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1月9日,BNU-1极地观测小卫星于深圳进入总装阶段,截止1月12日已完成宽幅相机与卫星平台综合电测、卫星平台顶板合盖、安装相机载荷及加电测试,一切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进行太阳翼的安装工作,接下来将开展卫星振动前的质量特性测试、相机与星敏的精度测量,以及振动试验、热、磁等大型试验.BNU-1极地观测小卫星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  相似文献   

2.
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天格计划团队研制的以Cerium-doped Gadolinium Aluminum Gallium Garnet (GAGG)闪烁体探测器为核心的卫星小载荷(BNU-120)的组装与测试工作.组装中,4个GAGG晶体(每个3.8 cm×3.8 cm×1.0 cm)通过硅胶与64个SiPM (Silicon Photomultiplier, Sensl MicroFJ-60035-TSV)耦合.实验在15 ~1330 keV范围内标定和测试了温度和偏压对探测器信号幅度的影响、探测器的能量与道址关系、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与能量的关系,以及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与能量的关系.标定测试结果与天格计划团队先期研发载荷标定数据一致,且探测器探测效率实验测量数据与基于Geant4的蒙特卡罗模拟数据相符.标定数据将用于未来BNU-120发射后在轨探测数据的修正.   相似文献   

3.
8月 9日 ,教育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清华大学承担的“NS- 1卫星研制”成果鉴定会。由航天界著名科学家杨嘉墀院士、闵桂荣院士、张履谦院士、梁思礼院士、曾庆来研究员以及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总参的专家组成的鉴定专家委员会 ,听取项目负责人、 NS- 1卫星总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特聘教授尤政所作的“NS- 1卫星研制技术与工作总结报告”,并审查“NS- 1卫星鉴定测试报告”、“NS- 1卫星鉴定查新报告”、“NS- 1卫星用户使用报告”等。经过认真讨论 ,鉴定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2005年伊始,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诞生,数字流域实验室正式成立.经过3年的建设,于2008年向学校科技处提出申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技处十分重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考察和论证,经过现场考察和答辩,并经过专家组论证和科技处审核,以北京师范大学首批"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徐宗学为主任、鱼京善教授为副主任的数字流域实验室获得学校批准,学校正式立项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成员人,其中教授人,为徐宗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在京组织专家召开了"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项目成果验收会.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潘耀忠教授主持,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经过方法研究、业务测量、系统研制、业务化运行各个关键关节,历时两年,全面完成项目的各项指标要求.作为北京市政府新农村重点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6.
侯耀华 上海凯华电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84年 进入上海航天局新宇电源厂从事军品研制工作 1992年 对风云一号卫星电源研制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荣获航天部三等功,进入上海凯华电源成套设备厂任副厂长 2000车—至今 任上海凯华电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2年 评为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0,(8)
2000年6月28日下午6点37分,"清华一号"微小卫星顺利升空。从俄北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现场传回消息说,卫星已正确进入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目前,清华大学卫星地面站已经成功实现对"清华一号"的信号捕获和软件上载,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姿态调整等工作将陆续进行。"清华一号"是清华大学、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与英国萨瑞大学联合研制的微小卫星,重50公斤,主要应用于通讯、遥感和科学实验等。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在列举2015年重大进展时特别提到"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作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的例证之一。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立项研制的四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我国第一颗完全由中科院研制、生产的卫星,也是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该卫星于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在酒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外拥有海洋水色卫星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洲欧空局、日本、韩国和印度。我国先后成功发射有HY-1A卫星和HY-1B卫星,其中HY-1A卫星为试验型业务卫星;HY-1B卫星在HY-1A卫星基础上研制而成,其技术指标和性能均优于HY-1A卫星。我国常用的海洋水色遥感数据是SeaWiFS数据和M OD IS数据。我国海洋水色卫星主要应用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灾害监测应用、海洋权益维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我国的海洋水色卫星研究起步较晚,应用水平还不够高,大力发展海洋水色卫星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私营宇航企业正在发展,但是从研制速度、技术水平、卫星产量等方面看,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宇航业可以借鉴国外宇航产业高速发展的经验,把国家积累的知识产权加速向国外释放,使得一些"门外汉"超常规发展,变成"宇航科技巨人"。从研制速度、研制成本控制、发射成本控制、动员能力、技术水平、卫星产量、发射数量看,国外一些舆论认为,Space X、轨道科学公司等美国私营企业在火箭、卫星、货运飞船等领域都已超过中国国有企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1998,(4)
能使"风云2号"气象卫星发挥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走到地处北京西北部的东北旺,很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直径达20米的乳白色的"锅底"形天线,这便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研制的"风云2号"卫星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据该站总设计师童铠介绍,这个接收站是"风云2号"卫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获取和转播多种云图气象数据以及对卫星进行控制管理的使命,是星地之间传输信息的枢纽。"风云2号"观天测地的神奇作用,就是通过它来实现的。它与数据处理中心、卫星运行控制中心、卫星测距系统等构成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地面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的发射,我国成为世界第6个成功发射由少年参与研制卫星的国家——"八一少年",用他们的创新和行动,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绚丽篇章。"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卫星可非同一般——它是中国首颗由航天专家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并主导载荷设计的低轨道科普卫星。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12月17日,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中国科学院牵头论证提出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方案,承担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分系统和多项工程关键产品的研制任务,建成国内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视觉     
<正>10月17日23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了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5次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5.
企业     
《广东科技》2010,19(5)
<正>帝浓公司两项新技术:让荔枝酒更香甜近期,由广东帝浓酒业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共同承担完成的"荔枝鲜果酿造优质果酒核心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及"鲜荔枝汁酒生产技术"两个项目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科技》2011,(31):80-80
[科技日报]北京时间11月9日11时2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遥感卫星十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  相似文献   

