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典型井位濮115井沙三段地层进行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 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对东濮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碳酸盐岩及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作用机理和成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 研究井段地层中碳酸盐组分为自生矿物, 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异明显, 碳酸盐岩中δ18O偏正, δ13C偏负; 碎屑岩中δ18O偏负, δ13C偏正; 混积岩为二者的线性混合。同位素特征指示碳酸盐岩在强蒸发、弱淡水注入的条件下形成, 湖水相对封闭, 水体较浅, 底层水体可能呈氧化状态; 碎屑岩形成于弱蒸发、多淡水注入的相对开放湖体中, 湖平面较高, 底层水体可能缺氧; 混积岩则形成于两者的过渡阶段。频繁变动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可能指示对应沉积期的气候条件和湖平面, 并指示湖盆底层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频繁变动。研究井段陆源碎屑含量逐渐减少, 可能指示湖平面整体上处于下降期, 与之相对应的沉积期湖盆相对封闭的阶段占主导。  相似文献   

2.
地球历史时期大气氧含量的变化是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关键。在寒武纪之前,地表至少发生了两次氧化事件,其见证了生物的革新和环境的根本变化。然而,在新元古代时期,深海中存在的大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可能延长了两次氧化事件之间的间隔。为了验证DOC假说,我们对埃迪卡拉系钻孔样品(王集钻孔)进行了详细的微钻碳酸盐碳同位素(δ13Ccarb)分析,该钻孔的全岩δ13Ccarb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记录已被报道。本次研究表明,微钻和全岩的δ13Ccarb结果相对一致,这排除了自生碳酸盐大量混入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王集钻孔中的多次δ13Ccarb负偏移可能与海水上涌事件相关,DOC在此过程被大量氧化。通过箱式模型计算,我们认为,在维持数百万年的两次δ13Ccarb负偏移中,约有3.6×1019mol和2.0×1019mol的DOC被氧化,这规模大约是现代海洋DOC总量的1000倍。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支持如下结论:在埃...  相似文献   

3.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含片钠铝石砂岩储层,应用岩石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含片钠铝石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成岩共生序列和片钠铝石的产状及成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含片钠铝石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岩共生序列依次为黏土矿物包壳-次生加大长石-次生加大石英、自生微晶石英、自生高岭石-方解石-油气充注-CO2 充注-片钠铝石-铁白云石。松辽盆地南部片钠铝石的δ13CPDB 为-0.342%~0.329%,δ18OPDB 变化范围为-1.922%~-0.954%,与已证实形成于无机CO2背景、且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片钠铝石极为相近;而与片钠铝石平衡的CO2气的碳同位素值为-0.992%~-0.423%,与松辽盆地南部CO2气藏中CO2的碳同位素一致,说明松辽盆地南部片钠铝石与气藏中的CO2具有相同的碳来源,均为幔源-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普遍存在黄铁矿和方解石与铀矿物密切共生现象。中性地浸采铀过程中O2和CO2的共注入会诱导黄铁矿氧化和方解石溶解,目前针对二者共存体系中方解石溶解对黄铁矿氧化固铀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静态批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CO2和O2条件下方解石溶解对黄铁矿氧化固铀的影响。结果表明:无CO2分压下中性Tris缓冲体系中黄铁矿氧化对U(VI)的吸附率高达90%,有CO2分压下碳酸铀酰体系中铀的固定率明显降低,约有32%的铀被吸附。在方解石和黄铁矿共存体系中,单独通O2条件下铀的吸附率为27%,CO2和O2共通时黄铁矿氧化对铀的吸附率仅为2%,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O2+黄铁矿+方解石体系和CO2+O2+黄铁矿+方解石体系中Ca2(UO2)(CO3  相似文献   

5.
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位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西侧,是一个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以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的金矿床.在详细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4期,其中第三期黄铁矿以细小破碎晶体为主,为重要的金矿化期.对不同期次的黄铁矿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并且针对重要金矿化期的黄铁矿的成分标型和硫同位素系统研究,发现该期金矿化黄铁矿化学式为FeS1.98,属硫亏型;Co/Ni的平均比值为1.488,推断该期黄铁矿为热液成因;δ34S‰值介于-3.8‰~-2.0‰,集中于幔源硫附近,说明与金密切伴生的黄铁矿中的硫主要来自深部.  相似文献   

