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自唐初至清末,有千余年的发展史,总数7000余所,分布在今全国32个省区。它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图书馆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开始,书院又走出国门,与儒学一起移植于朝鲜、日本、东南亚,乃至意大利、美国,而近代以来,因为“新学”、“西学”的加盟,它又成为交通中西文化的桥梁。1901年书院改制为大、中、小三级学堂,中国教育传统得以贯通。  相似文献   

2.
孙铁骑 《奇闻怪事》2011,(3):4-8,32
有史可考之民间书院可追溯到唐朝初年,“最初只是士人读书治学之所”,后“将其服务范围从个人扩展至众人,负起向社会传播文化知识的责任,开始了传道授业的教学活动”。当下之学校教育,皆功利之学,唯金钱事功之所图,世人皆被物化而成生产之机器,人文精神丧失,“上帝死了”“哲学死了”“科学死了”,“人(也)死了”。在一片“终结”声中,无人预知人类会走向何方,“盲人骑瞎马”的危险正在向人类袭来。而当代之书院,于此传统书院之学统还能有所担当吗?观中国历史可以得之,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世道如何混乱,中国人之生命意识从无现代人所承受之虚无感,因中国文化是有根之文化,中国文化是安顿人身心性命之文化,而传统书院则为这一文化传承之火炬,深扎民间而风化社会,持守道统而源远流长,使中国人之身心性命得以安顿,此为传统书院不朽之功业。  相似文献   

3.
书院教育是中国历史上独特制度和文化,书院的价值内涵在于:传统书院的家国情怀、传统书院学术研究中的独立治学精神、传统书院的文化典籍收藏和传承等。智慧校园视域下书院教育价值的传承路径可以是:以现代书院拓展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空间、以网络书院再现书院讲会制度、以"未来教室"再现传统书院的切磋式学习等。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授课、管理等教育模式,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书院成为华夏文明中最为光辉灿烂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哲学和教育学的发展方面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授课、管理等教育模式,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书院成为华夏文明中最为光辉灿烂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哲学和教育学的发展方面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沉寂近百年之后,明代书院重兴,面向平民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城镇官府书院向平民百姓开放,山林布衣、乡村长者、普通百姓、佛教僧侣都可以进院听讲,甚至登堂讲说。这是宋元时期所罕见的现象。其次,乡村书院大量出现,它们以化民成俗为主要目的,讲求日用百姓之学,服务于乡村民众的文化建设。面向平民是明代书院得以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场所。浙江古代书院始于唐 ,兴于宋 ,沿至清末 ,历时千年 ,遍及全省。书院在组织管理形式、教育教学制度和方法等方面 ,与官立的太学、郡县学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对浙江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曾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潘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4):137-141
中国书院研究历来受到学者的青睐,总结近三十年中国的书院研究,呈现出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范围全面等特点。从资料与工具书的编辑整理、书院发展史、各地区书院发展史、书院发展中的杰出人物、书院制度、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与其他领域的关系等七个方面,去尽力回顾近三十年来中国书院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岭南书院兴盛于明,在晚清达到高潮,它极有助于古代岭南地区文化的普及和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紫阳书院     
又名武夷书院,古称"朱文公祠",全国著名书院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书院始建于南来淳六年(1246年),初建在府城南门外紫阳山麓,理宗皇帝御题"紫阳书院"匾额。紫阳书院以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正德七年(1512年)郡守熊桂重修紫阳书院。正德十四年郡守张芹,另建书院于紫阳山中,从此歙县有两个紫阳书院,讲学之风称盛一时。清代康熙、乾隆先后御题"学达性天"、"道脉  相似文献   

12.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属于私人讲学性质的书院,历经千年而不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书院教育史以及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北宋二程理学的开创之地,对二程的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其后理学教育思想一直是它的中心教育内容。嵩阳书院在嵩山脚下,是整个嵩山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晚清全面废书院、兴学堂后,新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在民国初期渐露端倪,引起国人关注,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当时动荡的学术教育环境中应时而生。断断续续存在于整个民国时期,并在三、四十年代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相似文献   

14.
培田村在明清时期先后兴建了十余处书院学堂,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书院文化.这些书院建筑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成为一处处极富特色的文化景观;更重要的是书院为培田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培田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见证了科举教育兴衰和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的历史过程.在当前培田保护开发全面推进之际,亟需找到一条保护培田书院文化的良性途径.引进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晚清全面废书院、兴学堂后,新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在民国初期渐露端倪,引起国人关注,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当时动荡的学术教育环境中应时而生,断断续续存在于整个民国时期,并在三、四十年代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相似文献   

16.
晋城市委、市政府在重视文物保护的前提下,依托程颢书院的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一个富有个性、品位较高的集文化旅游休闲、精神消费商品生产销售创新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园区,让普通市民和游人既可以获得愉悦身心的旅游经历,又可以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有效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振兴,达到展示晋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品位、弘扬经典晋城儒雅风范和价值取向、促进晋城产业转型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周霞 《科技信息》2007,(17):143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对唐以来的中国教育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私学、教育学术研究和藏书。  相似文献   

18.
晋城市委、市政府在重视文物保护的前提下,依托程颢书院的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一个富有个性、品位较高的集文化旅游休闲、精神消费商品生产销售创新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园区,让普通市民和游人既可以获得愉悦身心的旅游经历,又可以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有效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振兴,达到展示晋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品位、弘扬经典晋城儒雅风范和价值取向、促进晋城产业转型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觉醒的大背景下,发展闽台传统书院有利于促进两岸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面对闽台传统书院面临的保护不足、缺乏统筹、品牌薄弱等发展问题,闽台两地应通过有效地保护传统书院资源,创新书院教育模式;加大整合力度,形成书院文化的整体合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提升书院文化的交流层次;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唤醒书院文化的生命力等途径,促进传统书院的现代复兴。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圣公会于1879年在上海创立了圣约翰书院,1905年正式升格为圣约翰大学。在圣约翰书院时期,该校就形成了全英文教育的传统,具有以文化输入式的英语教学为目的,浸入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及多样化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特征。对其英语教育特色的分析有助于明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及英语与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