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苏北两种模式(网格模式PW、网格台田模式PT)下4年生杨树(Populus deltoides cv. 35.)人工林细根(≤5 mm)进行研究,并采用不同估算方法对细根年净生产量、死亡量、分解量和周转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细根现存生物量为1.26~1.86 t/hm2。PW和PT两种模式下,细根年净生产量、死亡量、分解量和周转率分别为2.24 t/hm2、2.34 t/hm2、1.88 t/hm2、1.43次/a和1.43 t/hm2、1.29 t/hm2、1.37 t/hm2、1.31次/a,与决策矩阵法相比,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平均低估了19%的细根年净生产量、68%的年死亡量、89%的年分解量和23%的周转率;土壤养分和季节水分动态是PW和PT模式细根生产量和周转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绿竹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闽南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Munro.)Kengf.]林细根的生物量、生产力及细根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闽南绿竹林的细根生物量为9761kg/hm2,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的细根生物量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在春季最大;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的细根生长量为3537kg/hm2,其中5月的活细根量为最大值;细根的周转率为0.46次/年;细根的半分解期为230d. 相似文献
3.
林龄对侧柏人工林碳储量以及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州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量转化方程及土壤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林龄下(40、48和55 a)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乔木层碳储量在系统碳储量中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层碳储量比例呈下降趋势,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加无明显变化。整个系统的碳储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其中55年生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09.55 t/hm2,分别是40和48年生的1.22倍和1.09倍,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差异引起。(2)细根生物量方面,细根中低级根(1~3级根)生物量在不同林龄林分中无显著差异,高级根(4、5级根)和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明显减少。细根形态方面,与40 a的相比,在表层土壤中,48年生林5级根的直径显著降低,5级根的根长和1级根的比根长显著提高;55年生林4级根的直径和根长以及1级根的比根长显著提高。在亚表层土壤,48年生林3级根的直径和4级根的根长显著增加,1级和2级根的比根长显著降低;55年生林3~5级根的直径和5级根的根长显著提高,3级根的根长以及1级和5级根的比根长显著降低。(3)3级根的直径与土壤层碳储量显著负相关,5级根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显著正相关。2级和3级根的比根长与土壤层碳储量显著正相关,而3级根的比根长与乔木层碳储量、枯落物层碳储量和生态系统总碳储量显著负相关。4级和5级根的生物量与枯落物层碳储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层碳储量极显著负相关;细根总生物量与乔木层碳储量和总碳储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储量显著负相关。因此,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及能量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到2006年1月在福建沿海惠安赤湖林场利用分解袋法对18 a生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变化及养分归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中,C、Ca含量呈上升与下降交替进行的倒“S”型,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小,N、P的浓度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K的浓度在分解前3个月急剧下降此后变化平缓,Mg则在分解过程中有升有降.木麻黄细根分解过程中养分浓度的变化与地上部分相似.分解一年之后,细根分解都表现为养分释放,K的损失率最高,达91.41%,其次是Mg和Ca,再次是C和N,P的损失百分率最低.18 a生木麻黄人工林每年通过细根枯死向土壤归还的N、P、K、Ca、Mg养分分别为4.911、-0.017、4.933、2.160、0.416 kg/hm2.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年能量归还量、年能量净生产量、年细根能量归还比分别为33.4×106kJ/hm2、91.35×106kJ/hm2和36.56%,细根年能量分解损失量可达56.94%.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养分含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宗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4):107-111
研究细根养分含量的4种动态:(1)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含量的差异;(2)细根N、P含量与细根直径的关系;(3)在细根衰老过程中是否发生N、P的转移;(4)细根N、P含量是否有季节性的变化.从1999年1-12月隔月应用连续根钻法对福建三明莘口林场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进行取样并测定活、死细根的N、P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细根的N、P含量均比杉木人工林略大,且两者的N、P含量均随细根径级的减小而增加;各径级死细根的N、P含量均略低于相应的活细根,说明细根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养分的转移但迁移量很小;福建柏各径级细根N、P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在9月最高;杉木各径级细根N、P含量的动态变化亦表现为单峰型,N含量高峰出现在9月,而P含量则在9月或11月最高. 相似文献
6.
