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是人性的一种展现,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性的文化生成。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行使着单向度、集权化、合法性控制的职能,是现代性的理性根源;同时,它也注定了现代性文化嬗变的内在逻辑,驱动着现代性文化的变迁。解决传统与现代以及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危机,根本上在于技术理性的规避。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110-115
马克思的自然观破除了旧哲学自然观的抽象性和非现实性,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克服了传统旧哲学在观念范围内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限,探讨了造成生态危机的世界观、认识论和社会历史根源。在马克思看来,传统哲学的观念建构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世界观根源;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错位的认识论根源;资本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发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它为破解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导引。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状况总是反映出时代特征。作为现代社会总体特征的现代性同样展示为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境遇。技术理性对现代生存危机而言无疑具有根源性。这种根源性充分体现了它与现代性的共生性。换言之,现代人类生存的各种困境都与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有直接关联。在某种意义上,技术理性已经广泛渗透到现代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文化等各个层面。从生存论的论域中去审视和拷问,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都是在发展理性的冠名下,技术理性得以被推崇,成为现代性中的主导因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技术原罪     
20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全球性问题”也接踵而至 :生态危机、人的危机和社会危机频频发生 ,特别是生态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危机产生的根源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笔者认为 ,是技术的本质导致了“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技术不同于科学 ,它是对象化、物化的 ,既有自身作为独立的体系的逻辑发展进路 ,又体现着一种以人为核心的自然、人、社会的互动关系 ,其每一次历史变革都必然会作用于人类、自然和社会。由此 ,技术的本质决定了它既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物质上巨大满足和生活上的极大便利 ,也内蕴着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的宗教根源--莫尔特曼生态思想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9):16-18,35
莫尔特曼认为,用"生态灾难"来描述当今的生态危机是准确的,因为当今的生态危机是整个系统的危机,不仅是人类自然家园的丧失,而且也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丧失.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的错误的上帝观,即人认为因为其与上帝的相像而自认为是自然的主人,为此,他提出人类的自然化,认为自然具有主体性,而人类才是客体.莫尔特曼的生态思想突破了传统教会对待生态环境的主要模式,既不是简单的伙伴模式,也不是管理模式,更不是统治模式,而是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生存共同体.这种以生态方式去思考和行动,对于人类改善自我意识和洞察力,对于基督教在现代发展中的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思考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哲学全面解构了现代性,同时又以一种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展示着生态后现代主义.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至少在批判精神、基本视野、思维方式、观念构架和话语表达等六大方面展示着这一后现代向度.它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挑战现代性,为走出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然而,环境伦理的后现代向度使其在理论上难以避免相对主义的弊端,在实践上不免有"西方中心论"及"富人伦理"之嫌.所以,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在合理性与有效性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不是盲目的"科学技术决定"主义者,在他看来,技术与生态相容。对于生态危机,技术难辞其咎,但是科学技术仍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手段。马克思的科技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就在于:尊重自然、尊重技术,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女性主义在环境伦理学中的应用灵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人们毫无顾忌地向自然索取满足自己急剧膨胀的欲望所需要的一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它的灵性根源,认为地球和自然是女性的,地球孕育了我们,并且主张从"自然灵性"出发注重整体性,关注自然界的整体利益.尽管生态女性主义还有其理论上的缺陷,但其思想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与人性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危机从表面看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其实质则是人性的危机,是人对自然的恶。造成人性危机的原因是现代性对欲望的放纵以及欲望对人的奴役。把人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要求重建人的自然性,确立人关爱自然的人性。  相似文献   

10.
启蒙以后出现的理性的高扬、信仰的失落,导致了生态危机和人的意义危机。生态伦理学重建人的信仰——对生命和自然的信仰,它是一种生命信仰、道德信仰,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哲学信仰。它具有信仰的超越性、优位性特点,但只有将科学理性、哲学理性、情感和意志合一,才能重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信仰,人类才能走出生态危机和意义危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生态美学实现了对自然中心美学和人类中心美学的双重超越。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认为生态美并非自然界的自在之美,而是实践基础上的生成之美。马克思论证了私有制下人的感觉异化,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指出只有全面超越资本主义,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对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生态美学思想,既不能脱离其本真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地与本民族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2):101-105
资本逻辑的反生态自然本质主要体现在资本效用工具与逐利增殖的反生态性和对自然生产力的摧残。物质变换理论蕴涵丰富的生态思想,而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聚焦马克思所称作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通过生产,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批判。传统生产力论仅仅有征服自然维度,没有保护和建设自然维度,特别是对科技使用不当,极易导致第一破坏力,这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对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进行富有深度的挖掘和与时俱进的解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现代西方过程哲学的独特之处,研究了过程哲学对于解决生态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首先指出,空间的宽容性使过程哲学不同于以往的过程思想;其次以过程哲学的视角分析了生态思想的历史;最后,从现代生态运动的现实和生态危机的现实揭示过程哲学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类面临发展危机,危机的症结和根源在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观.以刘福森教授为代表的发展伦理学研究者深刻反省了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向,揭示了发展观的当代危机,建构了新的发展观.本文指出:科学不是万能的,发展要体现人文精神,经济本位主义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要遵循人本理念.为新发展观提供了明确的实践准则,凸显了伦理学关注人类祸福,引导人类未来的内在旨趣.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19-124
现代医学在使人类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异化现象。系统考察现代医学异化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如医学主体变更、医患关系变异、医疗劳动异化、医学宗旨背离和对人的异化等,并从哲学上反思其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对于正确认识现代医学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本质,改善医疗环境,完善医改顶层设计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价值的颠覆"是由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思维模式,影响和制约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伦理价值的整合,使生态伦理研究陷入"两难选择"处境。在人类历史的嬗变中,生态伦理与现代性内在关联,突破"价值的颠覆"框架思维模式,凸显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为保护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在广度上进入了全球性阶段,在深度上进入了关系人类存亡的新阶段。哲学作为方法论在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中正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些学者认为,生态问题是关于人类未来的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方面。哲学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实现其预测功能。对现代形势的哲学分析,可以在一般方法论水平上阐明生态危机的趋  相似文献   

18.
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主要依赖技术和技术物生存,是技术生存的本质。技术生存是高效率的生存方式。技术物与自然物的矛盾、技术物与人的矛盾,是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由此引出技术生存中的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6):118-123
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不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而在于人类错误理解了自然的本性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着的"自组织控制系统,人类应该像对待"生命"那样对待它,否则在"自然选择"动力驱使下,它可能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抛弃人类。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的可持续实现可以成为评判人类行为道德与否的标准。破坏生态系统健康将损害当前及未来人类整体利益,是不道德的。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前提下,利用其服务功能,才能保证未来人类被自然选中存活下来,不被自然淘汰。这是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一种社会层面的规范伦理,基于"经验论"的功利主义构成其元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9):124-128
自然史与人类史相互制约。在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活动作用下呈现出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在采集天然物的"蒙昧时代",人与自然关系表现为"依附—臣服";在自然物增殖的"野蛮时代",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向自然物增殖的转变;在自然物加工的"文明时代",自然成为人类奴役的对象;在自然物控制的"垄断时代","出售时要获得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的生产方式不但直接制约着自然史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因此,变革"旧"的生产方式,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当下人类化解生态危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旨向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