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已经历了 2 5个逐步繁荣的岁月 ,形成了鲜明的办刊风格 ,成为自然辩证法界重要的学术阵地。不只是重要的学术阵地 ,也是自然辩证法课教学的有力助手。自然辩证法课是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必修的学位课 ,包括自然辩证法原理 (概论 )和自然辩证法原著两部分。自然辩证法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概括、分析当代科技成果而得出的一般性原理。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概括 ,是自然辩证法界的学术任务。《通讯》作为自然辩证法界权威杂志 ,当然体现了这种先进性和权威性 ,成为教学参考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周年。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光荣与梦想——《自然辩证法通讯》与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学术建设”,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中国科协领导关于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研究的意见和建议;主张要在自然辩证法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层次上寻找新的生长点或突破点;提出把自然辩证法学科从“科学技术哲学”调整为“科学技术学”,从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阐述了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1958年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办的自然辩证法班,是我国自然辩证法领域第一个培养教育与研究人才的研究班。从1958年10月到1961年1月,自然辩证法班经历了两年多的教学与研究过程,先后培养了六十余名学员,并在毕业前由集体编写了《自然辩证法提纲》一书。该班同学毕业后绝大多数工作在高等学校教学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工作第一线,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了我国自然辩证法领域的骨干。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的一个哲学学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光远先生在这两篇文章中再次阐述了中国哲学自然辩证法学派的特点 ,对“人工的自然”、“天然的自然”、“社会的自然”概念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证与说明。他也对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名称是否变更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修订和编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和《中国自然辩证法词典》提出了主张和具体的思路。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在文中提出了新的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 ,提出了认识论的新的途径问题。于老严谨的学风 ,缜密的逻辑思维、清新的理论思路 ,字里行间所洋溢的激情 ,很难让我们与一个年届九旬高龄的老人联系起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加入到中国哲学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建设中来 ,参加到于老将主编的《社会的自然大辞典》中来。有志于此的学者请与《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联系。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全国“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暨第十一届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研讨与《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参考教材建设会议,于2006年7月16—19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承办。会议的内容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与研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研讨与参考教材统稿、定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简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学术来源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传统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共发展经历了1930年以前的“科学为本”阶段,30至40年代的多种流派竞争阶段、50到80年代初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成形和发展阶段及其后的国际化开始阶段等4个不同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科学为本”观念支配时期,后两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支配时期,其特色在于巨大的社会影响,现实关怀的基本品格和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定于2009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东南大学召开“2009年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纪念《自然辩证法讲义》出版30周年。专题内容包括:(1)硕士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与发展;(2)博士生公共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与发展;(3)博士生与硕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篇小文章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发表了(见该刊2006年第4期《还学术以神圣性——从导师署名说起》)。发表的缘由是看到该刊关于“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的征文,便把自己心中积郁了许久的一点想法写出并邮寄给该刊。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书房里,《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与哲学》、《自然辩证法杂志》等刊,从它们的创刊号之期开始,一直保存到今天。虽经几次搬家,但它们始终都伴随着我进入新居。它们经常在我手中,闯进我的眼帘,它们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伴随着它们走过我的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12.
光景流驰犹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八年多的时间又悄悄流逝了。亲爱的读者,您是否注意到,您手头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已经是第150期了! 记得八年前,在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之时,我们曾在署名文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然辩证法通讯》百期寄语”(1995年第6期)中,强调了思想的神圣和学术研究的意义;并郑重申明,把“促进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世纪自然辩证法学术事业的发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社科教学部于2001年11月在北京气象宾馆联合举办了“2001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朱训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参加者,我还担任本届这个研究会的理事长。这个研究会是十月间将要在河南安阳举行的“《易经》与现代自然科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组织者之一。这样,我就不得不在这个小型的讨论会上发一个言,而且我打算把我的这个发言记录整理补充后作为河南安阳那个会议的一个书面发言,不论出席那个讨论会与否,我都想交出。我希望会议参加者能够注意我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党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主要创建者陈康白,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始终致力于与自然辩证法相关的研究与探索,在陕甘宁边区曾与董纯才、高士其共同发起了第一个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学术组织,在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康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注重研究和宣传自然辩证法,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办自然辩证法班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访谈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创刊背景、杂志社的成立及创刊初期的工作,展现了《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前后的历史画面。论文最后对《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这一事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已出版两期,有的读者问及封面设计底里,现简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封面的上方,引人注目地印着两行字:“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两句话概括了《通讯》办刊的宗旨、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的一项基本任务,也反映了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词频统计法分析了2004-2006年《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3种核心期刊所发表的1600多篇论文的题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这3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此外,这种研究方法也为自然辩证法界的学科反思提供了一种定量化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说,《自然辩证法通讯》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的定位,以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栏目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历史学在中国发展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