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伤仲永》是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的文章.《教参》专门谈到了王安石的人才观,认为王安石“承认方仲永的‘通悟’,把仲永作诗的才能看作与生俱来之物,即所谓‘受之天’,说明他思想中还有唯心主义成分.”在课文分析中,《教参》也说:“作者对方仲永的天资做了不适当的渲染,把他写成一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反映了作者认知上的局限.”究竟如何看待方仲永的“通悟”呢?是认为反映了王安石认知上的局限或思想中的唯心主义,还是看成作者为了写作目的、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为之?依我浅见,还是后种解释较为妥贴、切合实际一些.  相似文献   

2.
1.四川建材学院学报的前身是《非金属建筑材料》,不定期出版,基本是译文,1982年至1984年共出三期,为“内部交流”。 1982年《非金属建筑材料》创刊,是为“总第一期”,全部为译文。 1983年出版《非金属建筑材料》一期,是为“总第二期”。除译文外登有袁孝治、文化川、张志呈等写的论文3篇。  相似文献   

3.
《诗人玉屑》卷十七引《西清诗话》:宋欧阳修(《高斋诗话》说是苏轼)见到王安石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之句,觉得好笑。因“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所以他同王安石开了个玩笑,在他的诗稿上戏批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但王安石并不服气,他以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自己辩护,反过来责怪欧阳修“不学之过”。可见王安石是把“秋菊之落英”的“落”理解为飘落、掉落的。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开篇的楔子写“洪太尉误走妖魔“,并非只是为了简单引出下文,这一部分内容与后面的英雄故事有着脉络一致的内在联系.小说将虚构的“误走妖魔“事件安排在王安石上万言书的仁宗嘉祐三年,安排在与王安石家乡和上书时任职的饶州相邻的龙虎山,尤其是小说中洪太尉的性格和行事特点与变法时期的王安石有诸多相仿之处,应当有其特别的寓意.元祐党人及后来秉持理学的儒家人士大多认为北宋的变乱自王安石变法开始,而以蔡京等人为代表的徽宗朝的奸臣多为变法的支持者,这就更加说明了《水浒传》楔子对王安石的影射.  相似文献   

5.
齐梁文风辨     
在中国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反复思考对齐梁文风的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权威性极强的书。印数颇多,流传很广。翻开第一卷,看到对齐梁文学的评价是:“内容越来越空虚堕落”“齐梁时代的诗坛领袖人物沈约就写过《梦见美人》,《六忆》、《携手曲》、《夜夜曲》这类色情的作品。”……“使文学的趋向腐化堕落已经成为必然了。”“梁简文帝萧纲更进一步提倡写色情的诗。”……“萧纲不仅带头写《咏内人昼眠》,《美人  相似文献   

6.
对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后期诗歌创作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王安石罢相后,隐居钟记时期的作品是“闲澹”之作。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将王安石的后期诗歌概括为“皆状闲澹”;《优古堂  相似文献   

7.
说到作文,不仅是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的事情,更是老师们最难以攻克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曾经做了很多次尝试。其中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我列举过曹雪芹写作和修改《红楼梦》的例子,也曾以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例,更以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敲”二字为例。来说明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古人云:“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一点也不错。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谈一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  相似文献   

8.
理由同志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崭露头角的报告文学作家。几年来写了二十多篇作品,一九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报告文学专集《她有多少孩子》,得到社会好评,其中《扬眉剑出鞘》、《中年颂》还获得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目,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元日》(一本作《除日》)是王安石诗集中一首颇具有特色的七绝。它描绘了一幅春风骀荡,旭日明丽,爆竹声声,千家万户喜气洋洋地更换桃符的迎春图景,诗中充满了除旧布新、欢欣鼓舞的激情。 这首诗大约写于王安石推行新法取得初步成果之时。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第3期《随笔》杂志发表的李国先生的《乌台诗案》一,关于“乌台诗案”与王安石与苏轼的关系等问题与史实不符,有关结论也不难免主观臆断之嫌。  相似文献   

11.
刊首语     
春天过去,初夏到来。本刊200l年第3期就在这时和读者见面了。 三峡库区的移民问题是关系到三峡工程成败的重大问题,本期发表的蒋从伦写的《用移民条例规范移民行为》一文,对新颁布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的各个方面都作了深刻的分析,有助于人们领会新移民条例的精神,有助于作好当前的移民工作。 本期发表的周兴茂写的《三峡文化、巴文化与土家文化》、蒋先伟写的《“吴郎”为杜甫女婿考辨》、汪斌写的《企业电子商务策略探讨》、祁俊生写的《现代科技革命与经济的关系》、况长清写的《浅析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  相似文献   

