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裂缝的出现不仅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品质下降,而且带来路面病害的恶性循环。本文从强度、温度、施工等方面简要剖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地综合防治措施,只有合理设计、选材,精心施工,加强养护才是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沥青作为路面施工中的重要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合成材料,施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因此,研究施工过程中沥青的最佳温度,分析哪些操作会使沥青温度产生变异,以及规范操作流程,控制路面温度,成为道路实施工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可以减少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又不损害路用性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沥青混合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生产和压实时,添加Sasobit添加剂是否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于室内试验的动态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的粘弹性能的结果来评价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路面的抗车辙、抗裂性能,此法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方法是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的拌和温度比HMA的大约低30℃,而路用性能与HMA路面相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相变材料掺混位置对路基沥青层高温的调控效果,以京新高速伊吾—巴里坤区段整体式路基结构为依托,建立地气耦合计算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分别计算了未掺混相变材料(方案0)、沥青上面层掺混相变材料(方案1)和整体沥青层掺混相变材料(方案2)三种方案下的路面和沥青层温度,并分析了各方案对路面和沥青层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1)方案2对路面的降温效果优于方案1;(2)当路面温度为55~65℃时,方案1和方案2对沥青上面层靠近路面3 cm区域的降温效果基本一致,此时选择方案1更符合经济性原则;当路面温度为65~75℃时,方案2对整个沥青层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方案1,此时选择方案2更有利于沥青层的降温;(3)方案2更有利于削减整个沥青层的高温日平均持续时长和沥青下面层的高温天数,但其对沥青上面层高温天数的削减效果与方案1基本相同.综合分析可知,在沥青结构层内掺混相变材料对路面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但其对路面的降温效果与路面的初始温度相关,当路面温度为55~65℃时,采用在沥青上面层掺混相变材料的方案即可达到较好的路面降温效果,当路面温度为65~75℃时,采用在整体沥青层掺混相变材料的方案对路面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温度、行车荷载、路基隐患、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桥头沉降、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和沥青本身性质等原因,在沥青公路的使用过程中,路面裂缝是常见的病害,严重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沥清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普遍产生的裂缝现象,分析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可以减少降低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又不损害路用性能。为了确定沥青混合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生产和压实时,添加Sasobit添加剂是否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于室内试验的动态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的黏弹性能的结果来评价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路面的抗车辙、抗裂性能;此法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方法是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的拌和温度比HMA的大约低30℃,而路用性能与HMA路面相近。  相似文献   

7.
丁传宝  王苹 《工程与建设》2009,23(3):381-382,404
分别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不同温度下的车辙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当路面温度达到沥青软化点附近时,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将出现大幅度下降.无论普通重交沥青混合料还是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其动稳定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上都存在一个动稳定度相对保持不变的温度区域,这个温度区域可称为高温抗变形的临界温度.当温度超过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的临界温度后,其抗变形能力急剧下降.据此,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路而最高设计温度选择沥青及混合料,即所采用的沥青与混合料的临界温度必须高于路面最高设计温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实际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路面压实工序,探讨沥青混凝土碾压工艺中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且就路面振幅选择、碾压温度,压路机振频,碾压顺序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高标准控制沥青混凝土碾压速度、混凝土原料配合比、路面的碾压遍数等有效指标,可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强度、密实度、以及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参数变化对沥青加铺层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荷载及温度变化是引起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两大因素.交通荷载主要引起加铺层剪切型反射裂缝,温度变化主要引起加铺层张开型反射裂缝.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轴载、温度变化幅度及加铺层模量、厚度等参数变化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耦合应力的影响程度,为沥青加铺层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收缩与翘曲引起的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一般规律,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局部弱化或脱空、接缝两侧进行局部处理对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指出降低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最有效的工程措施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的接缝两侧设置具有较低剪切模量且材料泊松比较大的局部夹层,夹层段的层间水平刚度因子λu宜小于1/20,竖向刚度因子λv宜大于1/3,局部夹层单侧宽度以0.3~0.4 m为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工艺问题。结合现场施工,介绍了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对改善沥青混合料温度和级配分布及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福光 《科技信息》2012,(3):488-488,522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多数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这对于拌和与施工温度要求很高,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沥青和集料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人们研究出了环保功能较好、能耗低的新型沥青路面混合料。乳化沥青混合料是通过采用添加剂的方法来降低沥青的粘度,从而达到降低沥青的拌和及施工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对沥青混凝土温缩裂缝发育规律的观测及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的研究表明:低温变化速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庄力的大小和性质起决定性作用。沥青的性质和矿料的性质及组成是决定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发育状况的两个控制性因素,而环境因素如气温,路面结构,变通量及路龄则决定温缩裂缝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4.
路面结构层的施工在这里指的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其影响平整度的因素很多。如粗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施工机械的先进程度、施工人员素质等等很多环节都将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沥青混凝土呈现一定的横观各向同性特性,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沥青加铺层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沥青加铺层及旧沥青面层视为横观各向同性体,并考虑了加铺层温度场特性和沥青混合料模量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以及层间接触状态,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沥青加铺层路面的力学行为,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横观各向同性对加铺层路面的变形和应变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的横观各向同性及模量梯度特性和层间结合条件对加铺层受力状况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研究(Ⅱ):内力及层间反力近似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的变形效应,分解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收缩引起的拉压效应、翘曲引起的弯曲效应,以及已知层间水平摩阻应力引起的弯曲效应三种,推导这三种效应的解析解;讨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收缩和翘曲时上述三种效应的组合及相互影响,给出沥青加铺层截面内力、层间接触应力的计算显式,并论证用这种先分解后组合的方法求解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是可行的,且具有足够精度.  相似文献   

17.
沥青稳定碎石是一种典型的弹粘塑性综合体,多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在通常温度范围沥青混合料表现为粘弹性体,在高温时候沥青混合料表现为粘塑性体,混合料破坏模式就会失去抗剪强度,路面发生病害,文章主要针对此探讨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在公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离析现象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的离析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的下降,并造成路面破坏,缩短路面的寿命。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级配离析、温度离析和碾压离析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是用沥青材料作为结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的总称,具有强度高、行车平稳、无扬尘、无振动和噪声小等优点,适用于各种交通量的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稳定性(包括干稳定性、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足够的平整度、足够的抗滑性和尽可能低的扬尘性。本文就市政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周杰 《科技信息》2012,(31):416-416,445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主要包括拌和、摊铺、碾压等几道工序。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掺加外加剂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所以还是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介绍了温拌低能耗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主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