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优势依然存在,而这是华盛顿绝对不愿看到的。随着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独联体平行存在,美俄在后苏联空间的博弈将继续下去。自1991年12月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以来,后苏联空间经历了独立国家形成、"颜色革命"甚嚣尘上、重新趋于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乌克兰危机等四个阶段。在长达四分之一的世纪里,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的消长,俄罗斯与美国及其西方集团的激烈角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有一句名言:“理智理解不了俄罗斯,一般的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如果对你说2020年将出现“俄罗斯经济奇迹”的话,不知你是否会感到吃惊。其实,俄罗斯并非没有在历史上创造过经济奇迹。19世纪下半叶,俄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就以极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完成了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20世纪30年代,苏联又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继2003年美国高盛集团首次提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说法后,近两年多来西方有关俄罗斯实力的乐观性评估越来越多。美国尼克松中心主任德米特里·赛姆斯指出,…  相似文献   

3.
翟世彬 《科技信息》2009,(36):I0162-I0162,I0164
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奠定了21世纪的俄罗斯外交的基础。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反映了俄罗斯的地缘需要。俄罗斯政府把能源出口政策与恢复俄罗斯传统地缘影响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体现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独特道路。俄罗斯政府在能源外交的实施过程中,运用地缘政治的原理,巩固了苏联解体后丧失的地缘利益。  相似文献   

4.
王蕾  梁永召 《科技信息》2007,2(5):251-252
在俄罗斯,救世主——弥赛亚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以至于这个国家的许多人都具有了这种情结。苏联领袖斯大林就是其中之一。斯大林的弥赛亚思想形成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随着十月革命、二战、社会主义建设这几个历史时期不断向前延伸,最终形成了斯大林独特的弥赛亚意识。这种意识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深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联和朝鲜,谁都知道,过去是一对“铁哥儿们”。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沧桑巨变,俄罗斯和朝鲜一时也闹掰了。俄罗斯选择了向西方看齐,1992年俄外长出访东亚诸国,竟然绕开平壤;朝鲜出钱向俄购买战机,俄竟因趋西异东的政治考虑而一口回绝,过去那种“特殊关系”荡然无存。俄罗斯这样的政策,很快就使自己吃尽了苦头。十年过去,俄罗斯痛定思痛,重新调整了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6.
正以回归传统价值观为核心的保守主义的影响会日益加强,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将更具俄特色。在苏联解体至今的25年里,俄罗斯经历了五次总统选举,但只有三人担任过总统,俄罗斯领导人的治国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之初,叶利钦采取了完全西向的政策,从政治、经济到外交,都在效仿西方、追随西方。然而,实践结果表明,照抄照搬西方模式会导致水土不服,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严重下滑,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俄罗斯需  相似文献   

7.
《当代地方科技》2006,(5):50-51
自20世纪80年代解放后,曾经的世界强国,旧苏联的老大哥俄罗斯陷入了漫长的煎熬,短暂的过渡期,即便是推行全面市场化也没有为俄罗斯带来繁华。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奥尔南的葬礼》与20世纪苏联/俄罗斯画家梅尔尼科夫的作品《波罗的海海军的誓言》,从形式与情感两方面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图像意义、感知方式以及表现方法,由此论证了俄罗斯艺术与欧洲艺术在西方艺术史链条上的交融与互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岩溶槽谷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引入石漠化因子,以重庆市南川区木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岩溶槽谷区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40011.51 t/a,土壤保持量835963.94 t/a.计算研究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实土壤侵蚀模数时,石漠化程度越高,总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和可流失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的差异越大;在岩溶区,使用可流失面积现实土壤侵蚀模数更能真实的反映岩溶区土壤侵蚀的状况.研究区水田和林地土壤保持能力最大,旱地土壤保持能力最小,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是在裸岩山地和陡坡地植树造林,大于25°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地面积,减小陡坡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贵州省罗甸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喀斯特山区的特殊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因素,分析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土层厚度、基岩裸露率、土壤允许流失量、地形起伏度、土地覆被、农业人口密度等8个因子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运用专家评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对罗甸县土壤侵蚀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价。根据本研究方法得出罗甸县2010年土壤侵蚀危险性等级主要在中度危险等级,面积达1456.89km2(占总面积的48.41%),揭示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以期为罗甸县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大宁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评价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view 3.3为分析平台,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等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获取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和侵蚀强度,对大宁河流域的土壤流失量进行了定量化分析.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坡度及土壤类型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对水土流失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大宁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壤侵蚀模数小于101.73 t·km-2·a-1,总体上水土保持良好;不同用地类型上,旱地的土壤侵蚀较草地严重,而草地又较水田的严重;不同坡度等级中,15°~25°上土壤侵蚀强度最强,3°~8°上土壤侵蚀强度最弱;各种土壤类型中,黄褐土的侵蚀强度最重,山地草甸土最轻.  相似文献   