12.
《洪范》是《尚书》的篇名,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源头之一.王安石对《洪范》曾作过研究和诠释,写过一篇极长的读书体会《〈洪范〉传》,并呈献给宋神宗览阅.关于王安石写就《〈洪范〉传》以及把《〈洪范〉传》上献给宋神宗的具体时间,学者们的讨论非常少见,所见仅有清人顾栋高的《王荆公年谱》、清人蔡上翔的《王荆公年谱考略》,还有近年李之亮的《王荆公文集笺注》.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依据,就这三本著作涉及的有关系年加以辨析,可以断定:《〈洪范〉传》的初稿完成于治平年间,定稿完成于熙宁三年.  相似文献   

13.
浅议作文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作文而言,“工具性”是指写什么、怎样写两方面,“人文性”是指为何要写、写的过程如何两方面。实际上,在写作的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统一的,统一在处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上。常言说,“作文如做人”即是此理。其中,明确为什么要写是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的过程;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是追求作文教学的价值观问题。质言之,作文素养即考察作文育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关谜语诗《花影》,还有一场官司得打一打,苏轼的诗句云:“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他以花影影射王安石新党——他自己的反对派。第一句指王安石1○7○年(熙宁二年)拜相执行新政,换上了一班人马(重重叠叠);二句指保守派尽力想撵他下台没有成功;三句指1○75年(熙宁七年)安石被罢相,四句指次年安石又出任宰相。写出了两党斗争的激烈性,时间吻合寓意合情合理。这作为“花影”,本身已是谜,加上寓意,就是“谜中谜”了。可是却有人说这首诗是南宋谢枋得写的。寓意认为是以花影比喻新的传统和习俗势力,难以排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匕伟大的语言艺术大师,《红楼梦》可说是一座词语的宝库。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校注(以下简称“艺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了以程甲本为底本的校注(以下简称“北本”)、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义江的《红楼梦》校注(以下简称“蔡本”)。此外,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辞典》(以下简称丁”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辞典》(以下简称“山典”)、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以下简称“文典”(等等。对于《红楼梦》…  相似文献   

16.
九十五岁高龄的老作家郑逸梅最近又出版了一部新著——《花果小品》(华夏出版社1988年8月版)。该著所收有关花果的一百多篇小品文大都写于三十年代,并曾由中孚书局付梓。但书还未问世,适逢抗战爆发,金融即刻吃紧,中孚书局倾刻倒闭,《花果小品》只得样书,未能出版。此后郑逸梅将样书一直珍藏,“文革”中又失而复得,成了“敝帚自珍”。  相似文献   

17.
张竹坡评《金瓶梅》、脂砚斋评《红楼梦》,在艺术构思方面,都提出了一个“不写之写”的问题。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谈到《金瓶梅》的作者写的六个妇女用了不同的方法时说:“其正写者,惟瓶儿、  相似文献   

18.
陈涌同志的论文《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81年11月号,后经《鲁迅研究》等刊物转载,1984年5月收入《鲁迅论》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出版说明”中指出:“本书收入陈涌同志多年来撰写的研究鲁迅的主要论文12篇,出版前经过作者校订。”这使我们明白,收入书中的《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的观点,作者一直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巨著。其书在清代已有几种版本,声誉渐高。“五四”以后,由汪原放校点,亚东书局排印出版。汪原放请胡适作序,胡适当时正对小说考证有浓厚兴趣,就写了《吴敬梓传》代序,书乃大行于世。陈独秀、钱玄同都写文章推荐。如胡适说:“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这是1920年的事。到1923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对这部书也给予高度评价,如“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  相似文献   

20.
美国《约克郡邮报》记者巴巴拉·泰勒·布雷德福原先在该报“女式图样”专栏中发表各种作品,为美国成千上万的妇女所喜爱、所推崇。1981年,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个真正的女人》在美、英、法、西班牙等国家同时出版,引起轰动,连续几年成为世界最畅销书之一。仅在美国,第一版平装本数额就达140万册。在意大利出版时,也一抢而空。布雷德福曾说:“我要写一个‘女强人,的发展史。她出身贫寒,备受凌辱,但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