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翻译界的多面手,他是诗歌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同时,还是小说翻译家。通过比较分析可知:许氏将其诗歌翻译理论不折不扣地运用到其小说翻译当中,从而形成了其小说汉译的特色与风格:亦雅亦淡,亦蔓亦简。  相似文献   

2.
赵哲 《科技信息》2010,(31):223-223
英语小说汉译的兴起和发展与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客观历史发展紧密相关。但近现代中国小说翻译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尽如人意。小说的翻译对译者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怎样恰当地翻译英语小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译者应在遵守通顺、忠实原则的前提下,将原著的精神风貌,即风格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郭祯 《科技资讯》2015,13(1):255-256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段,它对于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中国近代,大量外来翻译小说的涌入,大大的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为其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论文在分析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贡献时,主要从思想转变、小说体裁地位的提升以及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上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解到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翻译界的多面手,他是诗歌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同时,还是小说翻译家。通过比较分析可知:许氏将其诗歌翻译理论不折不扣地运用到其小说翻译当中,从而形成了其小说汉译的特色与风格:亦雅亦淡.亦蔓亦简。  相似文献   

5.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是它的主要特色,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晚清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小说的反讽意义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实践的一大显征。根据反讽的概念在90年代的演变和反讽艺术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将这一时期的反讽学划分为四种意义形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戏仿,据此分析90年代小说的反讽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非常繁荣,而且对中国近现代小说、乃至当代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这段翻译史非常值得研究。在借鉴翻译文化学派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比较法,对日本近现代小说在中国的翻译情况进行研究,这将在近现代中日文学交流史、译介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一直享有盛名,在欧美国家也广受欢迎。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翻译出版了大量贾氏小说文本,《浮躁》《废都》等在西方世界备受关注。分析西方文化对贾氏小说的翻译、研究现状,以及文化选择、接受原因等,对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彰显大国的文化自信无疑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9.
小说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在翻译小说时,能否使译文的艺术意境与原文的艺术意境最大程度相契合,是小说翻译的一个重要依据。本论文通过对《雪国》作品中语言现象、句式结构和文化现象的译文对比分析,探讨了翻译艺术在小说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成因作了探索。本文着重研究 70年代末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从而引发文学观念的骤变与小说创作上的创新与变革 ,出现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初期形态。  相似文献   

11.
黄瑢 《科技信息》2010,(30):39-40
林纾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译作的序跋上,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忠实论"、"文风论"、"比较论"。从林译狄更斯小说可以发现林纾的翻译理论虽然生涩,其中对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也显粗浅,但还是触及了狄更斯及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一些基本特征。林纾的翻译理论产生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小说观,为后来的翻译实践和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翻译小说,其目的也要使阅读翻译文本的读者达到"愉悦与晓谕"的效果,而英文小说的翻译对促进世界文学的交流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对英文小说的常见的翻译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锐的小说世界,描写了众多的悲剧形态,有历史造成的悲剧,有性格造成的悲剧,还有难以摆脱的命运悲剧,这使他的小说笼罩着一层浓郁的悲剧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李锐突出了实践主体在命运演变过程中所遭遇的苦难,以及对这种苦难的悲剧性体验,显示了李锐对于人类悲剧性存在的思考和关怀。  相似文献   

14.
“自我小说”与“乡土小说’嘟是活跃于二十年代中国文坛的小说流派,它们各自以对中国现代社会独特的人生体验、情感模式、文化意识和艺术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新文学的诸多元素,并都以自己的创作成就奠定了抒情文学和乡土文学的表现形态,对叨世纪中国文学的流向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思阳 《科技信息》2014,(11):150-152
儿童小说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体系中的一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话是儿童小说中占篇幅最大的一个文体,儿童小说中的对话翻译最集中的体现了儿童小说翻译与其他文学翻译的不同之处。儿童小说中的对话要翻译得准确、生动、富有特点,选词是关键。本文以儿童小说《阳光溪农场的丽贝卡》中的对话原句为例,从选词特点、选词的影响因素和选词策略三个方面对儿童小说中对话翻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文体是否重现是文学翻译评价的重要标准,鉴于不断发展的文体学理论和分析模式,小说翻译研究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即词汇、语法、修辞、句间照应和语境这四个层面进行文体分析,以此作为小说翻译评估的判断标准和小说翻译文体重现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中,小说的现代革命是经由鲁迅、郁达夫等先驱者的创作实践才得以形成气候的。郁达夫以他愤激的控诉、伤感的喟叹、对自然美的沉醉与散文式的行文笔触,使中国现代小说较古典小说相比具备了更齐全的花色品种与更开放的疆域。正是这种对传统小说的规定性的超越,成就了郁达夫的文学生命的个性,并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利用传播学中传播流的理论,对晚清翻译小说出版这一独特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引发晚清翻译小说的出版是与知识精英利用翻译小说改造社会、促使读者接受政治化阅读的初衷分不开的.然而小说这一传播媒介一旦走向大众,就深受读者产生的信息流的影响,使得翻译小说的出版走向了精英知识分子愿望的反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中,小说的现代革命是经由鲁迅、郁达夫等先驱者的创作实践才得以形成气候的。郁达夫以他愤激的控诉、伤感的喟叹、对自然美的沉醉与散文式的行文笔触,使中国现代小说较古典小说相比具备了更齐全的花色品种与更开放的疆域。正是这种对传统小说的规定性的超越,成就了郁达夫的文学生命的个性,并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自汉代始,便具有了要服务于儒家政教伦理的要求。此后的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基本延续了这一小说观,并逐渐衍化为中国古代小说特有的一种劝诫意识。在唐传奇中,开始普遍出现以起首、结尾的“引子”“楔子”来暗示、解释小说叙事立场的“劝惩”结构。到了宋元明的话本、拟话本小说,尤其是明清世情小说中,小说家们更多将劝诫题旨内化到小说的深层肌理。“劝惩”意识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题材选择、结构形态和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