12.
正喀斯特石漠化中土壤侵蚀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防治土壤被侵蚀!什么是土壤侵蚀?有何危害?土壤侵蚀是一种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全球除了永冻地区以外,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就有土壤侵蚀的过程,这种侵蚀被称为自然侵蚀,它是包括地圈、生物圈系统在内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基质是由不同比例的、粒径粗细不一、形状和组成各异的颗粒组成,一般分为砾、砂、粉粒和粘粒4级。而土壤粒径分布强烈地影响着土壤的水力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以及土壤侵蚀等,是重要的土壤物理特性之一。由于不同粒径的土粒其理化性质有所不同,因此土壤的粒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结构和性质,这在农业利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区,对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的资本价值进行了评估。测算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土壤保持价值,整个区域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价值总量约为1768.32亿元,相当于该区2000年GDP(8261.02亿元)的21.41%。其中保持养分价值为1677.97亿元,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为90.35亿元。各类农业生态系统价值量所占比例为:林地44.34%,农田44.91%,草地与水域10.75%。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补偿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使乌克兰与俄罗斯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更使它在今天的苏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俄罗斯"-波兰统治一并入俄国今天乌克兰地域的大部分在公元9一12世纪时是古基辅罗斯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后来形成俄罗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区,对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的资本价值进行了评估。测算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土壤保持价值,整个区域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价值总量约为1768.32亿元,相当于该区2000年GDP(8261.02亿元)的21.41%。其中保持养分价值为1677.97亿元,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为90.35亿元。各类农业生态系统价值量所占比例为:林地44.34%,农田44.91%,草地与水域10.75%。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补偿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InVEST模型的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了解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InVEST模型模拟太行山区的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现状,并分析了土壤保持与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1) 2005~2014年,太行山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为0.37×108 t,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4.3 t/hm2,全区...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把中亚地区看做是自己的“战略后院”和恢复其大国地位的战略基地。但俄罗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美国等西方国家借机不断向中亚地区渗透,打进了俄罗斯的“南大门”,进一步排挤和削弱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美国的渗透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不满和不安。俄前总统叶利钦指出,中亚地区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所在。如果俄罗斯失去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俄罗斯的整个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普京上任不久就对中亚国家中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9.
既衰弱又强大,俄罗斯的未来难以预测。在原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迅速继承了原苏联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席位在内的各方面权利和义务,以似曾相识的新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早在苏联出现解体迹象时舆论就认为,由于有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军事力量,俄罗斯仍然不失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大国,而  相似文献   

20.
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原苏联地区最特殊的一对国家间关系。12世纪基辅罗斯人在语言和种族上逐渐分化为三个民族:大俄罗斯(俄罗斯)、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东斯拉夫民族中,俄罗斯民族与白俄罗斯民族更亲近。13世纪基辅罗斯的东北部(即现在的俄罗斯)和南部(即现在的乌克兰)相继遭到蒙古人入侵,但蒙古人的侵略没有波及基辅罗斯的西部(即当时已并入立陶宛大公国的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白俄罗斯"称谓中,"白"蕴含自由和独立之意,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