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的跨界同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的跨界同一性分析是可能世界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体能否跨越不同可能世界以及跨界个体如何识别历来争论激烈。克里普克提出严格指示词理论和本质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个问题,成为广泛接受的理论。我们认为,从认识的角度分析,依赖于实指和必然本质来分析跨界同一是不尽满意的,而以认识的整体论和发生论来弥合指称的历史因果理论和名称的摹状词理论,可以得到更好的认识效果。  相似文献   

2.
可设想性论证在当代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的可设想性论证有:(1)克里普克(S.Kripke)的模态论证;(2)查莫斯(D.Chalmers)的僵尸论证;(3)法兰克西(K.Frankish)的反僵尸论证。这三个论证都以查莫斯版本的CP论题?——"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原则——为工作前提。本文考察了查莫斯的可设想性理论并推导出它的两个理论后果:一、所有的必然命题都是先天命题。在命题的维度,后天必然性不再是融贯的概念。再者,所有的物理主义承诺都是必然命题,因此,它们全都是先天命题。这样一来,后天物理主义无法成立;二、我们无法利用可设想性论证判断一个先天命题是否可能为真。由于这个局限性,我们无法利用可设想性论证判断先天物理主义正确或失败。  相似文献   

3.
蒯因通过对第二类分析陈述的质疑,否定分析与综合的区分。本文用可能世界的方法阐明这类分析陈述与经验陈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语义规则而后者表述的是经验的事实。从而在是否独立于经验的意义上确立分析与综合的区分,并从这个区分的本性中去除了“必然-偶然”的性质,认为它只是“先天-后天”的区分。而语言本身的先天性是第二类分析陈述所具有的分析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海曼关于知识本性的理论认为,知识——包括个体事实性知识——是被事实引导的能力。这一主张与传统的、符合常识的认识论观念相冲突。在主流认识论理论中,命题知识会被看作某种信念或心智状态;而这两者似乎都不是能力。为解决该问题,海曼希望通过论证说明:1)知识不是信念,且2)知识可以既是能力又是心智状态。然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海曼实际上并没有为上述两个论点提供完备的论证。因此,他关于知识本性的看法,即"知识是一种能力"的结论是不正当的。  相似文献   

5.
模态问题研究至今共形成三种理论:世界理论借助“可能世界”和“可及关系”,将可能性和必然性转换到世界中的真;特性理论从事物的性质及事物间的关系入手来分析模态现象;随附理论通过构造反事实条件句,将模态事实看作是非模态事实的后继.三种模态理论各有侧重:世界理论立足逻辑可能性,方便形式技术;特性理论探讨形而上学可能性,注重哲学...  相似文献   

6.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可以用于两种不同的目的:第一,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第二,用来说明专名指称其对象的指称方式。根据这两种用途,关于专名的摹状词理论相应地可以区分成"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和"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两种形式。克里普克认为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相比其"摹状词指称理论"来说要更为基础,理由是:当摹状词被用来说明专名的指称方式时,这种说明必然预设了"摹状词被首先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笔者将论证,克里普克在上述两种专名的摹状词理论之间建立的必然关联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独立地使用摹状词理论来说明专名的指称问题而无需以"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为基础,也即:"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可以独立地被运用。以上述论证为基础,笔者将讨论克里普克对于"独立"使用的"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的反驳——"语义学"论证,认为克里普克的"语义学论证"并不成立,因为该论证是建立在对"指称关系"的错误理解之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克里普克的模态形而上学思想可追溯至莱布尼茨。但克里普克认为,可能世界中的个体就是指现实世界中的个体,同一个体可以跨世界存在并且在不同的可能世界中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性质。莱布尼茨则认为可能世界中的个体与现实世界中的个体并不是同一个体,个体与世界是一一对应的,每一个可能个体的概念都包含了关于它的全部真理。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今天关于可能世界的形而上学问题上的许多学术争端。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库恩的世界存在论题影响深远,对其先后形成两种理解模式:传统终结论与传统延续论。反观和思考这一历史进程,深层解读库恩关于可能世界的构想(包括四种可能世界的存在与关联),尤其是范式世界中理论实体的存在方式,将使我们发现库恩在本体论上的重要学术贡献。本文将尝试性地提出如何区分和跨越词汇系统异隔的理论,试图对库恩后期理论加以改进和补救,进一步拓展库恩的理论实体存在论,为支持库恩的实在论立场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9.
论威廉姆森的必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姆森在他的新著《作为形而上学的模态逻辑》中论证了必然主义,即必然地任何东西都必然地是某个东西,或者说,任何对象都存在于任何可能世界中。首先重构他支持必然主义的三个论证:诉诸于巴肯公式的论证、诉诸于存在限制的论证以及诉诸于模态概括公理的论证。其次阐释他通过逻辑原则得出形而上学结论的方法论启示。威廉姆森的工作对于推动当代分析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一体是指由其部分组成的结构性实体,如句子、命题、事实等;由于布拉德雷倒退,这样的结构性实体面临着是如何可能的这一严峻的挑战。从20世纪之交开始,哲学家们为回应布拉德雷倒退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他们大致提出了两种回应策略:其一是否认这一倒退是恶性倒退,其二,如弗雷格所做的,通过区分概念与对象,并把概念看作是不饱和的,从而将统一体的源泉归结到概念上。通过对两种策略的详细梳理,本文试图论证,它们都不成功。但是,一种保持第二种策略之精神的新的回应策略是可能的,而且这种策略可以得到弗雷格语境原则的支持。简单而言,该策略认为,无论是概念还是对象都是不饱和的,而这是解决统一体问题的关键。最后,通过借助于薄的个体与厚的个体之区分,尝试从本体论上解释对象(也即个体)为什么是不饱和的。  相似文献   