降水变化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艳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6):925-932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内, 采用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和顶盖埋管法, 在生长季内分0~5, 5~10, 10~20和20~30 cm 4层, 研究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与硝态氮之和)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地下0~30 cm无机氮含量为6.70±2.31 mg/kg, 其中铵态氮5.59± 1.78 mg/kg, 硝态氮1.11±0.77 mg/kg。不同土壤深度的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3种穿透雨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增雨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0~30 cm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24 (?6.65~10.24) mg/(kg?30d)。穿透雨处理和土壤深度对净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 0~5 cm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余3层, 增雨和减雨处理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说明降水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及氨化作用的影响弱于对硝态氮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不同建成区密度和植被类型下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和细根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圳市按建成区密度(体现人类活动干扰程度)递增梯度选取3个公园为采样地点, 每个采样地点选取草坪、乔木林和荔枝林3种植被类型采集土壤样品, 同时以远郊的梧桐山人工林为对照, 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碳、氮、磷含量和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城区各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和pH值都显著高于远郊人工林, 并高出适合植物生长的范围。城区各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含量及细根生物量都低于远郊人工林。城区土壤磷含量高于远郊人工林, 呈现明显的富磷化特征, 特别是荔枝林土壤的富磷化现象最严重。土壤碳、氮浓度与细根生物量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 表明城市植物的生长受到土壤氮含量的限制。与此同时, 城市植物的细根周转和输入能够有效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研究表明, 城市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和细根生物量受现有植被类型和建成区密度(人为干扰)的共同影响。在城市绿地建设中, 种植草坪可以较快地积累土壤表层碳和氮, 而荔枝林更有利于土壤深层碳和氮的积累, 同时, 对于城区乔木林应该减少枯枝落叶的清理以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下无患子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与形态差异,以及氮(N)、磷(P)、钾(K)对细根生长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中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生物质能源树种无患子的科学培育提供支撑。【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8年生无患子原料林为研究对象,对N、P、K肥料各设置 3个水平,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配方施肥试验,共 14个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 3个区组,共 42个处理小区,每小区 5株作为重复。分别在2015年生长季末、2016年花期前、2016年果实迅速生长期按照配比开沟施 3次肥料,2016年12月在每个处理小区选取 4株平均标准木样株,在距树1 m处分 3层(0~20 cm、≥20~40 cm、≥40~60 cm)采集林地土柱样品,研究各处理 3层土壤内的细根分布规律及细根形态。【结果】无患子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呈各土层逐层递减的规律,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fine root biomass, FRB)及根长密度(fine root length density, FRLD)是 ≥20~40 cm土层的1.51~2.52倍和1.82~2.25倍,是 ≥40~60 cm土层的6.29~13.17倍和6.03~9.31倍。无患子FRB、FRLD、细根表面积(fine root surface area, FRSA)及细根平均直径(fine root average diameter, FRAD)均随着N、P、K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平缓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细根比根长(fine specific root length, SRL)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再急剧增加而后平稳降低的变化规律。对根系促进效果最佳的N2P2K2处理在0~20 cm土层的FRB及FRLD较不施肥(CK)分别显著提高了152%和164%,≥20~40 cm土层较不施肥(CK)分别显著提高了242%和161%,≥40~60 cm土层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385%和135%。【结论】无患子FRB、FRLD和FRSA在0~60 cm土层范围内逐层递减,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在缺P条件下施用N肥和K肥对无患子根系生长影响效果较小,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以促进无患子细根生长及生物量积累。施肥量较为充足时,无患子能够根据 ≥40~60 cm土层土壤养分资源有效性调整细根分布结构,以充分吸收养分。N和P的交互作用对FRB、FRLD、FRAD和SRL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与无患子细根生长的相关性较大。在配方施肥处理下无患子细根生长的拟合模型分析基础上建议施N肥693 kg/hm2、施P肥321 kg/hm2、施K肥432 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细根生长与森林生产力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酚酸在根际的累积可能影响杨树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物量分配进而影响生产力。笔者通过模拟杨树人工林根际酚酸环境,探究杨树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对酚酸的响应,深入揭示根-土界面性质改变对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探明人工林根际过程和林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改良Hoagland 营养液为基础,参照连作二代杨树人工林土壤酚酸含量配制溶液并进行杨树幼苗培养。采集杨树幼苗根系,按50%的比例选取细根 (根径D < 2 mm) 样本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根序细根石蜡横剖面切片。采用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的长度、直径,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的剖面直径、维管束(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维根比等。采用Origin Pro 8.0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作图,分析细根形态特征和剖面结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酚酸处理显著减少了杨树幼苗根系生物量。1~5级根序细根的生物量在对照和酚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其所占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酚酸处理总体抑制了杨树幼苗细根的伸长生长,1~3级根序细根的长度显著低于对照。酚酸处理具有增大杨树根系直径的效应,但1~5级根序细根的表面积在酚酸处理下均较对照显著下降。酚酸处理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各根序细根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使比根长显著下降而根组织密度显著增大。此外,酚酸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酚酸处理下1~5级根序细根的维根比显著增大,根系内输导组织分化显著。【结论】酚酸对杨树细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酚酸处理下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的变化体现了根系功能的改变,这将影响根系吸收进而对杨树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抑制。不同根序细根形态建成的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酚酸影响下杨树根系的生长策略。 相似文献
10.
