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提出计算强电解质浓溶液活度系数的半经验计算公式(25℃,水溶液): 由文献的实验数据求出了一系列电解质的A_1、B_1、A_2、B_2,C_2等参数值。算得的活度系数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恒电位阳极极化电流与极化时间的关系、线性电位扫描研究了锑锡合金电极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于1.2V(VS.SCE)阳极成膜规律及膜相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纯锑比较,舍金电极在不同种电解质溶液中的极化电流均增大,在酸性溶液中Sb Sn电极成膜规律有较大的差别;在碱性溶液中Sb Sn电极中的Sb没有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
多组分电解质溶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大量的化工过程、海水的利用、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细胞平衡,多组分电解质都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混合物的热力学早已做了详细地研究。确定多组分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实验方法很多,如电动势法,等压法,溶度法,冰点降低法等。其中电动势(e.m.f)法是特别有用的,因为它能直接得到由对于电极是可逆的离子组成的溶质的活度系数。运用电动势法的大多数工作是保持溶液总离子强度不变,或者保持一个组分的浓度不变而另一组分的浓度变化。例如,在保持溶液总离子强度恒定时,由氢电极和银-卤化银电极构成的无液接电池(Pt)H_2(g,latm)| HCl(mA),MCl_n(mB)| AgCl-Ag 溶液的一个组分是盐酸(A),另一组分是卤化物(B)。实验测最的emf校正到氢气压力为latm,就可得到各类离子强度分数yB=[n(n+1)mB/2]/[mA+n(n+1)mB/2]的HCl的活度系数 logγA=- 1/2[(E-E0)/K+logmA(mA十mB)]式中E0为电池标准电动势,k=(RTln10)/nF。对于多组分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我们拟用Harned方程式,Scatchard方程式和Pitzer方程式描述。  相似文献   

4.
具有较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四氟硼酸锂(LiBF4),与有机溶剂所形成的电解质溶液较广泛地应用于锂电池、高能核材料、有机合成等领域.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是溶液中离子—溶剂和离子—离子等复杂相互作用的宏观体现,这些相互作用是决定电解质乃至电池性能的根本原因.电解质在溶液中的体积性质研究对于了解电解质的电离、溶剂化、离子缔合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1],报道298.15K时LiBF4在基于碳酸丙烯脂(PC)的混合溶剂(PC DMF,PC THF,PC AN和PC DME)和在基于碳酸乙烯脂(EC)的混合溶剂(EC THF,EC AN,EC DME和E…  相似文献   

5.
四氟硼酸盐与有机溶剂形成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已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高能核材料、有机合成等领域,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中强烈的分子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必然对溶液的结构和性质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利用振动光谱技术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了NaBF4/二甲亚砜(DMSO)、NaBF4/  相似文献   

