波兰外交部以涉嫌从事间谍活动为由宣布驱逐俄罗斯驻波使馆的九名外交官。21日俄外交部宣布九名波驻俄使馆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令其限期离境。在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团长库什内等人的主持下,由阿族非法武装“科  相似文献   

11.
在克林顿喜滋滋地宣布美俄进入成熟伙伴阶段,同时他的对俄政策又引起颇多非议时,从前苏联时期窝藏至今的一对鼹鼠被挖出得真不是时候。美苏互抓间谍,竟相驱逐对方外交官,这在数年前是司空见惯的事。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美苏之间的敌对关系被美俄“战略伙伴”关系所取代,这样抓间谍的新闻一时消声匿迹。正因为如此,不久前  相似文献   

12.
洛华 《科技潮》2000,(9):78-80
7月27日,莫斯科一法院作出裁决,判处俄前外交官普拉东·奥布霍夫11年徒刑。罪名是背叛国家,为英国从事了大量的间谍活动。对于该案,俄罗斯各大媒体都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因为,在4年前,这一案件曾引起了震惊世界的俄英间谍大战,而这场间谍战,被认为是冷战结束后东西方最严重的一次间谍纠纷,并一度给俄英关系笼罩了阴影。才俊青年沦为英国间谍奥布霍夫东窗事发是在1996年的4月。当时,他才28岁,在俄外交部北美处工作。奥布霍夫出生于外交世家,其父阿列克谢曾在前苏联时期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并且是1987年美苏中导条约谈判苏方的主要谈判代表。奥布霍夫曾是一个“有为”的青年,但在英国情报人员的  相似文献   

13.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4):8-9
<正>美国和北约就安全保障问题向俄罗斯递交书面回复1月26日,美国和北约分别向俄罗斯递交了有关安全保障问题的书面回复。俄官员表示,有关回复不能令俄罗斯满意,俄方不会接受。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在美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在书面文件中提供了一条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路径,表达了对"俄方行动损害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安全"的担忧等。布林肯表示,美方对与俄对话持开放态度,希望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但俄罗斯需要"缓和对乌克兰的进攻""停止过激言论",  相似文献   

14.
正俄罗斯一贯支持平壤和首尔在彼此之间架设桥梁,赞成两国采取自主和平统一的实际步骤。俄方这一立场既是出于对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维护,也是着眼于确保俄自身能在东北亚格局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俄眼中,朝鲜不是躲在国际社会角落里不堪制裁重负的"弃儿",而是自认为拥有一定安全冗余度且能同各方开展谈判的战略棋手。某些国  相似文献   

15.
<正>据外媒近日报道,引发印美外交风波的印度女外交官德夫亚尼·科布拉加德已被停职。2013年12月,时任印度驻纽约副总领事的科布拉加德在纽约被美国警方逮捕,并遭多次戴手铐、脱衣搜查等,引发印美外交风波。美方指控科布拉加德为女仆获得美国签证伪造材料且所付薪水低于美国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但科布拉加德否认指控内容。印美就指控及外交豁免权争执不下,在科布拉加德离开美国、印度驱逐一名美国外交官以及美国驻印大使辞职等事件之后,风波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16.
石建国 《世界知识》2013,(12):64-65
1936年9月20日,广西梧州,天气闷热异常。黄昏时分,在西江一路七层高的"西宁酒店"(现新西旅店)里,发生了民国史上著名的军统刺杀"暗杀大王"王亚樵事件。很少有人知道,参与策划这一事件的主角之一,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外交官的陈质平。从军统特工到行政院驻缅代表陈慈(1906~1984),字质平,原名陈玉炳。  相似文献   

17.
张书剑 《世界知识》2023,(21):36-37
<正>自9月18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指责印度情报机构参与谋杀加拿大籍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并驱逐了一名有外交官身份的印度情报官员以来,印加两国的矛盾已从“口水战”升级为双边关系的全面危机。印度先是对等驱逐了一名加拿大外交官,继而宣布暂停对加拿大公民的签证业务,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是个好编剧。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划出了冷战"分割线"。时隔70多年,今年3月,在英国和俄罗斯之间再度上演跨国投毒除奸、互逐外交官这样的事件,火药味甚浓的军演在中东欧地带频繁举行,乌克兰获得了北约成员"申请国"身份。回想起1998年5月,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纽约时报》刊登了他对遏制战略设计师乔治·凯南的访谈录。凯南当时预言,北约东扩将导致俄罗斯的反击,预言"这是新冷战的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英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一场驱逐对方人员的所谓“间谍战”,在不到一周内,各驱逐对方31名人员,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9月12日英国宣布驱逐从事间谍活动的25名苏联人员,并限令他们3周内离境。这是英国14年来驱逐苏联人员最多的一次。仅隔2天,即9月14日,苏联也宣布驱逐25名英国人,同样限令3周内离境。这是苏联自二次大战以来驱逐外国人员人数最多的一次。其报复行动之快及其驱逐对方同等人数,都是过去所未有过的。9月16日,英宣布再驱逐6名苏联人。苏联也不示弱,于18日,宣布再驱逐6名英国人。当时正在埃及访问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示希望此事到此了结。其后双方都没有再驱逐对方人员。至此,英苏之间的这场所谓“间谍战”暂告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从通知驻外到出国,外交官们往往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段时间还要学习国外的情况,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家里的事。所以很多外交官,其实都是"甩手掌柜",丈夫常年在外,家里有妻子照料着家庭。因为工作的缘故,最近采访了多位大使级的外交官。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与各位大使都聊到了"外交官夫人"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的话题,几乎每一个大使都说到,当了外交官,就普遍兼顾不上家庭了。新中国初建时,外交官制度学习苏联,当时外交官是可以带夫人同行出国的。但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花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