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韩剧体现出的儒学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说,中国观众爱看韩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其中所反映的儒家伦理感兴趣。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朝鲜王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更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统治学说。当代韩国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美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与此同时,得到官方保护的儒学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在韩国被称为“儒教”的儒学,与佛教、基督教和萨满教并列为社会四大信仰。在首都汉城每年春、秋两季,在儒学中心地成均馆大学的孔庙举行祭孔盛典,祭祀者峨冠红袍,舞乐程序完全遵从传统祭祀程式,原汁原味地再现了“礼仪…  相似文献   

2.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金荣昌马镜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学说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又是伟大的儒学教育家。马一浮自语直接孔孟,一生笃信和深研儒学,并以讲学、刻书为手段弘扬儒家绝学,成为近现代的儒学大师、儒学教育家。纵观马一浮...  相似文献   

4.
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从汉代以来作为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思想,一直贯穿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不能否认的是,儒学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有着比较强烈的吸引力。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出于巩固政权、推进汉化等需要,对儒学的传播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高扬人文理性的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儒学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儒学的这种文化内涵、道德伦理,必然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儒学复兴的话题绵延至今已八十多年。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人们还会从不同的角度重提儒学复兴的话题,这表明儒学对社会发展依然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儒学的复兴又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比如,从儒学存在的历史形态来看,有处于非主流话语形态的儒学,有处于国家统治意识形态地位的儒学,有处于被批判地位的儒学。那么,我们当前要复兴的是处于什么地位的儒学,这就是一个关涉到儒学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的问题。因而,本文欲从儒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对儒学在当前社会应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倡导的儒学盛行于中国和世界,在中国和世界掀起儒学热时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本文探讨了五个问题:儒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回顾;儒学热盛行于世界的根本原因;孔孟学说的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当前国内儒学热的成就和不足;儒学思想对广西区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朱熹理学道德观对于先秦儒学道德思想的异化,指出理学在其对儒家之贡献背后包含着对儒家思想的异化与侵蚀。它一方面使先秦儒学走向停滞,使中国的思想文化走向停滞,压制了思想创新;另一方面,它在社会的历史实践,固化了纲常伦理道德,强化了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社会的堕落以及现代社会的道德滑坡并不是源于人们对中国传统化的遗弃。相反,铸就中国历史悲剧的,正是中国历史上专制政治为儒学确立的高贵的历史命运。千百年来,儒学作为道德的规范获得了以暴力为后盾的法律地位并成为维护专政的工具,最终年致了反人性后果——中国人格的奴性化,中国要想获得光荣的历史命运,造就高贵的人格,只有让儒学退回到人们考古的范围,而不应当让它成为人们的精神圣火。  相似文献   

10.
孔孟儒学往往被看成是删定神话、神话史化的主为者,其尽管损伤了神话的生动性质和神秘色彩,但却继承且极致地发挥了神话里蕴含的积极进取精神和文明教化思想,并将造福百姓、平治天下的神性责任扩张为每一社会成员的心理欲求与神圣使命,从而不仅构造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基本框架,而且使神话走向世俗,在新的历史时期拥有了生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将外在人文知识转化为内在人文精神的有效方法,而传统孔孟正统儒学则极为重视人文精神的内在培育,其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孔孟正统儒学人文精神培育在其宗旨上,追求"安乐仁心";在培育途径上,注重"学以明心明道"、"忠恕以养心"、"敬以持心";在培育效果上,能够使我们增长仁爱之心、明白人生意义、积极认真生活、具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并使得人人都能够拥有人生的安宁、快乐与尊严。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不仅是汉代以降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构成15世纪以来整个东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儒学有两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从鲁国的一种地方性学说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和国家意识形态。第二次是从汉代到宋明时期,儒学又逐渐传播到包括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形成了韩国儒学、日本儒学和越南儒学,成为东亚意识的重要内容。第一次大发展,儒学不断吸收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第二,儒学则不断吸收融合了佛教、…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代新儒家提出“以吾家旧物”,通过“内圣”修炼,在儒学与现代化之间架起桥梁,最终“开出新外王”的主张。本文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角度,阐明一个观点,新儒家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只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载入20世纪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文化创新之关键在于开发出新的最根本的人性本体与生活世界之原理,而儒学正逢其时。要创新和复兴儒学,需要深刻认识儒学之本。从中国文化之本源出发,可以引申出一个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创造理论:无极而太极的层级创化论。此亦儒学的基础及其开始。儒家的开发建立在周易哲学的创造思维与人性自觉的基础上。儒学为知本之学,亦为本体用之学。  相似文献   

15.
儒学发展的内在张力陈锐一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儒学及整个中国文化看成一个和谐的、平静的过程。社会学家认为儒教缺少自然和神、超越和尘世之间的紧张和对立,哲学家相信中国传统注重同一和整体,思想史家在历史中发现了各种差别,例如孔子以后儒分为八,宋代有朱...  相似文献   

16.
儒学在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日本接受中国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其社会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接受中国影响的重要方面。5世纪:儒学传入,加速日本文明进程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传日本。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应邀到达日本,带去10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712年的《古事记》也有类似的记载。这是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此后,中国儒学在日本逐渐传播,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及艺术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7.
藏族的历史特性造就了藏区的教育传统主要是寺院教育,但在和内地交往过程中,明清中央王朝为了强化对土司地区的统治,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行儒学教育。从中央王朝推行的教育措施、教育类型、教育特点等方面看,在明清时期藏族土司地区的儒学教育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相当程度来自于佛教。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一种开放的政策,儒、释、道三足鼎立,为各种思想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吸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隋唐佛教的佛性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已被儒学化,这更为儒学吸收佛教的思想提供了方便。宋明新儒学之“心性”,无论是张载的“天地之性”,程朱的“天理”,还是陆九渊的“心”,王阳明的“良知”,都不是传统儒学的作为具体人的现实具体之心性,而在相当程度上已具有本体的性质,与佛教的“佛性”、“心性”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宋明新儒学区别于传统儒学之最根本处,就在于二者思维模式的不同。探讨佛教对儒学的影响,认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孔子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儒学体系,然而,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几经改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西汉时由被称为“为儒者宗”的董仲舒提出,并被汉武帝接受,从此儒学正式官方化。在这一过程中,董仲舒对于儒学的改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儒学适应了封建王朝发展的需要,但儒学本身的发展却从此走上了歧途,这不有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20.
洛学是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创立的一个学派 ,经南宋朱熹集大成后作为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意识形态 ,统治中国思想界长达 80 0年之久。其学说有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一面 ,但也有限制皇权君势 ,反对君主专断自任的一面 ,并不完全是替封建专制辩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