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多学者认为宋代的江西诗派是指活动在江西的一大批诗人所组成的诗歌流派。即,受黄庭坚影响的若干诗人,自然形成一个群体,由于领袖和许多成员是江西人,故被称为“江西诗派”。其实,江西诗派中的“江西”并非指地名,而是以地名指代人名,实指黄庭坚。因此,江西诗派是指以黄庭坚为宗主的一个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2.
代开才 《科技信息》2012,(11):307-308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他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他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人们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本文就黄庭坚的诗学理论进行分析,并与同一时代的苏轼作一定的比较,广泛引用历代评论家对黄庭坚诗歌的评价,探究山谷诗"自成一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作为宋代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已经被充分研究。但是黄庭坚不仅是一个诗人,同样也是一个出色的词人。北宋中后期,词的发展走上了追求雅致的道路。但黄庭坚的咏物词却和大背景反向而行,越来越具有世俗化倾向。该文将对黄庭坚词的世俗化倾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对宋调影响最大的诗人,然宏观对其与宋调关系的论述目前尚付阙如。在杜甫作为文化典范被宋人大力推举的过程中,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绍述老杜,把欧、梅等人初创的宋调定型,后江西诗派将其凝定,杜甫也终成宋调的不祧之祖。南宋中兴诗人、四灵诗派、江湖诗人等以学晚唐而力矫江西末流之弊,宋调出现变异,但诸人只是把学晚唐当成学杜的一个环节,杜诗仍是其最高追求。可以说,宋调的形成、发展和变异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对杜甫从不同角度进行接受和学习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作为江西诗派的轴心人物,后山以其风格论和方法论为诗派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以杜甫为师,论诗标举“格高”、“意工”的风格论。在方法论方面,尤重“字精”——“语工”、“以故为新”、“不犯正位”等法则,以期建立一种超越于常人的独特风格。后山诗论中的风格论和方法论是对“江西诗派”诗学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一大宗师,该派诗风向以“瘦硬”著称于世,“瘦硬”为陈诗风格的自体,然详察陈诗文本,其“瘦硬”自体外的诗歌还具有言浅情真、语妙味厚和清新俊朗三种特色。前二种特色是陈诗风格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后一种特色是陈诗的别调,其对正确认识陈师道其人其诗皆有一定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姜夔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南宋诗坛影响很大,但后世词掩诗名,不太为人注目。本文从姜夔诗歌、诗论及其交游等方面入手,论证姜夔与南宋诗坛的密切关系,指出姜夔诗歌上承江西诗派,中系四灵诗派,下启江湖诗派;从姜夔诗歌与这些诗派的联系中,论述姜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历经三百多年的宋诗史上,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时间长达近百年。在如此强大的诗学传统面前,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却本着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开创了新的诗歌审美范式——“诚斋体”,打破了江西诗派笼罩宋代诗坛的格局,最终超越了宋诗以才学、文字、议论为诗的诗学传统,而他早年对江西诗派内部“变调”理论的融通则是其超越江西诗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史上大多数人认为“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学晚唐体,宗贾岛与姚合。但实际上他们学习的是杜甫的诗歌,宗杜而非仅仅贾、姚。他们直接学习贾岛与姚合,其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杜甫。因为他们的才力与学识等决定了他们无法直接学习杜甫,但并不是像某些人认为那样不学杜甫,“抛弃杜甫”,而是间接学习。这只不过是学习杜甫、接受杜甫的特殊途径罢了。  相似文献   