6.
焦家金矿田是胶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金矿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地质体尚存争议。采取了焦家金矿田深部样品,分析其同位素特征,研究成矿物质来源,探讨金矿成矿地质体。焦家金矿田金矿石黄铁矿87Sr/86Sr=0.711 653~0.732 45,按焦家金矿田平均成矿年龄120 Ma返算的(87Sr/86Sr)i的值,其范围0.710 752~0.711 986,与郭家岭花岗岩较为接近。焦家金矿田金矿石黄铁矿208Pb/204Pb=37.683~38.103,207Pb/204Pb=15.43~15.547,206Pb/204Pb=17.04~17.44。焦家金矿田金矿体铅为地幔和下地壳的混合源。郭家岭型花岗岩与焦家金矿田金矿形成时间相近,分布空间相依,与金矿体同位素组成接近,成因上有密切联系,是金矿的成矿地质体。  相似文献   

7.
Ba同位素是一种新兴的示踪地壳物质俯冲再循环的工具。确定地幔的Ba同位素组成是Ba同位素地质应用的前提。然而,目前幔源岩浆岩Ba同位素的数据仍然很少。本文报道了30个海洋玄武岩的高精度的Ba同位素数据,包括25个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5个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这些玄武岩的δ138/134Ba变化范围为-0.06‰~+0.11‰,没有跨区域性的系统差异。结合已发表的数据,全球MORB的平均δ138/134Ba为+0.05‰±0.09‰(2SD,n=51)。基于具有(La/Sm)N <0.8,低87Sr/86Sr (<0.70263)和Ba/Th (<71.3)的D-MORB样品,我们估算出亏损MORB地幔(DMM)的平均δ138/134Ba为+0.05‰±0.05‰(2SD, n=16),显著低于先前报道的DMM组成(≈0.14‰)。如果应用新估计的DMM平均δ<...  相似文献   

8.
 大气降水是水循环的输入项,其同位素特征是示踪水汽来源及运动路径的有效工具。利用北疆4个大气降水观测站的同位素数据,结合HYSPLIT模式,重点分析了北疆大气降水同位素特征。区域大气降水线方程δD=7.3δ18O+3.5,反映了新疆独特的干旱气候环境。受不同降水水汽来源影响,天山及阿勒泰2个地区降水同位素特征表现不同。天山地区受西风带水汽季节性漂移的影响,氘盈余夏季低冬季高,成“V”型;阿勒泰地区常年受北冰洋水汽影响,氘盈余年内变幅不明显。尽管δ18O均表现为夏季富集、冬季贫化,但多年均值差异明显,该差异也使得利用同位素确定地下水补给来源成为可能。准东盆地东天山附近地下水主要受到来自东天山的大气降水补给,而北侧自流区地下水同位素相对贫化,与阿勒泰站大气降水同位素及氘盈余特征相似,结合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认为该区主要受克拉美丽山大气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9.
浸矿菌液/天然黄铁矿界面的动态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菌氧化黄铁矿的过程是细菌破坏黄铁矿化学键和建立新化学键的过程·细菌在浸矿菌液/天然黄铁矿界面上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由于黄铁矿的(100),(110),(111)面上亚铁离子和对硫离子团的分布形式、密度不相同,因此菌液/黄铁矿各种界面的氧化腐蚀程度也有差异·通过对天然黄铁矿(100),(110)和(111)面的细菌氧化动态试验研究,可以将细菌氧化黄铁矿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黄铁矿的点状氧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黄铁矿面状氧化阶段;第三阶段为黄铁矿遭到严重的氧化腐蚀,最终导致晶体破坏·细菌对黄铁矿不同面氧化强度顺序为(111)>(110)>(100)·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华蓥楼房湾剖面稳定碳同位素进行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基本一致。早三叠世早期ΔB平均值高于晚二叠世晚期,指示海水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和初级生产力的繁盛。从晚二叠世末期开始δ13Ccarb的缓慢降低是由大规模火山作用以及陆地风化作用加强造成的;早三叠世最早期δ13Ccarb和δ13Corg的快速同步降低所代表的全球碳循环变化主要受控于生物集群绝灭的主幕及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底部缺氧水上涌。总之,二叠-三叠纪之交碳同位素变化是火山作用、海平面变化、海洋和陆地生物集群绝灭以及缺氧水上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多才玛超大型铅锌矿床是三江北段铅锌铜银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典型矿床,其主要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大,主要集中于-26.72‰~-4.1‰之间,具塔式分布特征;其中,方铅矿的δ34S最高值大于黄铁矿的相应值。这表明成矿过程中硫同位素未达到平衡,硫主要是细菌还原硫酸盐的产物。矿区208Pb/204Pb=38.985~39.253,206Pb/204Pb=18.825~18.918;铅同位素构造环境演化图解和Δβ-Δγ成因分类图解显示铅的来源复杂多样,不仅来自上地壳和造山带,还来自壳幔混合的俯冲带。δ13CV-PDB=1.2‰~6.7‰,而δ18OV-SMOW=16.4‰~23.4‰,碳氧同位素明显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成矿过程中应伴随有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综上,多才玛大型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碳酸岩围岩和深部物质都有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生物作用参与成矿的痕迹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岩石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痕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的研究,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第四段(简称"马四段")白云岩的成因.结果表明:马四段白云岩主要由泥微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残余)砂砾屑白云岩及斑状白云岩组成.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稀土 配分模式均与泥晶灰岩相似,且Sr同位素值及碳氧同位值...  相似文献   

