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阐释了证据交换制度的内涵与执行效果,考察了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在比较和分析基础上,从立法和司法两个角度提出了完善中国的证据交换制度的建议,以期有益于中国证据开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
证据交换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对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诉讼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规定不尽合理,对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未予充分保护:一是体现在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不清晰、不合理;二是该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允许当事人提交新证据,但对新证据定义不清晰。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强化证据失权,设定提交新证据的门槛,赋予超期举证一方证明是新证据的义务,并在法律中对新证据的类型予以明确界定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  相似文献   

3.
高燕 《安徽科技》2003,(11):55-56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相辅相承的关系.包括法律在内的社会科学往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对自然科学所引导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自身也发展与完善.从法律的发展历史来看,每次重大技术进步在刺激生产力飞跃的同时也促进了法律的进步.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主导技术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数字化通讯网络和计算机装置使得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发布等环节实现无纸化.这种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引发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如电子资料的证据力、可采纳性及其审查判断规则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当前,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阐述了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确立了主要针对证据"合法性"判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通过对司法实务操作中遇到的样本案件之考察,可以就证据排除理由、非法证据产生阶段、质证认证等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不仅应当具有合法性,还应该保证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排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不能为法律条文所一一解决,必须根据法治与尊重保障人权之精神,谨慎应对,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具有中国特色证据排除规则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证明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公证证据,是整个公证活动的基础与生命线。本文从公证证据的概念与法律特征入手,对公证证据的作用及公证证据制度的现状、存在的弊端做了初步的探讨;指明了公证证据收集、审查的性质、内容、要求。同时,就公证证据收集、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研究阐释。  相似文献   

6.
以口供为代表的主观性证据在复述案件事实、还原案情全貌方面有着其他任何证据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主观性证据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客观性证据有所不足,易前后不一、真伪不明,是冤假错案防范容易失守的重要一环。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就是要构建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证据审查体系,提出该模式并不是对口供等主观性证据的扬弃,而是要转变工作重心,善于从客观性证据寻找突破口,使二者有机结合,用客观性证据检验、解释、补强主观性证据,完善证据的印证规则。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提出,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响应,在公检法三机关均有开展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理想状态原理借鉴于法学研究将有利于将一些复杂的法学理论问题简单化。本文尝试运用理想状态原理对证据问题进行研究,使同时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的证据成为理想状态的证据,并在理性状态的证据启发下,将提出自在证据、理想证据、不适格证据和被忽视的证据等新的证据分类。  相似文献   

8.
数字证据及其取证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浅析了电子证据、数字证据、模拟证据和计算机证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阐述数字证据的概念及其法律定位,归纳了数字证据的特点和类别。为利于勘查现场,收集、提取和分析数字证据,列举了目前常见的电子设备中潜在的数字证据,提出数字证据取证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据依其表现形式划分为七种。对这一种类划分,笔者认为理论根据不足,划分不科学。笔者主张,以证据的案件事实信息理论为基础来重新构建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制度,将证据分为物证与人证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今几种主要的学术热点出发,分析其证据划分的理论依据,认为保守的证据分类方法是目前较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锋 《科技信息》2007,(17):243-243,239
证据开示是指庭审调查前诉讼双方当事人从对方获第三方处获取有关案件的信息和收集证据的程序。它是一种庭前的程序和机制,是诉讼一方在庭审前获取另一方与案件有关事实和信息,从而为审判做准备的诉讼制度。鉴于诉讼过程中对抗制度将导致诉讼双方交换证据的困难,诉讼中的证据开示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为保证法律的公正,提高诉讼的效力,就必须制定专门的证据开示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略论电子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电子商务中,电子证据的证据价值与功能日显重要。电子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其具有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特征。在证明力问题上,电子证据既不同于书证也不同于视听资料,应该根据其在具体案件中所起的作用归类,电子证据的保全应引入公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多传感器目标决策系统中,由于敌方或者环境的影响,由D-S合成规则,会得出与直觉相悖的结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证据合成规则。首先,利用条件布尔代数距离定义了证据的落影距离,并推出证据的落影相似度;然后,由证据的落影相似度定义证据的可信度,作为证据参与组合时重要程度的权值;最后,按照Murphy的平均加权证据合成规则对证据进行组合。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且在冲突信息目标决策上优于一些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诉讼是一种逆向的认知过程,受制于时空的局限,裁判者只能依靠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进而适用法律裁断纠纷。作为裁判基础的诉讼证据,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大属性,证据规则乃至现代证据法即建立在这两个属性之上。我国现行的证据规则简单笼统,粗疏而不具可操作性,缺乏体系性,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精细化司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利用计算机证据突破零口供案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杰 《科技信息》2006,(7):324-325
在涉及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案件中,在犯罪嫌疑人零口供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利用计算机证据链实现对案件的突破。本文从上述需要出发,论述计算机证据的发现、提取以及采证、认证方式,并强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树立证据观念、提高证据意识,为涉及计算机犯罪的司法实践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子证据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从其法律地位来看,视听资料可纳入电子证据范畴。电子证据的认定包括对其可采性的认定和对其证明力的认定,对电子证据可采性的认定主要可从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三方面考察;对电子证据证明力的认定主要可以从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三方面考察。据此,可粗略地归纳法庭认定电子证据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现状分析,指出我国电子证据审查判断应在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基础上,结合电子证据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在借鉴国外的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基础上规范取证主体,完善取证程序.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由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苏联等6国知名科学家组团实地调查朝鲜战争中的细菌战后,向国际社会发表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实事报告书及附件》,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核心证据。围绕这一核心证据,至少还有6个方面的旁系证据:美国在朝鲜战争前夕和期间具备实施细菌战的能力,并有着实施细菌战的强烈欲望;许多外媒报道,美国利用日本原细菌战人员,协助美军实施细菌战;朝鲜战争前夕和期间,美国在日本拥有细菌战部队和基地;朝鲜战争中实施的细菌战,明显袭用了"二战"期间日本细菌战技术和方法: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对他们的细菌战行径表示忏悔,并写出供词;现存中国反细菌战档案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东北人民确实受到美国细菌战攻击,中国由此展开了大规模的反细菌战运动。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D-S证据理论中冲突证据合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学模型修正证据源的冲突证据合成方法.在不改变Dempster组合规则的前提下,逐一比较识别元素的基本概率分配值和平均基本概率分配值,结合数学模型修正基本概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冲突证据合成时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冲突证据合成作为研究热点,由于发现Dempster-Shafer合成可能导致悖论,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冲突证据合成方法.融合系统中各证据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新方法首先通过融合多证据距离,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到证据距离,进一步通过相关算法转化证据距离为证据权值,权值反映了证据的重要程度,根据权值,对原始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进行重新分配,再通过改进的合成公式,对重新概率分配的证据进行合成,得到合成结果.通过具体的算例比较,说明新方法在合成冲突证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