6.
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和碳酸钠(Na2CO3)3种电解质对海藻酸钠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电解质浓度为0~0.5mol/L时的粘弹性能变化不大。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3种电解质对海藻酸钠溶液的流变性能影响不同:NaCl和KCl对溶液的流变性能影响比Na2CO3要明显,NaCl对海藻酸钠溶液流变性能影响的响应最快,当溶液中NaCl摩尔浓度在0.9mol/L以下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溶液的粘度和模量增大,当NaCl浓度为1.1mol/L时溶液的粘度迅速减小。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着KCl浓度的增加溶液的粘度和模量不断增加且最终形成的凝胶强度最大。Na2CO3对体系流变性能影响较弱,不能形成凝胶。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电化学技术去除模拟工业水中的Cd~(2+).单壁碳纳米管钛网电极被用做阴阳极,考察不同电极组合、溶液pH、应用电压和电解质浓度对Cd~(2+)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阳极为Ti Net,阴极为SWCNTs@Ti Net,溶液pH为8.0,应用电压为2.5 V,电解质质量浓度为20.00 g·L-1为Cd~(2+)去除的最佳实验条件.XPS和SEM结果表明,Cd~(2+)的去除包括了在阴极上生成Cd(OH)_2和电吸附在阴极SWCNTs上.最高去除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8.
利用简单"一锅法"成功制备Ag纳米颗粒负载到多孔ZnO上的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在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中的CO_2电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Ag/ZnO复合催化剂在0.1 M KCl和0.5 M KCl电解质溶液CO_2电催化还原性能均优于相同电势下的ZnO催化剂,并且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升高,生成CO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均明显增加.在0.5 M KCl电解质溶液中,-1.2 V (vs. RHE)时在Ag/ZnO复合催化剂生成CO法拉第效率最大,可达89%,说明Ag和ZnO之间协同催化作用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CO_2电催化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低浓度白芨葡甘聚糖(BSG)溶液的流变性与多糖浓度、外加电解质浓度、pH值及温度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SG水溶液在2~16g.L-1时是假塑性流体。在低剪切速率下(γ.1s-1),溶液的表观黏度η迅速降低;剪切速率增大(γ.1s-1),溶液的η达到稳定(ηs)。在高剪切速率下溶液的ηs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向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或者改变pH值,都不会影响ηs。对质量浓度为16g.L-1的BSG溶液,升高温度,η降低,η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铁和碳钢电极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碳钢电极在不同浓度和温度的(NH4)2CO3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来研究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的种类、(NH4)2CO3溶液的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金属钝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把膨润土/聚丙烯酸钠超吸水性复合材料浸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制备了一种电导率为50 S.m-1的新型水凝胶电解质.实验表明,水凝胶电解质具有类似离子溶液的电导率,水凝胶电解质的电导率主要决定于它所浸入溶液的离子浓度、pH值和温度.超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吸水倍率对水凝胶电导率是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一定的范围内,超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对水凝胶的电导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传质学和电化学理论, 建立了二元电解质溶液湍流运动的物理和数学模型. 针对恒电流情况, 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电解质溶液的传质和运动特性, 讨论电解质溶液平均浓度场随电解时间的演变规律和电解质湍流流场结构, 分析不同Schmidt 数以及交换电流密度大小对电解质溶液平均浓度场和脉动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分光光度法测试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浓度的聚氧化乙烯(PEO)水溶液及其三元溶液的透明度,对相对分子质量、浓度、电解质和温度对聚氧化乙烯溶液透明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此方法简单有效、方便快捷、实验结果鲜明直观,为研究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聚氧化乙烯(PEO)水溶液透明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水溶液中阴离子聚电解质聚乙烯磺酸钠(PVS)诱导阳离子型染料硫代黄素T(ThT)激基缔合物的形成,考察在PVS存在下,ThT在水溶液中形成激基缔合物的影响因素.通过光谱实验及量化理论计算方法,比较ThT与PVS,PSS和PAA聚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溶液pH值、溶剂和电解质的浓度对ThT激基缔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采用蔗糖和甘油借以改变溶液的粘度,所测得溶液粘度对扩散电流的影响。根据Ilkovie公式和Stokes—Einstein关系式可得: i_d=K(1/η1/2)即扩散电流与溶液粘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粘度对扩散电流的影响极大。Cd~( )、Pb~( )、Zn~( )、Ni~( )离子在蔗糖溶液中,当溶液粘度在4.37(相对)以下时,所测得的i_dη1/2之值为接近常数,大于4.37时则i_dη1/2不成常数,这与Mckenzie的结果基本符合。在不同浓度的甘油溶液中(至50%左右),Cd~( )、Pb~( )、Ni~( )离子的i_dη1/2的值均接近常数。因此,同一待测物质,由于改变溶液粘度的物质不相同,对i_dη1/2之值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别将钠基蒙脱土(Na-MMT)和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引入到聚氧化乙烯-聚硅氧烷(PEO-PDMS)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得到新型蒙脱土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材料.适量加入蒙脱土,可有效降低聚合物体系的结晶度,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室温下样品Na-MMT-6%电导率达到2.24×10-5 S/cm.同时,蒙脱土质量分数的增高还有利于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提高.此外,由于有机改性蒙脱土片层间距较钠基蒙脱土大,因此相同添加量下,二者对聚合物电解质的材料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碳酸甘油酯和草酰氯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凝胶电解质添加剂——双(2,3-环碳酸甘油酯)草酸酯(BGCO),研究了该添加剂对碳酸丙烯酯(PC)做增塑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P(MMA-AN)]基凝胶电解质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GCO在PC溶液(含LiClO4为1 mol/L)中的饱和添加量为质量分数3%,将P(MMA-AN)薄膜浸渍于含3%BGCO的PC溶液(含LiClO4为1mol/L)中45min,制成含锂离子的凝胶电解质,电导率达2.432×10-4 S/cm,比未加入BGCO的电导率略有提高,表明增塑剂中添加BGCO有利于提高P(MMAAN)凝胶电解质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于Guggenheim方程式: logγ=-A|Z Z-|1/(1 I-1/2) ((2v_ v_-/(v_ v_))B)m中的特殊作用系数B,把它作为浓度的函数(记为B~*),则当浓度不太高时(I恒定),对于具有共同离子的同一类型电解质,其中同一族离子间的2v_ v_-/(v_ v_-)△B~*与离子半径r有简单线性关系: (2v_ v_-/(v_ v_-))△B~*=ar b其中△B~*=B′-B标准,a和b是常数。上式的进一步推论证实,对具有共同离子的同类型混合电解质溶液NX—MX—H_2O中的所谓Harned系数α_(12)与离子半径r_M也有类似的线性关系。应用本文方法得到了一些目前尚未得到的RbX—MX—H_2O体系的α值。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反映了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它是溶液热力学的基本数据之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适当的理论可以说明实验结果。尤其是关于不同电解质溶液间的活度系数规律定量的探讨更为不多。在严密的定量理论未获得进展前,能总结出一些规律则对于发展理论及未知体系的实际计算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前文已经对1—1价型的碱金属硝酸盐、硝酸铵和高氯酸钠为支持电解质;在较广离子强度范围内(0.2~4.3),研究了 Cu(SCN)~+离子稳定性变化的规律。本文进一步报告1—2价型和1—3价型支持电解质中络离子 Cu(SCN)~+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我们用硝酸镁、硝酸铝为支持电解质,在同样条件下并以相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KI/LiCl/LiBr-水-乙醇三元体系电导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逆向电渗析原理的热-电转换循环要求工作溶液有较强的导电性和尽可能低的热分离能耗.因此利用低汽化热的乙醇部分替代高汽化热的水来降低电解质溶液热分离过程的能耗.为了了解不同电解质在电解质+乙醇+水三元体系中的电导率特性,应用电导率仪在20~40℃测定了KI、LiCl与LiBr分别在水与乙醇质量比为2∶8和3∶7的溶剂中不同浓度下的电导率,讨论了温度、浓度、溶剂组成对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且溶液浓度越高,温度对其电导率的影响越大;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溶液体系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增加溶剂中水的比例会显著地提高电解质溶液电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