林木根系是地下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其高度异质性是关系到根系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准确性与可比性的主要因素。为明晰水杉细根的界定范围,探讨水杉细根形态与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细根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笔者对水杉不同根序等级细根解剖结构与菌根侵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杉根系按根序法分级更为合理,并将水杉1、2级根定义为细根,1、2级根表皮完整、皮层较厚、皮层层数较多,3、4级根无表皮和皮层或仅残留少量皮层细胞,随根序等级增加,细根皮层层数和皮层厚度显著降低。随根序增加,周皮木栓化程度增加,维管组织发育逐渐完善,维管组织直径不断增大,维管组织与根系直径的比值(维根比)不断增大,细根直径主要与维管组织直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1级根除外),与皮层薄壁细胞直径、皮层层数之间并无相关性。水杉1~3级根均可观察到菌根侵染现象,随根序等级升高菌根侵染率下降,不同根序等级细根单个个体根系的真菌侵染面积存在明显差异。在未来的细根研究中,应该将细根形态调查与解剖结构特征相结合以确定根序等级和直径的对应关系,进而确定细根的划分范围。 相似文献
11.
12.
员工流动率过高一直困扰饭店业。本文从社会、饭店和员工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饭店员工流动率过高的原因,提出了有效防止饭店员工流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两种不同退化程度草原群落(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原群落),设置氮素添加梯度实验(分别添加NH4NO3 0, 30, 50, 80 g·m-2),分析退化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意图找出氮肥作用于不同退化程度草原时的最适值。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对于氮素添加的响应不同:对于轻度退化草原,氮素添加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30 g·m-2处理时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其他3个氮素水平,氮素的添加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说明氮素是轻度退化草原主要的限制因子;对于重度退化草原,当施氮量为30 g·m-2时,0~10 cm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但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在氮素添加梯度下各层变化不显著,说明氮素不是重度退化草原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细根分解在根系碳周转与释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细根分解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且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阐述了细根分解研究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细根分解的研究方法、细根分解过程、影响细根分解的因素和国内细根研究的进展,并指出了细根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应重视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盆栽平邑甜茶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介质转换对其生物量、根系特征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邑甜茶根系由粘土转入壤土后,其生物量增加,外层根系大量发生,也有利于侧根的水平发展,根系活力增强,根系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得到促进,但不利于侧根数量的增加,且根系总表面积下降;当平邑甜茶根系由壤土转入粘土后,根系发生及代谢活动均受到抑制,NR、GS活性下降;在粘土中生长有利于平邑甜茶根系氮素积累,当根系发生介质转换后,无论转入壤土还是粘土,其氮素积累均受到抑制。平邑甜茶根系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打破其原有的生态适应,需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和新的形态建造过程建立新的生态适应型。 相似文献
16.
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材料,在黄瓜第1片真叶长至横宽5cm时,使用西芹根际区物的蒸馏水、丙酮和乙醇浸提液对黄瓜植株进行化感处理(灌根),测定处理后黄瓜叶片内几种酚类物质和氮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包括木质素、单宁、阿魏酸、绿原酸和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氨、硝酸盐,以研究西芹根际区物浸提液处理后黄瓜植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抑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西芹根际区物浸提液处理(灌根)黄瓜植株后,黄瓜叶片内酚类物质含量均升高;黄瓜叶片内氮代谢物质含量亦均有变化,含量升高的物质有精氨酸、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氨,而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硝酸盐含量则低于对照;对于不同处理种类,丙酮浸提液处理的物质含量变化最显著,乙醇浸提液处理次之,蒸馏水浸提液处理变化最低.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周转与流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典型草原不同生态分布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大小有显著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与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相关联.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在96.4~422.6mg/kg干土之间,占土壤有机碳的1.62%~4.82%.除沙地稀树草原土壤表层外,微生物垂直分布有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趋势.过度放牧将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下降.通过测定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对微生物的通量和周转进行了分析,一个牧草生长季内微生物生物量碳的通量为52.69g/m2a,周转时间约为1.25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