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目前,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各大城市竞相制定吸引人才计划,上海也提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政策实施后,上海在全球城市中的人才聚集水平和创新能力如何?未来又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强化了人才强国的国家基本战略方针。对接国家战略,上海针对人才发展提出一系列政策。自2015年"人才20条"出台后,人才吸引政策不断升级,"人才30条"、"人才高峰工程"、2019年的户籍审批权下放……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大学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人口流动的核心群体。随着新一线城市迅速崛起,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长沙等城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人才。本文从留才目标、落户政策、安居政策、就业创业扶持等方面,对武汉及同类城市的人才政策进行对比研究,并建议新一线城市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注重地区发展实际需求、注重政策落地实施、注重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以推动新一线城市大学生人才政策的优化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胡凯  刘文杰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2032-2037
人才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战略资源,各地政府频繁推出各类人才政策以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引发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比较南昌、长沙、合肥三地政府出台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以及针对其他类型人才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奖励(资助)政策、人才购(住)房补贴政策、子女入学政策、落户政策等。研究发现南昌在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在对大学生、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的激励上政策优惠面广、灵活性强,相对而言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南昌市人才政策也存在对于新引进人才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未兼顾人才“激励”与“社会公平”等问题,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在今年初召开的开放再出发大会上,苏州出台了开放再出发30条政策举措,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集聚国际高端创新人才"。真招实举"加力":高端人才奖励再升级为了让人才资源更好引领转型发展,2018年6月,苏州市出台了优秀人才贡献奖励政策,按照形成地方财力的贡献部分给予人才奖励,后陆续出台了30多项配套文件。此次开放再出发大会上,苏州对高端人才的奖励又有新的"加码",并最终形成了《苏州市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5.
, 《广东科技》2012,21(20):15-15
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和八个配套暂行办法,形成了“1+8”的完整政策体系,为“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和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构建了良好的人才环境。政策内容既涵盖高层次人才本身的创新创业,又涉及到高层次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和保险、医疗保障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2,(12)
制定合适的人才政策,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让人才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工作、发展是每一个城市制定的发展大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2002年,北京市出台了人才引进的新政策。在这项政策中制定了对高新技术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并对非北京生源的高校毕业生的接收以及在北京工作的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社会化评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进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重磅政策.为探求人才政策工具对人才的吸引力情况,在构建人才吸引力因素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对178位人才问卷调查获得人才吸引力关键因素,对河北省163份人才政策文本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政策工具与人才吸引力因素的契合关系.研究得出创新氛围、人才培训培养、人才激励评价、创新创业支持、人才服务和薪资待遇等方面契合度高,政策效果较佳;工作场所仪器设备条件、配偶子女安置和住房补贴的契合关系为政策不足,应加大政策制定;人才载体和医疗社会保障的契合关系为政策冗余,需加强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科技"36"条配套措施出台后,各个区县也因地制宜,纷纷出台了自己的相关配套政策.例如浦东新区将财税政策、人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全部统筹于浦东科技创新基金中,分门别类,一目了然,为企业学好政策、用好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去年中,美国英特尔公司斥资5000万美元成立了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年末,美国微软公司投资8000万美元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标志着世界高技术人才争夺战正在移师中国。随着21世纪的迫近,世界经济日益向高技术产业进军,高技术人才已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在目前技术转让频繁、资金流动迅速的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竞争力,纷纷把培养、吸引和储备高技术人才作为整个经济战略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随着大陆各地惠台政策的密集出台,台湾正掀起新一波人才西进大陆发展的热潮。与以往相比,此次台湾人才西进呈现出行业覆盖面更广、年龄层更低的新特征,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台湾优质高中生选择放弃岛内高校就读机会,争相报考大陆高校。台湾新一波人才西进风潮引发了岛内各界的强烈关注,蔡当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留才政策,希望通过提高薪资、改善工作环境改变台湾人才长期"出超"局面,但目前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12,(3):14-15
人才是"创新"的灵魂,现在创新发展和转型驱动最终靠的是人才的推动,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纷纷通过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投入城市建设。如南京市的"紫金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人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未来发展潜力的竞争已成为人才的竞争。近来,"人才战"更是愈演愈烈,北京坐拥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一副"稳坐钓鱼台,愿者上钩"的姿态。广州市在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留学人员交流会之后,现已开始向海外人才"第二次招手",并且制定了十大措施广揽各地贤才。无独有偶,上海也计划在年内出台十项政策,"争取把最精华的人才留在上海"。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首先对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9个样本城市,2013—2018年发布的创新创业人才政策进行归纳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在确定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活动成效指标的前提下,对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成效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发布的创业人才政策对一个地区创业人才的聚集和创新创业活动成效有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地出台与创业人才相关的政策,以此来加强对创业人才的集聚、管理并提高创业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创新科技》2018,(10):64-66
本文分析了当前"人才争夺战"的本质,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状况,并将心理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研究对象,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节能减排,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节能减排的攻坚战中,从中央到地方都纷纷出台有关政策,采取诸多措施节能减排,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节能减排,重点在城市和大企业,难点在"三农",特别像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更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我国越来越注重创新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出台了众多高技能人才政策,以便为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足够的高技能人才.基于政府竞争、政策工具等理论视角,借助回归检验、空间计量等技术,探究了高技能人才政策工具强度的空间溢出规律,并探讨了高技能人才政策工具强度对城市技术创新影响的中间机制.数据分析表明,高技能人才政策工具强度通过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世界出现了高科技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和生物技术人才紧缺的危机,由此引发的全球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安徽,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引进、激励人才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国家赋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激发了一批企业技术骨干干事创业的热情。2012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实施"611"人才计划,吸引了1.6万名高层次人才来皖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优势的决定因素是科技人才的实力。国际科技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因此,一场围绕人才的国际争夺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靠引进:西方大获“利市”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千方百计地到处争夺人才。本世纪30年代,2000多位著名科学家为逃避法西斯  相似文献   

20.
陈明 《上海信息化》2011,(10):50-51
2011年是人力资源软件市场腾"云"驾"物"的一年。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人才管理的趋势演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技术应用给传统的eHR厂商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基于发工资、记考勤、组织春游等传统事务的管理模式对HR来说已远远不够,而以人才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平台能成为传统eHR的终结者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