13.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的基础上,利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钻井全岩碳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学者公布的碳同位素曲线,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同位素波动特征,并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特马豆克阶-达瑞威尔阶早期碳同位素波动较弱,缺乏可全球对比的波动标志。达瑞威尔阶中期和凯迪阶早期发育明显的碳同位素正漂移,分别对应于国际上的中达瑞威尔阶碳同位素正漂移(MDICE)和加顿伯格碳同位素正漂移(GICE),能够进行全球对比。桑比阶早期牙形石 Pygodus anserinus 带内发育波动幅度达1.4‰的正漂移,其可能仅在部分地区分布,暂时命名为早桑比阶碳同位素正漂移(ESICE)。凯迪阶中后期碳同位素波动特征目前还不清楚,晚奥陶世赫南特阶碳同位素正漂移(HICE)在塔里木盆地也未见报道。MDICE 和 GICE 可作为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的等时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茜草提取物中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的信号进行指认归属,并建立氢核磁共振法同时测定茜草中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含量的方法。在综合考虑茜草提取物的信号分离度及溶解性的基础上,最终选定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测试溶剂,以大叶茜草素的烯烃信号(δ_H5.77,H-2')和羟基茜草素的H-3信号(δ_H6.67)为定量峰,以顺丁烯二酸为定量内标。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准确性,且测定结果与HPLC-UV方法所得数据基本一致。所建立的氢核磁定量方法操作简单,测试时间短,且定量过程中不需要对照品,可用于中药茜草的质量控制及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巯基四氮唑和巯基嘧啶为硫源, 用溶剂热合成法原位合成两个纯无机羟基硫酸盐骨架: [Cu3(SO4)(OH)4]n(1)和[K2Co3(OH)2(SO4)3(H2O)2]n (2). 在化合物1中, 一维带状折叠—Cu3(OH)4—阳离子链被硫酸根连接形成三维羟基硫酸铜骨架; 在化合物2中, 一维折叠Co3(OH)2阳离子链被硫酸根连接形成二维羟基硫酸钴阴离子骨架, 该阴离子骨架进一步被K+连接形成三维双金属纯无机骨架, 在该三维结构中存在K+传输通道. 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硫作为硫源为合成羟基硫酸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奥陶系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及受成岩流体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了已有的全球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及演化趋势,测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4种类型共计51个非沉积碳酸盐矿物的锶同位素组成,通过对照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奥陶纪全球海水87Sr/86Sr比值具有随时间单调下降的总体趋势,其原因与晚寒武世-奥陶纪的全球淹没事件,以及广阔陆表海和有关的沉积物对放射性成因锶的封存作用有关;(2)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总体上与全球一致,说明全球海平面变化仍然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87Sr/86Sr比值的降低可能与深部流体的影响有关;(