17.
卫星导航系统是信息时代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与支撑系统,是全球竞争和大国利益的焦点之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名: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缩写为BDS)从2003年4月正式运营、全面对民用用户开放,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勘探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导航增强测试信号模拟器集中反映了国家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技术水平,课题涉及导航卫星轨道高精度仿真、导航信号精密生成、载波相位精确控制和传输误差仿真等许多高精尖技术,是国际卫星导航领域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其性能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卫星导航终端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随着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产业化的推进,测量型、高动态型、抗干扰型等用户终端检测已经成为我国GNSS高端用户终端研制与应用的瓶颈难题。国外一直将高端高性能导航增强测试信号设备作为制约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并一直对我国禁运。研究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导航增强测试信号模拟器及标校技术,有利于提升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卫星导航终端产品研制水平,加速我国导航设备示范应用产业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题从研究途径来看可以划分为多体制和高性能两个关键点,其中"多体制"是实现多星座多体制卫星导航信号和地面导航增强信号仿真;"高性能"是要在既有信号模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突破高精度模拟的性能瓶颈;最后为了充分发挥检测系统的测试作用,提高系统可用性,需要研究相关测试理论及实现技术。研究涉及的算法模型与技术包括多体制高性能GNSS模拟器数学仿真技术、精密信号时延控制与高质量信号生成技术、高精度高动态GNSS射频信号模拟技术、GNSS仿真信号高精度校核与可信度评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微波信标机是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关键部件之一。文章主要根据档案和部分主要当事人的回忆资料等,比较完整地再现了1960年代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固体微波信标机的历史过程,并对成功完成这项任务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5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湖南湘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专项"基于国产‘麒麟’操作系统的卫星定位智能终端和桌面终端产业化"项目进行了综合验收,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运用"国产‘麒麟’嵌入式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以及国产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基于国产"麒麟"操作系统的卫星定位智能终端和桌面终端的产业化,解决了终端产品应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