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思想基础是道家思想,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道家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通过阐释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代表作《画山水序》、《林泉高致》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可以发现,正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批评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山水画,源于发达的农耕文明社会,成立于玄学鼎盛的魏晋时期,受道家美学思想熏染更深一些。文章结合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思想,阐明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个性契合了老子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即:水墨显现了“朴”的生命本色,空白处呈现了空灵的生命气韵,远的自觉体现了对“大”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山水画,源于发达的农耕文明社会,成立于玄学鼎盛的魏晋时期,受道家美学思想熏染更深一些。文章结合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思想,阐明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个性契合了老子生生不患的生命之“道”。即:水墨显现了“朴”的生命本色,空白处呈现了空灵的生命气韵,远的自觉体现了对“大”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全景式”山水还是平远横式山水,无论是自由、随意的纪游组合山水,还是诗情、逸韵的南宋“特写式”边角山水,都是在宋人格法森严的理性思想下对“真境”的追求。而促使山水画图形样式不断变革的真正原因,是宋人在理解和把握对山川自然本体精神,从“图真”的描绘逐渐转向抒情写意的诗意化的过程。这些不同的形式各具特色,但都是以山川之“真”为基础,只是对真境的取向不同。两宋山水画的形式语言与造境本质内容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郭循钊 《科技信息》2009,(14):126-126
林语堂的小说以“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为主旨。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中塑造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由于林语堂“一捆矛盾”的博杂思想表现为动态的忽东忽西、时道时儒或亦道亦佛,因而他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也表现了人物性格的“互补”性、“和谐”性。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真”与“真人”思想指向人的本性中最真实的存在,它是一种关乎人的本性存在的真正的审美人格。这种“真人”人格美经由后世群体和个体的行为、思想和作品折射出来,表现出回归生命本身的自然人格,唯真唯美、唯情唯心的诗意人格,追求自由、去“迹”返“真”的反叛人格和包容豁达、敞开与澄明的多样人格四个方面的内涵,具有恒久的独特魅力和积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解读"道"的内涵着手,进而扼要分析"道"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响,认识中西艺术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8.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热;“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9.
以魏晋时期山水诗和山水画产生为契机,论述进仕无门而“性好山水”的士人在玄学影响下生成的独具超世情怀;阐述此类画家寄情于山水诗、画,为山水画追求诗意表达所提供的必然条件,并通过对王维、苏轼、郭若虚和石涛等人诗与画相互感发的脉络梳理,以古代诗论画论为依据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萌于魏晋南北朝,创于隋、唐,五代、北宋成熟,其自成体系,为中国画之重要画科。古代士大夫虽握公器奉儒家为思想之正统,仍欲标榜自我清高,由此便融道、释之思想,并借绘山水超然脱世,故历代画山水者皆效仿其遵循儒、释、道融合之准则。然时代变,山水画亦改变,此文从山水画演变受道释之影响,并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及其积极因素,且了解画史未明了之困惑。发扬积极抑制消极,对当代山水画提高乃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崔琳琳 《科技资讯》2006,(21):217-218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争鸣实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渊源,即哲学、美学的探究与发展在润物细无声中成为了中国艺术之命脉。尤其是老庄的“道”成为了中国艺术精神之主体。而中国画从哲学、美学的体道,南北朝人物画的发展、山水画的起步,到隋的成长,唐的进展、分类,五代的初成规模,两宋的高峰,是一个上升的过程。似人这种生命体的骨骼,肌肉,衣着,气质等各种表象的变化一样.山水画也以丰富多彩的面貌笑傲于世。而唯一不变的质是血脉——“道”。拥有了这根主线的慧眼,则唯一的不足是:失去了雾里看花的“痛并快乐”。  相似文献   

12.
崔琳琳 《科技资讯》2006,(23):153-154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争鸣实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渊源,即哲学、美学的探究与发展在润物细无声中成为了中国艺术之命脉。尤其是老庄的“道”成为了中国艺术精神之主体。而中国画从哲学、美学的体道,南北朝人物画的发展、山水画的起步,到隋的成长,唐的进展、分类,五代的初成规模,两宋的高峰,是一个上升的过程。似人这种生命体的骨骼,肌肉,衣着,气质等各种表象的变化一样,山水画也以丰富多彩的面貌笑傲于世。而唯一不变的质是血脉“道”。拥有了这根主线的慧眼,则唯一的不足是:失去了雾里看花的“痛并快乐”。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中国画家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不再是单纯的以国画山水为主,油画的传入使得油画风景也成为中国画家表现风景的手段之一,而对于绘画存在的多种可能性的探讨也为油画风景和山水画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同样是以风景为题材,中、西绘画却作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解,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绘画存在的意义的理解不同,“意境”作为绘画作品的精神存在,让我们理解了油画风景和山水画的分歧所在,因而理解了油画风景和山水画中的“意境”则有助于我们把握油画风景和山水画融合的“度”。  相似文献   

14.
自然是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真实”和“天然”是自然论的精髓,其中“真”是自然应有的含义,创作的自然首先表现在文学伤口内容的真,“天然”是指创作手法上要摈弃人工的雕饰。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及其中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文化的创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儒家文化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科技的道德引领和理性认知。儒家文化讲求天事、地事、人事和谐,并解决个人的终极目的问题。在认识、追求万物变化和联系的过程中,进行了科技方面的探索。儒家文化所具有的“尊道”、“重学”、“致用”的科学精神特质,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熙的《林泉高致》不仅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山水画的技法,更蕴含着一种浓厚的《周易》意象思想,其有关山水审美观照、审美意象等问题,更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郭熙在对山水自然的展现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对于技艺在绘画意境中的艺术表现及“心画”意象与聚气修养的思考探讨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他强调从真山真水中见出大象和真意,追求山水画的至高境界,其理论与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不可摇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隋、唐是山水画的成熟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展子虔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画完全成熟;二是以王维、张璪、王洽等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的崛起与成熟。  相似文献   

18.
宾主式行礼模式大量存在于周代礼仪制度中.以宾主式的分庭抗礼代替君臣式的上下尊卑,揭示出前中央集权时代,君臣关系并不如后世般的等级森严.为君者自立为主,尊臣为宾;为臣者升格为宾,以道自重.君臣之间共同推崇的这种主宾式的行礼观念即“宾道”.“宾道”在礼仪中是通过主人与宾客的面向与位次来表现的;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则表现为为君者尊宾尚贤,为宾者以道自任,用宾客的身份进行“宾谏”.对“宾道”观念的揭示,为思考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审美追求,它给予画家进行山水画创作的自由,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传统主流。  相似文献   

20.
就创作主体的心态而言,中国古代踏青诗是悲与喜的集合体,主调是“悲”,副题是“喜”.这既是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在文学中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诗人的特殊人格的必然写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