10.
在宋人崇杜的风气下,范成大的诗歌受到杜诗的影响。范成大诗中大量使用杜诗典故,并学习了杜诗的句法。他的诗歌继承了杜甫关注现实、关心民瘼的传统,其《四时田园杂兴》等诗歌较多反映了民生疾苦,其使金纪行诗也有诗史意味。但从总体上说,范成大的诗歌温和秀丽,不仅不似杜诗,不学江西诗派,反而有较为明显的宗唐倾向,这说明南宋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在逐步减小。范成大诗歌中有宗唐倾向,亦有宋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严羽以江西诗派的反叛者自居 ,并宣称不傍人篱壁。本文从二者有关艺术品格修养的论述入手进行考察比较 ,勾勒严羽对江西诗派总体精神的继承与局部因子的新变 :首先 ,二者皆强调“以识为主” ,并依此对接受本文作出规范 ,但江西派提学诗始自《三百》 ,表现出对儒学的依附 ,而严羽则倡始于楚辞 ,显得比江西派返归诗歌本体更自觉更彻底 ;江西派倡转益多师 ,严羽谓“以盛唐为法” ,从诗学价值和接受效果看 ,二者各有所赢。其次 ,严羽承江西派强调“悟入” ,但进一步赋予“妙悟”以“本色”、“当行” ,因而超越了前者。最后严羽继承江西派忌俗的精神内核 ,但江西派更多地从诗人的精神世界和作品的思想领域着眼 ,严羽则广泛推及艺术层面各要素。  相似文献   

12.
"同谷"是个历史地理概念,史载其存续于西魏至明初的七八百年间;杜甫"同谷诗"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同谷唐宋评杜诗碑的诗学价值在于:开阔了人们认识杜诗的视野,增加了后世对杜甫同谷诗的审美体验,人们依此可以感受到自江西诗派以来,杜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从宏观到微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严羽以江西诗派的反判者自居。并宣称不傍人篱壁。本文从二者有关艺术品格修养的论述入手进行考察比较,勾勒严羽对江西诗派总体精神的继承与局部因子的新变:首先,二者皆强调”以识为主”,并依此对接受本文作出规范,但江西派提学诗始自《三百》,表现出对儒学的依附,而严羽则介始于楚辞,显得比江西派返归诗歌本体更自觉更彻底;江西派介转益多师,严羽谓“以盛唐为法”,从诗学价值和接受效果看,二者各有所赢。其次,严羽承江  相似文献   

14.
唐庚在宋代有"小东坡"之称.他重视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这在北宋绍圣以后的诗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其在贬谪时期的诗作,不作"迁谪悲酸之态",深刻细致地抒发了蛮烟瘴雨之下的独特的人生感受,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诗歌艺术上,他追求自立,与当时的江西诗派迥然有别.学杜而能"得杜之正",意新语工,为陈与义、陆游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江西诗派的轴心人物,后山以其风格论和方法论为诗派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以杜甫为师,论诗标举"格高"、"意工"的风格论。在方法论方面,尤重"字精"——"语工"、"以故为新"、"不犯正位"等法则,以期建立一种超越于常人的独特风格。后山诗论中的风格论和方法论是对"江西诗派"诗学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杜甫诗歌高度概括了当时社会历史变迁,堪称"诗史"。本文从叙事诗和抒情诗二个方面对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就外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作历时的考察 ,是必要的。初期白话诗、为人生诗派、政治抒情诗派、中国诗歌会的诗歌以及“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都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我国诗歌领域的具体表现。透过这些诗歌流派的具体形态 ,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陈敬容既深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熏陶和“五四”新诗精神的洗礼,又深受西方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使她在诗歌创作中善于将中国古代诗歌讲求意境统一与音节和谐的传统诗美,同西方象征派诗歌注重象征、暗示、意象迭加的艺术手法和哲理思辩自然地结合起来,其思想内容紧扣除旧布新的时代脉搏,成为“九叶诗派”主体倾向的真正代表诗人。  相似文献   

20.
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作为四十年代两峰对峙的诗歌流派,共同扎根于动荡的社会现实中,或侧重于乡村和对光明的歌颂,或侧重于城市和对黑暗的诅咒;在艺术上表现为心灵“突入”生活、抒情的张扬、自由诗体与心灵“溶解”生活、玄学的沉思、格律体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