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了民族内涵与中华民族自身具有的艺术特色,其纹样造型、色彩表现与深厚的内韵在当今包装设计中被广为采用并赋予新的含义,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7,(3):30-32
风筝艺术作为一种最早产生于中国的艺术,是中国本土民族心理的生发。伴随时间的推进,风筝造型中所体现的民族心理经历了探索、实用、巫术、游戏、审美、创新六个阶段。同时也体现出了法度、道、天人合一的中国艺术精神和哲学思想。风筝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心理的映现,也对民族思想与信念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独创的一个概念,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最集中的概括."虚"与"实"作为意境创构的二元,体现了意境结构的特征.在虚与实转化过程中,虚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呈现出虚中带实、实中带虚、虚实结合的特征,更体现了中国艺术意境与儒、道、释相关联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审美追求,它给予画家进行山水画创作的自由,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传统主流。  相似文献   

5.
洪水神话是个世界性的神话主题,是人类早期先民文明存在的艺术形式,也是先民最初的生存状态、思想和原始信仰的反映。通过比较中西方洪水神话主题表现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西方洪水神话表达了西方民族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国洪水神话宣示了中华民族向洪水宣战、向文明进军的号角,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6.
浅谈家具色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蕊 《科技信息》2010,(11):364-364,374
家具的色彩设计受工艺、材质、家具物质功能、色彩功能、环境、人体工程学等因素的制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与新的审美观念的结合.体现了家具与人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7.
郭守涛 《科技信息》2009,(25):I0203-I0203
本文通过对装饰绘画发展和创作思维进行分析,论述了装饰绘画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内在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承传使用至今最古老的文字,由汉字书写而发展起来的书法,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一门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艺术。汉字书法不仅传递文字信息,更包孕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反映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书法的学习与承传,不仅是艺术与技艺的学习,而且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园林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丰富而又独特的艺术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形式优美,而且富有神韵和特殊的意境,造园手法灵活自由,融和各种艺术于一体,形式和内容高度协调统一,具有独特的风格。本文就园林的风格、日常维护和功效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北路壮剧是壮族传统戏剧的重要品种之一。北路壮剧在唱腔类型、词曲结构、调式色彩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理念、文化心理和审美观念,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在社会实践与伦理道德领域,具有适应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阳明本人就是把“知行合一”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典范。阳明的乡约模式及其在明代中后期的推行,恰好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说的社会实践价值,这一化底蕴对于形成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民族性格,曾经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今天的精神明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界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个特殊门类,界画不仅具有建筑艺术应有的科学理性,而且作为一种绘画门类,它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内涵,不仅表现出了一种迥异于文人写意风格的绘画审美特征,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古代人居环境,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由美好的建筑生态环境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笔墨”在中国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当我们探讨对中国画传统再认识的时候,对“笔墨”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传统笔墨当代价值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画的“传统”是一个发展着的艺术体系,“传统”的概念必然随着当代中国画家观念的更新而拓宽它的内涵。作为绘画观念的物化形式的传统“笔墨”,也将随着中国画向现代化发展而显现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论史上与反讽相似的修辞概念和哲学表述形态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反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它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形态,而且是与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哲学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观点会为人们理解中国传统小说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总结前人对"言"、"象"、"意"关系的哲学讨论和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了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意象"观点。刘勰的"意象"观不仅丰富了前人"意象"理论的内涵,也开了魏晋南北朝讨论"意境"理论的先河,并为促进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她名贯文坛、思想深邃、经历坎坷.她的作品集<漱玉词>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本文以古典诗词为载体,解读了<漱玉词>独到的艺术风格,主要有:抒发了词人强烈的情感;通过描绘意境,构造情境氛围表情达意;综合运用拟人、比兴、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流畅.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是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器乐的基础。民歌的内涵丰富,集体创作中采用了众多的手法,其中曲调的重复就是一大亮点。重复手法的运用表面看起来是简单、随意的,其实内里深藏着缜密的思维和优美的意境。本文就曲调重复在民歌中的体现这一内容来作进一步的探讨,寻觅其中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传统护身装饰品的形式与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民族民间传统服饰艺术中,有一种独特而又普遍存在的装饰艺术形式--护身装饰品,民间又称其为“护身符”。本文试就我国民间护身装饰品的起源、特定的形成条件以及在传统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形式与内涵作一初步的研究探索,摒弃其封建迷信之糟粕,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性、艺术风格和形式,使民间传统的艺术瑰宝能够对现代艺术形式有所启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邹宗德的楹联倾向明朗,正气沛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精神;知识丰赡,智慧灵动,丰富的内涵充溢于两行之外,而又深蕴于一联之中;寄兴明志,风韵隽永,作品的内含广阔深邃,作品的美学价值耐人寻味;物我同一,意境宏深,情景交融,天衣无缝,方寸之中蕴大千世界,咫尺之池幻鱼龙变化。由于其优秀的品格传统、丰富的知识内容、高雅的风韵情趣、深邃的优美意境的相互融汇,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厚浓郁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