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兴起以后,政论性作为报告文学的本质特点,得到了创作界与理论界的肯定与强化,也成为衡量报告文学的尺度之一。当前报告文学的政论性已经损害了它的文学性与新闻性,使其陷入了境。文章从时代、读者、作者、理论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报告文学政论性淡化的必要性,及今后报告文学研究方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接连兵败,以此为题材形成了大量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针对政府主导型的体育管理模式、竞技体育为核心的体育体制、支配体育行为的非体育观念等体育问题表达强烈的改革意识。文章认为体育体制问题的集中显现、“问题报告文学”大潮的猛烈推动、新一代体育报告文学作家队伍的集体崛起、国外批判性报告文学的大量译介是这一时期此类报告文学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八月四日,全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范培松教授应贵州省写作学会和我校中文系邀请,来我校作学术报告,报告题为《关于报告文学和记实小说》。范培松教授在报告中从报告文学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谈起,重点阐述了现代报告文学的思维立体化、报告文学的思维流程由单向向多向发展、报告文学人物的“渐次性格化”  相似文献   

4.
从文体学角度探讨报告文学的文体定位问题 ,可知报告文学虽然处于新闻、文学、政论三角地带的交叉重合之处 ,但它毕竟离新闻更近 ,而且不曾也不能割断与新闻母体相连的脐带。所以报告文学应回归新闻本位 ,明确定位于新闻体栽 ,以从理论上保证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天使在作战》这篇直指医疗腐败的报告文学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寓示着报告文学已经经受住了社会转型期经济大潮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并重新确立了报告文学独立的文体品格。报告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社会批判的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持批判精神,才能坚守报告文学的文体品格。  相似文献   

6.
在报告文学评论界,只有少数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反映现实更深入,文化底蕴更丰厚,也更理性,因此,9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就超越了80年代。然而更多的评论家则认为90年代乃至新世纪之初,中国报告文学走人了低谷,其成就远不及80年代。无论肯定还是否定,90年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与80年代不一样,这应该是无异议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反腐倡廉题材报告文学并不丰富,值得关注的是反映反腐新情况,比如审计工作等方面的报告文学作品。除此,各行各业的反腐情况也被众多作家写到了纪实性的作品之中,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总的来看,相对于现实的丰富多姿而言,报告文学创作的步伐似乎远远地落到了现实的后面,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报告文学的声誉。  相似文献   

8.
在本世纪,中国报告文学有过两次辉煌的经历,第一次是二三十年代的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为代表的报告文学热,第二次便是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开端的新时期报告文学再度兴盛。报告文学的两次繁荣,都出现于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件频频爆发的时期。报告文学以其紧扣时代风云变幻步伐,及时发掘最新事物矛盾的新闻性和熔铸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文学性,赢得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喜爱。它的生命力正来自其大众性。在最近这第二个繁荣期,报告文学应时代的需求勃而复兴,一批批优秀作品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在左联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报告文学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完成了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基本建构,创建了富有明显左翼倾向的报告文学.左翼报告文学在建构文本时有其独特方法:用考核和聚焦事实的方法反映现实社会;用比较事实的方法颂扬社会主义;用事实演绎的方法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方法既促成了报告文学作为独立文体的成型,也留下了限制其发展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理由同志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崭露头角的报告文学作家。几年来写了二十多篇作品,一九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报告文学专集《她有多少孩子》,得到社会好评,其中《扬眉剑出鞘》、《中年颂》还获得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相似文献   

11.
解放区报告文学的三大核心题材:反映战场战争、表现日常生活和描写生产学习。认为解放区报告文学具有以工农兵英雄模范为中心人物,外向客观性、社会纪实性、宣传时效性、讴歌理想化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报告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新情势。当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无所不在、人们的观念形态和生活方式与以前大不相同的时候,一向与政治关系密切的报告文学自然就面临着新的考验。伴随着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重大调整,报告文学创作可谓处于新的探索阶段,失去了一时的凌利攻势和轰动效应,因而被不少评论家视为低落期,有的则干脆推断报告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发展高度到80年代末已宣告结束。综观近年的创作,我们应该承认报告文学在社会中的名声和影响力与从前已大不相同,但那种过于悲观的论调与文学发展的现实也是不完全相符的。 面对报告文学创作整体上的这种低潮现象,我们只有从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生活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等多种方面加以深入分析理解,才能真正作出恰当的评价。当问题报告文学在80年代中期引起过轰动效应后,那种不惜以牺牲文学为代价,以激进的态度干预政治的报告文学创作达到了发展的极至,也暴露了自身的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报告文学作家夏真的最新两部报告文学《红门》和《大写教育》为例,探究了其报告文学的特色以及成功的奥秘:作者激情的投入使作品产生了感人的力量;对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弘扬铸就了作品的灵魂;小说笔法的娴熟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家在敦煌》的创作独具特色,在当前伪文化、假文化和泡沫文化造成的文化混乱中,该作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由此而生的“行业报告文学作家”或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15.
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赞赏的。有不少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时获得了与阅读小说时相似的心灵感受:或扼腕叹息,或额手称庆,或一掬同情泪……。同时,报告文学中描写的充满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都使读者欲罢不能,爱不释卷。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报告文学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其困境局面的形成有多层原因:深层文化环境的变迁,自身二元对立的固有矛盾,民间话语的缺失;而构建艺术魅力,高扬人文关怀精神是实现报告文学困境中突围的必需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民性作为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决定了作家写作时的那种自然而生的平民性。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在关注底层民众、关注弱势群体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对时代大潮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进行了平民化的描述,充分地体现了他崇高的人民性道德理想,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激烈的社会变革与历史演进,为文学创作蓄备着丰富而亢奋的生活素材;同时,也激发起文学的责任心与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这是一种规律,一种真理,纵观新时期以来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报告文学为中国文坛增添了耀眼的光辉。据不完全统计,粉碎“四人帮”后到1983年,报告文学作品就发表了1800多篇(部),近十年来(1983—1992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就更不可数。其中许多出色的篇章,不胫而走,传诵一时。人们从这些来自生活的真实图画中,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从理论上突破了以往新闻性之时效性的框框,而把“冰冻新问题材”纳入自己的创作范畴,并在题材人物和情节的处理,艺术结构的革新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推动报告文学创作及其文体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黄金辉向志将他近几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汇集拢来,加以选择,编为一集。题曰《人之忧 人之乐》。细审书名,可以觉察到,他的创作有一种文学观念作指导,他有自己的经过慎思而建立的报告文学观。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的锅炉沸腾。生活场景迅急地变换着。人们的观念迅急地变换着,大家都有某种紧迫的心情,在观察,在思考,努力把握历史潮流的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告文学获得空前的繁荣,许多优秀的,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