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芜湖官牢到模范监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芜湖市圈存明清城廓内的徽派古民居,恢复历史遗迹,建设芜湖古城。在古城的东北角完整保留着一座古监狱,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芜湖关道童德璋在原芜湖官牢上扩建为模范监狱,保存至今是芜湖市域规模最为宏大、形貌最为完整、特色最为鲜明的历史建筑。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非的古印度建筑,以及古代中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东方建筑文化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从东方文化入手,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东方独特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3.
藏族著名学者杨嘉铭先生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人,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藏族历史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藏族建筑、古碉、格萨尔造像艺术及藏族面具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著有10余部藏学专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文章主要对杨嘉铭教授的成长经历、藏族建筑及古碉文化方面进行了采访,并对有关藏学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藏羌古碉集中反映了藏羌地区在当地的自然环境下,从古至今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众心理、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变化,被赋予了内容丰富的文化观念,有着历史文化、建筑、民俗、宗教文化信仰及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成为纪录这些时代藏羌地区的各族人民生存状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以考古发掘和古文献资料为据,探索岭南建筑的萌芽和发展过程。由于岭南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机缘的原因,早期建筑的发展就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且具有初步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胡泊 《科技咨询导报》2008,(11):136-136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砚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遗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化遗产。“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其院居建筑、寺庙宫砚等的独特风格,在山西古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浅议惠山古祠堂群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科技信息》2008,(19):167-167
古建筑及其承载的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本文依托江南水城无锡市惠山古镇祠堂群保护规划实践,首先探讨了历史建筑与文化保护和更新的必要性,结合惠山古祠堂发展历程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引入了传承和再生的理念,针对惠山古祠堂群保护规划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文章研究成果可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3,(6)
中国古动物馆位于西直门外大街北京天文馆西侧,属自然科学类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这座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青色古堡式建筑系统而翔实地介绍了脊椎动物起源和系统进化发育的历史过程。该馆拥有全国各地区、各门类脊椎动物的化石标本20余万件。基本陈列由“古鱼类馆”、“古爬行动物馆”、“哺乳动物馆”及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模拟出的“恐龙世界”四部分组成,通过实物和其它新颖的展示手段,系统地向观众介绍了史前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其进化历史,展示了我国在各个时期沉积的海陆相地层中保存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及在这一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馆…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悠久,古建筑、古村落分布广泛,多为木质结构和土木结构,火是其最大的威胁。构成古建筑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历史,每一块构件的损毁都是无法弥合的损失,保护古建筑的行动无异于一场迫切而持久的战争。充分认识古建筑及古村寨的价值,增强保护意识,改善人防物防技防手段,既是保护看得见的有形建筑,更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该文针对云南的古建筑、连片古村寨提出火灾预防和扑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彼此促生,相互借鉴,它们都萌生在雅利安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构成古印度文明的精髓部分,是印度文学、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的思想灵魂,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涛 《科技信息》2011,(25):I0352-I0352,I0362
在建筑历史的发展中,存在着起伏变化由盛到衰的循环,这些循环有些较长,有些较短,他们连接起来占据着整个建筑的历史。建筑最早被人们看作是遮风躲雨的庇护场所,到了中世纪随着阶级的出现,建筑出现了相应的形制来表现不同阶级的身份地位,到了近代,各种主义的盛行,建筑被划分为不同风格,可以说,每一历史阶段建筑的创新特征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每座建筑的历史文化源于建筑自身以及它周遭环境发生的各种人、物、事的变化。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是当地建筑文化互动互构与此消彼长演变的综合表达。这意味着,建筑本身或特定建筑与周遭环境互构形成的"场所",是其整体景观地区的文化载体兼历史标征,让人们拼凑、诠释无从完整重现的过去,也藉此叙述过去、现在、未来的合理或不当。而汉语"古迹"的原来涵义重视"古"而关注在"人、事"之"迹",这涉及华人传统思维方式,是以使用者/参观者的心意为本,带出具有情境感受的建筑之"迹",以"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达"文以载道"之效。这样的观念,对于华人如何追随祖辈传统、活用建筑文化遗产,很有指导意义。而当前真相,一方面是"全球化"对各国国族建构带来"文化同质化"压力,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和"国家体制"孕育的"流动空间",还有国族建构引起的对待少数族群/地方社会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冲击着弱势方原来的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动摇其传承空间。这些群体如何认识与叙述自身文化遗产,涉及他们如何诠释与重构自身的历史定位、文化认知与社会生活空间,也涉及群体如何维续或扩大自身不论在物质、形而上领域的话语。  相似文献   

13.
陈芷筠 《广东科技》2016,(10):43-46
近年来,历史建筑和村落的改造开发越来越多,但是仍存在着过度商品化、缺乏附近居民参与等问题。香港政府推出"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商业不再是建筑活化的唯一选择,同时,能为历史建筑所处的旧区注入新元素,让社区得以一同活化。通过对三个唐楼建筑案例的保育活化回顾与分析,试图总结出香港历史建筑保育活化推动社区营造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河南曾一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体育文化遗产也同样丰富多彩,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体育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文化遗址、墓葬、碑刻,古体育建筑、场地、器材等,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三方面对河南省体育物质文化遗产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15.
洪江古商贸城是一座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馆。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体现在:历尽沧桑的古城水脉,自然的扇状空间结构,蕴含商道文化的街区景观,《清明上河图》的活版本,颇具商道文化色彩的明清建筑,极具传奇色彩的商道轶事传说。因此,对洪江古商道文化遗产应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现代杰出的诗人,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民主斗士,他对初唐诗流变的体会,判断,尤其是以传统训诂,考据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相结合对古神话的才论,都曾代表着一种新颖的趋向,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中西文化的交汇,会促进中国文化的新发展,提倡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和时代感的文艺,他对古代的研究是带着强烈地批判意识,而这种批判又植根于他对祖历史文化的赤子之爱。  相似文献   

17.
闽西客家培田古民居的建筑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言 《科技信息》2010,(8):I0132-I0132
培田古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地域性特征的代表性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对培田古民居的布局、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上对培田古民居的保护与研究,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及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转换过程中,乡愁就成为一个城市特色打造重要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渊源.历史建筑延续着城乡的历史文脉,承载着城乡的地域文化,我们要重视其历史建筑价值的挖掘、元素的提炼,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留下城市和乡镇的历史记忆,让“新型”与“特色”并存.  相似文献   

19.
拱券技术是古罗马建筑最大的成就、最大的特色.拱券技术在古罗马建筑式中广泛运用.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古罗马人创造了独特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与风格.拱券结构的建筑既有庄严的万神庙,也有规模宏大的角斗场和巴西利卡会堂,还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及雄伟的凯旋门等.拱券技术对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坡地建筑的历史几乎与建筑史一样长久.古人一直将复杂多变的坡地形态,看作是建筑的有利条件.如今随着土地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的加剧,对坡地的开发日趋爱到重视.开发坡地可以在节约土地资源、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前提下为人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同时,坡地为建筑形态和空间的创造和更新提供了新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