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零坍落度混凝土振动衰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浇筑过程中的零坍落度混凝土的振动加速度和时程曲线的实地测量,分析并论述了零坍落度混凝土的振动衰减规律、能量衰减系数β、混凝土振捣密实所需要的持续时间及振捣器的作用半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别就滑模成型路面的粗集料含量、密度、表面孔隙率和抗压强度内部质量指标与振动密实加速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理论分析和统计回归分析,并给出了滑模摊铺振动密实的新的判定参数和准则。  相似文献   

3.
轮胎/路面减振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轮胎/路面振动噪声主要源于胎面振动的事实,从轮胎/路面两级振动模型着手,通过轮胎在路面上的自由振动试验,比较了在不同路面上轮胎振动衰减的快慢,反演了路面的阻尼系数.通过对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SMA(StoneMastic Asphalt)路面、以及掺加了不同比例橡胶粉(1%,2%和3%)的骨架密实型路面阻尼系数的比较,证明了掺加3%橡胶粉的骨架密实型路面的减振降噪效果最佳.通过实测表明,相对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种路面可以降低车外通过噪声2dB(A)左右.  相似文献   

4.
振动波衰减系数是正演射孔信号评估射孔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基于振动力学的冲击衰减振荡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包络检波的射孔振动信号衰减系数计算方法。根据射孔振动信号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参数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处理射孔信号,以减小噪声对衰减系数计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滤波参数条件下,套管中振动衰减系数最小相对误差可达6.56%。  相似文献   

5.
李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4):4094-4098
实验研究表明加速度振动信号强度和板边约束有很大关系,约束越强加速度幅值越小。当裂缝产生及板与钢梁的发生相对错动时,加速度信号会发生突变。整个升温阶段振动信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和后期信号比较平稳,中期阶段振动信号比较强烈,且伴随有较多的信号突变。梁柱部位的振动信号相对较弱。完全可以通过振动信号监测混凝土板裂缝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振动密实法是提高抛石基床承载力的一种方法,它通过重锤振动使小颗粒物质挤入孔隙,增加介质密实度进而提高承载力。采用振动密实法必须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包括振动遍数、振动锤质量等,其选取缺少理论依据。基于工程实践中的随机抛石尺寸,通过随机填充法形成颗粒簇,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PFC2D,探讨了振动密实抛石基床的动态作用过程及遍数、锤重对密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床获得最佳密实时重锤的质量为8 t,振动次数为6遍,此时振动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抛石基床振动锤的选用和深化认识振动密实法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横向磁场中矩形金属薄板的振动方程,并对四边简支矩形板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磁场变化对振动频率及衰减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振动强度理论作了必要的推导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在一维弯曲振动波场中用双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强度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双加速度传感器和7T17S 信号处理机的振动强度测量系统,并以此开发了振动强度分析软件,通过实验论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测量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列车运行软土隧道瞬时响应和长期沉降的影响,以上海地铁9号线某区间隧道为例,采用现场实测和动力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软土隧道的自由场响应特征,基于经验公式法评估了隧道长期振动沉降.实测结果表明,隧道近处的地层响应以竖向振动为主,振动加速度总体上服从竖向加速度最大、横向加速度次之、纵向加速度最小的规律.隧道周围30 m范围内竖向加速度为0.02 ~0.32 m/s2,横向加速度为0.02 ~0.26 m/s2.竖向加速度在横向上以弧线状向外衰减,隧道斜上方和斜下方地层存在横向加速度放大现象,地层振动主频为0 ~400 Hz.地铁振动引起的土体动偏应力比小于2%,最大超孔压约为1.1 kPa.地铁运行初期隧道振动沉降主要来自土体不排水累积塑性变形,长期振动沉降则主要来自超孔压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研究软土地层响应特征有利于揭示地铁振动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钢-混凝土协同式组合空腹夹层板由于跨度较大,自重较轻,舒适度是评价其结构性能的主要指标.针对某筒中筒结构楼盖,考虑不同网格布置方式、有无隔墙和不同行走路线影响进行振动响应分析.分析表明,楼盖低阶振型表现为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在网格为正交正放,行走路线通过低阶振型中心时最大;有隔墙时空腹夹层板的自振频率和峰值加速度要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