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在吸收外国语言同时引入了外国文化,促进了日语语言体系的发展.研究日语外来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对研究日本语言及文化有很大作用.以外来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来源,强调了外来语的引入同社会的发展趋势、日本人的特殊心理及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分析了外来语所反映的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吸收性、创造性及年龄差别性.  相似文献   

2.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在吸收外国语言同时引入了外国文化,促进了日语语言体系的发展。研究日语外来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对研究日本语言及文化有很大作用。以外来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来源,强调了外来语的引入同社会的发展趋势、日本人的特殊心理及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分析了外来语所反映的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吸收性、创造性及年龄差别性。  相似文献   

3.
外来语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借自对方的外来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阐述了掌握外来语、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在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过程中,从各国的语言中吸收词语并使之日语化,形成了日语外来语.外来语因其语形过长,产生了外来语略语.外来语略语是日语词汇音节变化的特征之一,对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勇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141-142
日语是受外来语言影响较大的语言之一.在日语中外来语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对日语学习者来说,外来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要.本文归纳了中国学习者在日语外来语学习当中面临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主要从发音、表记方式、语义用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和规律,并通过与英语原词的对比分析,揭示出这些特征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产生的困扰,对日语外来语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人类进行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不同语言出现融合现象,并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英汉语言的融合就是一个典型。通过对英汉语言融合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了英汉外来语具备了时代性、便捷性、适应性、诠释误解的共同特征,借以引起人们对于汉语外来语的重视及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地接收与扬弃。外来语,特别是英语外来语,直接对汉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回顾汉语语言的发展,运用大量的例证指出:英语外来语已经渗透到电信、网络、广告、商业、旅游、娱乐、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洋泾浜英语、汉化英语、汉译西化、中式英语均说明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外来语融入汉语,不仅扩充了汉语词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  相似文献   

8.
张文燕 《科技资讯》2011,(33):176-176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的比例越来越大,已和和语、汉语并驾齐驱。在时装、科学技术、艺术、流通产业等领域不言而喻,街上的广告牌、商店的商品标牌,报纸,杂志,及电视广告也出现很多外来语,可以说外来语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经是无处不在。本文结合个人的学习和教学体会,探讨日语中外来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外来语的使用在日本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不仅为日语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思想,也为日语带来了新的语感。因此,学习外来语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准确掌握外来语中的长音并不很容易。下面笔者谈一下在学习常用日语外来语中的一些体会。日语中的外来语大多来源于英语,它们的发音大部分是音译英语单词的国际音标而来的。因此,外来语中的长音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地,如果英语单词的音标里有长元音,那么音译为外来语时,外来语一般是发长音,但也有例外的情况。1.国际音标中,有[a:],[a:],[i:],[u:],[(?):]等五个发长音的元音音标。它们在音译入外来语时一般为长音。(1)长元音[a:]在外来语中一般音译为「(?)」段长音:在英语中,发长音[a:]的常见字母组合有:a,ar等。外来语国际音标英语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语言单凭自己内部的发展是不够的,它还得随时吸收外来语以丰富本族语。正是这样,对汉民族来说,外来语的汉化(本土化)也就自然而然成为该走、必走的一步。本文拟在论述外来语的汉化规律和特点的同时,探讨外来语国际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英语典故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有大量口头流传和字记载下来的典故,反映出英语民族丰富的化遗产。英语典故往往不易理解,难以掌握和欣赏,只有通过对其来源进行研究,才能在跨化交际中更好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2.
英语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语言,拥有许多谚语、俗语和成语典故。其中不少的成语典故中嵌有人名,这种典故往往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学典故或神话传说有关。通过探讨英语成语典故中人名的来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英美化,扫清阅读中的一些障碍,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典故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浩如烟海,而英语典故成语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在翻译时,应尽最大可能保留源语文化信息,译出源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避免文化缺省,使读者能够较好地领悟原作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鱼玄机诗的用典多,出典广、寓意新,显示出鱼玄机极高的文学素养。纵观鱼玄机50首诗歌,其用典的地方有50多处。其用典特点主要有两点: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鱼诗用典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思想内涵,含蓄地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使诗篇呈现出一种“辞约义丰”、“委婉含蓄”和“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5.
多用典是稼轩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取得很高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通过用典,深化了词作的主题思想,赋予了典故新的现实意义。本文浅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几处典故的运用,探究辛词深沉复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沈光文诗歌中的典故来源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作者善于以典抒怀,以史明志,体现了活用典故、以故为新、如水着盐、浑融无迹等用典技巧。沈光文诗歌通过对典故的娴熟运用,自然贴切而又含蓄蕴藉地表现了明清之际遗民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诗作古雅凝重、沉致深婉的审美风格,也折射了作者崇高峻洁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7.
对联用典,根据典故在文中的使用义跟典故原义的关系,分为:同义式、转义式、衍义式、反义式等;根据典故在文中的功用,分为:证言式、衬言式、代名式、代言式。各种用典方式都基于古今比较。对联适度用典,能促进对联创作者和接受者自觉学习古代经典,有利于国学传承。  相似文献   

18.
魏雪梅 《科技信息》2012,(21):29-30,35
著名的台湾翻译家张振玉教授的译作《京华烟云》是其翻译的大量林语堂作品之一,此译本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风格,均较为完善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实质和神韵风貌,被翻译界公认为林氏鸿篇巨著Moment in Peking最为权威和成功的中文译本。然而仔细比较来读原作和该译本,尤其是涉及诗文典故方面,会发现译者广泛使用其创造性叛逆的翻译的技巧,对很多文化典故不是真实再现,而是全然重新创作,致使其文化意象内涵尽失,联想全无,从而产生了文化断点。  相似文献   

19.
王士稹是清初康熙年间诗坛宗主,《秋柳四首》是其神韵诗的早期代表,在写作技巧方面颇具特色,其中,典故的大量运用即是最突出的一点.而仔细品读这些典故又会发现如下两点:一是典故来源颇有特色,二是典故的运用正是该组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0.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中,哈代是运用文学典故的翘楚:《圣经》典故、希腊神话甚至是其它的作家作品都被他独具匠心地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所用。《还乡》是哈代的第六部小说,其所用典故来源广泛,表现内容深刻,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对《还乡》中的原型结构和原型移位手法的解析,揭示了小说中所暗含的哈代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