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艳  秦晶 《长春大学学报》2013,(8):1061-1063,1066
常用词是《古代汉语》课程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力先生曾反复强调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他所开创的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教材体系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常用词又是最受忽略的一部分,各校的古代汉语课均不单独专门讲授,本文通过阐述《古代汉语》课程中对常用词教学的处理方法,力求探索在实践中常用词教学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是大学中系汉语言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该课开设时间一般为一年,学习时间长。教材大多为2——4分册,其内容包括选和通论两部分(也有常用词单列为一部分的)。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的作品,份量较重。通论部分包括字、词汇、语法、音韵、工具书、古书的注释、古书的标点等语言知识及相关知识,知识面较广,内容比较艰深。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夷坚志》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上的地位:该书丰富的词汇在词语断代、同素异序词研究、常用词词义演变、方言俚语词研究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诗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杜诗在研究异体字正俗更替、探讨词语复音化的规律、揭示常用词词义演变的轨迹和弥补大型辞书收词释义的缺漏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字考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是一词多义的解释.弄清词的多个义项在特定语体环境中的具体运用,有助于对古代文选的熟悉和对词义的把握.要正确把握词义,就要了解词的本义,及其引申、假借而产生的变义.古代汉语中常用虚词"以"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释"以"字的源流及其演变轨迹.了解怎样掌握词义的方法,对于人们把握或研究古代汉语词义定会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6.
"疙瘩"是一个古今常用词,最早的用法出现在金代的医书中.通过考察 "疙瘩"一词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它在古代汉语中写法多样,共有六个义项,其中有三个义项进入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义项很丰富.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出版、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对教学、科研作了重要贡献的教材。从六十年代第一版问世以后,全国一般高等院校都用它作教材;广大古汉语自学者也以它为主要的学习资料。国外也有所传播。二十多年来,影响深广,成绩显著。另一方面,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同志对教材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他们希望它能够修订得更为完满。任学良同志的《〈古代汉语·常用词〉订正》一书就是从断定词的历史时代这个侧面提出商榷意见。该书一九六四年完成初稿以后,一九八○年以来又几经修改,成为约十二万字的定稿。作者对教材涉及到的词汇史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为了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本期选登其中的一篇文章,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音节构词、词义变化、词类活用和语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运用成语这一语言材料进行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词义和语言环境的关系,是普通语义学的一个题目。本文所依据的语言材料主要是古代汉语,目的是从古汉语词义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文中的观点如能成立,其适用范围当不限于古代汉语。分三个问题讨论:语境对词的选择性和对词义的显  相似文献   

10.
释义是词典的灵魂,也是词书编写的中心工作,在辞书“三要素”(词目、释义、引证)中最为重要。辞典是释疑解惑的工具书,要求给读者传递正确无误的信息,它对词义的说解带有权威性;因此必须非常重视释义的准确性问题,力求广泛地掌握资料,使对词义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阐解和概括。释义的准确与否,是衡量一部词典质量高低的准绳。语文词典要做到准确合理释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探寻了古代汉语特殊词义的修辞审美效果。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词中特殊意义的修辞审美效果;二是词类话用中词的特殊意义的修辞审美效果。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古文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而且有助于人们对汉语艺术品格的体味、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词义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几千年来,对于词义的认识和阐释也随之不断深入。从先秦典籍中少数词语的零星阐释,到两汉经师随文释义式的词义训信,直至第一部探求语源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问世,形成我国古代词义探索的三个阶段。《说文》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既是一部分析篆文、阐明六书的文学学著作,也是一部揭示字词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以认知原型特征来解释“上”“下”二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对称使用格局和具体用法的差异。认知原型特征是词源义隐含的空间认知的方式和特点,是主导词义发展及有效派生词义内核与共性,并以词义共性的形式保留在现有的常用词项中。认知原型特征的差异是造成“上”“下”使用差异的本源性动因。全文以二词作方位词、趋向动词和作补语的词义分析和对比归纳并逐步验证“上”“下”不同的原型语义特征对二词使用差异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词义引申的本质是两个词义之间的认识“联系”,两个词义由认知格式控制,产生理据认识结成引申中介,由引申中介沟通实现引申。据此,本文分析古代汉语单音动词义互补格式的引申类型。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1]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之一,在词义溯源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书证晚出现象还是很多。尽可能补出相关词条的最早书证,以供《汉语大词典》再版时参考,依然是一项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师手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工具书,为中学语文教师带来很大方便。但书中某些条目的注释似不完全准确,有的训释欠妥,有的前后矛盾。现仅对古代汉语部分的若干条目提出一些意见,供编者今后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于1997年6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与以往的一些古代汉语教材相比,荆编本在全书的体例,文选的编排及选材范围等方面有所突破。该教材很注重学生阅读古籍能力的培养,是一本创新而又实用的古代汉语教材。  相似文献   

18.
“看”字是汉末以后兴起的常用词,在《世说新语》中用例较多,含义也较丰富。本文内容:(1)分析“看”在文中的含义及含义的使用频率,对其自身义项分布进行说明。(2)分析常用义项与近义词的异同点,更明确显示“看”的确切用法及它的词义渗透现象。(3)对非常用词做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的《方代汉语》、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古代汉语》教材。它们各有其独到的优点,也各有其不足。例如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具有体例精良、层次分明、内容适中的优点,但是它的文选择取不够全面典型,细节上的缺点比较多。因此既要看到它们的优点,也应针对其中的缺点,作相应的改进,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促进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词义错位,简言之,是指某一词的词义发生变化,连带引起它周围的词发生相应的词义递相变化。具体说来,就是某一词的词义发生变化了,促使与它词义相近的其它词产生词义上的连锁反应,或是让位给它,或是被迫放弃本义来替补它所空出的位置。这种词义位置错动的现象,有时只发生在两个词之间,有时则是发生在多个词之间的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