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宝兴县潘族组崩塌位于"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宝兴县,地震诱发多处危岩体崩塌失稳,造成崩塌滚石地质灾害。受地震效应作用,危岩体后缘拉裂隙逐渐被贯通,形成抛射型崩塌模式。滚石运动路径主要受滚石形状、起始运动方式、坡面特征和坡体形态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滚石与坡面碰撞留下的地质痕迹,真实复原了滚石运动路径。依据坡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视频采集设备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智能化水平,采用工程地质学、图像处理、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编写了一套基于视频影像的崩塌落石检测代码,并设计了相应的硬件搭载设备.崩塌落石检测程序写入野外视频采集装置内运行,仅回传危险发生时的视频片段和报警结果,以降低系统对网落带宽的要求.该系统是在灾害发生后的起始时刻捕捉危险信号并发出警报,提供了辅助灾前预报的第二道防线.给出了系统在公路边坡和居民区山坡中的布设原则.以人工模拟滚石的方式测试了系统对崩塌落石的检测效果,发现错报率31.0%,漏报率10.3%,说明系统灵敏度可满足要求,但抗干扰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闽东南典型球状风化花岗岩边坡滚石灾害为对象,采用工程地质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边坡滚石的运动轨迹、停滞概率和冲击特性等成灾规律;模拟分析坡形坡率优化、平台缓冲介质和滚石拦挡措施的减灾机理和工程效果;最终提出一套系统的边坡滚石灾害防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沈均  李新坡  徐骏  唐雄  姚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1):9043-9049
提出了一种利用桩-土材料的弹塑性性质,将崩塌滚石的冲击动能转化为土体和桩体的弹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崩塌滚石运动速度,拦截滚石的消能桩结构.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弹性地基梁法,推导了消能桩系统在滚石冲击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公式.对于消能桩的设计,根据勘察资料获取滚石的粒径、下落高度并考虑坡面条件等因素可以估算其运动动能,采用推导公式可计算出消能桩在给定控制变形量条件下的耗能量,从而可以确定消能桩的设计.通过两个崩塌滚石实例对计算模型的运用进行说明,实例计算结果也表明了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绕避距离是山区公路选线需要确定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运动学的分析方法,在考虑碰撞过程中滚石自转影响的情况下推导出典型松散体边坡滚石运动距离的计算公式,利用Rocfall软件构建现场试验模型,并将软件模拟、公式计算、现场试验测量的结果作对比,验证了推导的公式可行性,对于滚石绕避距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滚石运动距离的典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滚石的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甬台温高速公路K279+200处边坡采用喷浆护面对边坡进行防护,在多日降雨的影响下,该处边坡发生了小规模崩塌。本文简要介绍了崩塌发生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崩塌体裂隙水压力分析,认为岩质边坡采用喷浆护面对边坡进行防护不利于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7.
从滚石运动轨迹确定出发,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云南省澜沧江沿岸某在建桥梁桥址区滚石高发边坡进行滚石滚落数值模拟,确定滚石运动特征。基于获得的滚石运动特征,使用Ls-dyna对滚石撞击柔性防护结构响应进行分析,获得拦石网动态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滚石运动特征与边坡形式及覆盖层特征相关,在模拟假设条件下,与滚石质量相关性并不明显;重点关注的3个撞击参数拦石网最大变形、冲击力峰值和接触时间均表现出与撞击速度和滚石半径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柔性防护网在对不同半径滚石撞击下表现出明显的"子弹效应",小半径滚石穿透拦石网所需动能明显小于大半径滚石。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输电走廊上边坡失稳滚石对杆塔撞击影响,以湖州地区为例,实地调研输电走廊边坡情况,采用自然坡面试验分析边坡角度、滚石的重量和速度等参数对冲击峰值的影响,分析滚石破坏对输电杆塔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石的冲击力峰值与滚石冲击速度、滚石质量成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坡面坡角直接影响滚石的冲击力峰值;滚石对铁塔基础和塔材造成的故障破坏与滚石冲击次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滚石质量超过1 kg,将出现故障破坏.提出采用水泥固化灾害体、采用柔性防护网等应对措施减少滚石灾害故障的产生,相关结果为输电走廊地质灾害防护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边坡失稳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直接影响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安全.本文在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楞古水电站马河崩塌体边坡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变形失稳模式.分别利用SLIDE和ADINA软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得出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及其安全系数,继而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马河崩塌体基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蓄水和地震工况下安全系数明显降低,有沿浅表层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区发育多处危岩,2012年7月22日猴子坡危岩区发生了约8 000 m3的局部崩塌,造成缆机平台破坏与一桥梁损毁,对工程的施工与永久运营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在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危岩体经主动网治理后以滑移-拉裂为主要变形特征的失稳破坏模式。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快捷、有效的岩体稳定性判别公式;并在反演危岩体的失稳破坏过程中,针对滚石运动采用恢复系数法计算滚石速度,以及滚石击毁桥梁的最小等效半径。研究表明,主动网上滞留的岩块与降雨是诱发岩体失稳破坏的主导因素。当主动网上滞留岩块重力达到一定程度时(G2/G1=0.11),在暴雨工况下危岩体失稳破坏的概率将会急剧上升;反算出滚石运动到桥面的速度为48.05 m/s,从而推算出滚石击毁桥梁的最小等效半径为1.45 m,为后续防护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