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样品87Sr/86Sr比值的升高与晚奥陶世盆地抬升过程造成的表生成岩环境中近地表大气淡水作用带来的富放射性成因锶的影响有关;(5)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风化壳中非沉积碳酸盐具有很高的87Sr/86Sr比值,最低值也显著高于0.7079左右的晚奥陶世末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说明大气淡水及壳源组分在奥陶系水岩反应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奥陶系风化壳中的4种非沉积成因方解石中,与不整合面附近古喀斯特作用有关的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最高,显著高于各种成因的裂隙(构造或非构造成因裂隙)中的方解石,说明在非海相流体的影响中,不整合面附近的大气淡水作用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组成与薄片、包裹体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川东南二-三叠系的长兴组、飞仙关组与茅口组气藏H2S成因。结果表明,天然气组分以烷烃气为主,非烃含量平均24.68%。其中,烷烃气均偏干,部分样乙烷低于检测下限,可测样乙烷含量0.03%~0.39%,均值0.15%;δ13C1值均偏重,为–28.3‰~–35.2‰,平均–31.1‰,部分样出现δ13C1 > δ13C2倒转。非烃以CO2和H2S为主,H2S含量1.0%~21.7%,平均5.3%。储层中代表原油充注与古油藏裂解的各类沥青较少见,方解石脉中烃类包裹体以含气态烃包裹体为主,含油包裹体少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川东南茅口组几乎不含H2S的岩溶缝洞型气藏(分布于涪陵北部与綦江地区)未见遭TSR改造迹象;飞仙关组气藏(分布于涪陵北部)、长兴组气藏(主要分布于涪陵北部与中部)与茅口组热液白云岩气藏(分布于涪陵中南部)的H2S均为TSR成因,部分遭受TSR改造气藏现今H2S含量较低或为后期被消耗所致;其中,飞仙关组参与TSR反应的烃类以液态烃为主,而其他层位气藏以气态烃(甲烷)为主,这可能与TSR发生时储层中是否存在一定量液态烃有关。TSR反应于各层内独立发生,并非飞仙关组发生后向下“倒灌”。长兴组TSR反应所需硫源或来自飞仙关沉积期卤水的侧向排泄,茅口组硫源或来自相邻层位富含SO42-流体。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马家沟组马五5储层白云岩的成因争议较大,通过对该区马五5白云岩沉积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详细研究后,认为该区马五5段白云岩是以潮间潮下带沉积为主的沉积产物,主要发育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类型,白云石化流体是高盐度海水与粒间孔隙内海水二者并存的海源流体,形成了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模式。准同生白云岩以泥微晶白云岩为主,有少部分粉晶白云岩,具有水平纹层、膏模孔和鸟眼构造,常与石膏晶体共生,晶粒以自形为主,有序度较差,微量元素Sr和Na含量高,表明其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浅、高盐度及气候干燥的强蒸发环境,属于准同生白云岩成因;埋藏白云岩为粉细晶及中晶白云岩,晶粒总体较大,晶形以半自形为主,晶间孔较发育,有序度较高,与黄铁矿共生,呈团块状或不均匀状分布,微量元素Fe和Mn含量较高,δ18OPDB值偏负,反映出埋藏还原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属于埋藏白云岩成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初等方法和解析方法,研究Smarandache双阶乘函数Sdf(n)与最大素因子函数P(n)的混合函数(Sdf(n)-P(n))β及δα(n)(Sdf(n)-P(n))β的均值问题(其中δα(n)为除数函数),得到2个较强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