11.
弗雷格认为,"a=a"和"a=b"这样的同一性命题明显具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后者有意义地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因为"a"和"b"的意谓相同,但意义不同.克里普克不赞同弗雷格的观点.他认为,应该把同一性看作是某个东西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样的专名之间的同一性命题是后验的又是必然的.克里普克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不同的可能世界指示同一对象".不过,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出发,能够证明象"长庚星是启明星"这样的命题是必然命题,却使得这样的命题具有先验命题的嫌疑.这是克里普克的理论所必然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实用入侵论者主张知识概念在本质上包含实用因数,因而跟传统纯净主义的知识概念正相对立。支持实用入侵的证据主要有三个:一是由思想实验逼出的认知直觉;二是援引知识对行为进行批判或捍卫的语言习惯;三是将知识当作可靠理由的事实。由此而发展出支持实用入侵的逻辑论证,该论证的核心是"知识-辩护"联系论题。对此论证有三个著名反驳,即高风险反驳、大弃赌反驳和本末倒置反驳。虽然支持者和反驳者的讨论还在继续,但笔者认为实用入侵论者误解了证据的范围,因而从正确的直觉得出了错误的推理,纯净主义者的看法可能更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3.
回归生活世界的普遍趋势所引发的工程哲学的变革表现为三个向度的建构:研究方法上,远离形而上学的超越论视角,响应走向"经验"的"实事本身"的召唤;研究对象上,重点关注工程物的被给与方式,即"生活实践";研究旨趣上,以人的向世生存为旨归,实现工程美的建构和工程伦理的"解蔽"。它们分别从方法论、本体论和价值论层面引导工程哲学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4.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源于实践,而又指导着实践.在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领域,也蕴涵着丰富的"和(合)"思想.本文从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具体实践出发,论述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中所蕴涵的"和(合)"哲学思想,表明正是在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并使得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成就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戴维森的真理论经历了一个从"塔尔斯基式符合论"最终到"不可定义论"的心路历程.早期他反对传统的事实符合论,赞同塔尔斯基的满足符合论,后来转向一种融贯式符合论;受罗蒂的批评,戴维森呈现出一种"客观性实用论"的真理观;最后戴维森以对霍维奇的冗余论的批判为例,认为任何人都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一般性的真之定义,主张"真之不可定义"的思想.通过这一历程,戴维森表明了真之概念的有用性、客观性、实践性和基始性特点,从而为其真之语义论立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还原的科学批判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主张对科学进行现象学还原,而这种还原大体上与某种艺术性取向联系在一起.受胡塞尔晚期关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影响,他对科学的客观主义始终保持警惕.在他看来,科学世界建立在实际经验世界基础之上,为了评价科学的意义与影响,我们应该首先唤醒知觉经验,而科学只不过是其派生的表达形式.我们始终面临着如何与受到操作性规则支配的世界维持一种原始关系的问题,"世界的肉"为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可逆的本体论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反事实条件句等句子经常谈论虚构事实,即现实世界中未发生的事实。20世纪中期以来,理解虚构事实的主流理论是可能世界语义学。该语义学将虚构事实理解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可能世界中发生的事实。然而,这种理解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合适。恰当地理解某些陈述虚构事实的句子的一种方法是引入虚构真假,同时将传统语义学中的真假理解为实际真假;换而言之,将古典逻辑的二元真值扩充为四元真值。这种扩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反事实条件句。  相似文献   

18.
欧根·维斯特是第一个从术语学角度对"世界话语"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他的这项研究对维也纳术语学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从简介这项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入手,着重介绍了维斯特的"世界话语"理论,并论述了"世界话语"理论对形成维斯特普通术语学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模态知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证成或知道那些仅仅属于可能性(mere possibility)的宣称,与那些既非逻辑亦非数学的必然性宣称?"对于这个问题,威廉姆森论证并主张:由于每一类的模态宣称都逻辑上等价于某一类的反事实条件句宣称,因而日常透过"想象模拟"去评估反事实条件句的认知能力也就给了我们认知形而上学模态性的能力。威廉姆森并且认为,有些这样得来的反事实条件句知识和模态知识,既非先验,亦非后验,应被归属为第三类的"椅验知识"(armchair thinking)。作者们认为威廉姆森的理论虽大体上可信,但仍至少有九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典力学尤其是牛顿力学的成功,在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甚至是整个物理学领域乃至于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都被深深地打上了力学的烙印。这是准确理解与传播以量子论为代表的微观思想的视阈陷阱。视阈的层次性与薛定谔之猫的后续工作和物理学的发展表明:(1)在新的事实或经验现象面前,原有视阈需要转换;(2)在物理学领域中的问题主题从来就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关于"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学问,而是揭示、描述经验现象及其所隐含的信息(属性等)的科学。假如上帝之手是一个实在之物,没有上帝之手就没有力学,而有了上帝之手就没有物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