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文指出,所有科学都具有地方性本性。源自西方的现代科学的地方性本性依赖于三个条件或其地方性特征有三:1)反事实条件和其他情况均同条件的构造,2)数理形式化的建立,3)实验室化。论文以伽利略为例,论证了三个条件实现对于现代科学本性构造的意义。论文指出,现代科学的地方性本性的三个条件保证了它在认识论上扩张;现代科学的规训与制度则保证了它可以在社会学意义上扩张为统治全球的普遍化知识。论文对比了本土知识的特性,指出:第一,本土知识一般都具有事实条件约束,即与本土知识所处的地理、人文和其他局域条件密切相关不可脱离的条件约束;第二,不具备数理形式化条件;第三,不具备实验室条件。论文以中医药方剂为例指出,本土地方性知识并非不能标准化,但如此就缺失了本土特性。现代科学被普遍化后与资本属性相当一致,它与资本、权力的结合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知识可以理解为与作为普遍性知识的科学相对应的概念。地方性一词预设了其空间的地域特征,但普遍性一词还含有时间的维度。从时间维度考察,地方性知识常常是稳定的,历史越久,越具稳定性。科学知识则内在地具有不稳定的特征,因为科学被要求创新,更新,并且以新为好,为善。地方性知识是根植于历史、传统和本地生态环境的,而科学知识是指向未来的,脱域的。科学知识在当下并不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的普遍性,而是被认为在未来可能会达到的一种状态。因而,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并非实然,而是应然;是一种信念,或者一种幻觉。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111-116
绿色革命试图用农业科技解决全球温饱与发展问题。这场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却受到来自多个学科的批判。从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的角度看,绿色革命的全球化忽略了知识生产的空间性。知识的生产依赖于空间实践,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在空间中并穿越空间流通和相互作用;知识的可信性源于拟态工具的建设,空间的表征赋予建设行为以合理性,建成了的工具又是激发公众对知识可能性想象的表征空间;知识的普遍有效性仅在同质性空间中、并经由同质性空间的建构而成立。绿色革命的困境源于,它的全球化实质上是推广剥除了空间性的知识产品,而不是进行空间性的知识生产。对这一困境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思考"第二次绿色革命"在当下中国的展开。  相似文献   

4.
试论日本科学精神的内涵特征——以仁科室传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科学精神是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积淀和改造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科学精神的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对仁科室传统的个案分析,试图具体地、历史地揭示日本传统文化与外来科学精神融铸为一的内在特征,进而探讨日本科学精神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二孩政策中的知识争议和解决过程,探讨服务于二孩政策中的知识依据,研究政府在公共决策中应该如何应对知识争议。研究发现,公共政策中需要应用一定的新知识,它们不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完备知识",而是不完备、易出错和经常有争议的知识;单纯使用权威性知识的公共决策,常常会放大知识建构性的威胁;运用平行对立、公开验证、实践检验三个原则,建立平行公正的知识民主型公共决策,有利于消除知识的建构性和误差,更好地处理知识争议的不确定因素和科技风险,为优质公共决策提供良好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劳斯的知识权力观为理论基础,对物理化学学科的诞生及早期发展进行分析,探索交叉学科形成过程中科学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在交叉学科诞生过程中,知识与权力相互交织;每个知识过程都发生在实践的权力网络中。这种权力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叉学科的诞生,却又与新的知识相互作用并使其自身得以发展。而对于交叉学科的发展而言,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多地与原来的知识网络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可能也需要相关研究进一步促进我们对交叉学科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当今知识生产力时代,区域知识资本优势是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以合肥为中心的安徽省会经济圈,在培育以知识资本优势为主体的区域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应当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战略相结合,构建“五纵一横”的区域知识创新网络,将合肥突出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区域知识资本优势,以知识资本化为主导推进人力资本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8.
9.
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切,地方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对生态环境建设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时还会阻碍生态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实施与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由于甘肃河西文化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使西部开发中林草业发展与其传统文化产生了摩擦,超越传统文化,克服陈旧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营造先进的文化环境,为林草业发展培育强劲的文化内动力,是消除林草业发展与传统文化摩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学是早期西方力学(Mechanics)一词的译名。它在晚清力学传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与重学相关著作的译介与传播,重学一词的内涵不断扩大,重学的译名也发生了变化,有将Me-chanics译为力学的,也有将Dynamics译作力学的,而且力学一词的含义当时在不同的译著中指代不同,造成了力学知识体系传播的混乱。重学一词的使用及其演变过程体现了力学知识体系在晚清的吸收与消化过程,并反映出当时翻译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关锐捷为团长,由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农业厅、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乌鲁木齐海关、社科院、外向型龙头企业组成的新疆自治区政府赴中亚农产品市场政府考察团一行8人,对邻近新疆边境口岸国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奥什等4座重要城市,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建构主义分析视角出发,认为技术标准的演化中包含着复杂的利益博弈与权力渗透关系,其生成过程本质上是异质性行动者之间建立复杂的利益嵌入、转译和联盟关系的过程。本文在深入分析TS23.292标准生成过程的基础上指出,新标准并不具有"自然之镜"的品质。通过利益嵌入形成基于共同利益目标的"实践共同体",进而选择成功的利益转译策略来构建强壮、稳健的利益同盟网络,是TS23.292标准顺利建构为事实标准的主要途径。摒弃近代以来技术与社会分离的二元论哲学,从微观上追踪新标准形成过程中多元社会行动主体间的相互形塑、同构共生关系,探索标准的建构过程的多元性、建构时空的多维性以及建构内容的多重性,既是认识信息社会新技术演化路径的重要方法,也是厘定新标准实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博弈中,颠覆性军事技术因其可能对战略攻防平衡的"打破"以及对人们军事技术思维的"颠覆性"影响而长期备受瞩目,有关颠覆性军事技术的研究亦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为例,从美国颠覆性军事技术的预研模式、管理体制、创新文化三个方面,对颠覆性军事技术的预研模式与管理进行探讨,并在最后提出颠覆性军事技术对于我国军事技术战略预研的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病毒和疾病的命名与传播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值得思考。文章基于术语应用的过程性特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视角,侧重新冠肺炎相关术语在西方的命名、传播和建构过程,指出由于相关术语在命名过程中没有及时将学理、人文以及语言原则有机结合,在西方出现了消极传播和建构,有损中国的文化安全。在今后的病毒与疾病术语应用中,应该从文化安全视角进行密切观察和积极介入,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