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海德格尔对机器大工业时代和技术时代对人的奴役都作的犀利,深刻的批判。但马克思把技术对人的奴役归之于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海德格尔则归之于技术的内在本质本身,在马克思看来,技术本质上只是一种中立性的工具,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内在地就具有对人控制的特点,据此,马克思认为出路在于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海德格尔则认为出路在于“思”与“诗”,在于对技术的“泰然任之”。  相似文献   

2.
尼采的知识批判理论通过在知识论、价值论和生存论等层面上对科学知识的哲学批判,旨在凸显科学知识的有限性。在科学知识与自然世界之间成立的是隐喻关系,科学知识深受认知视角的局限,传统认识论对科学知识的视角有限性的忽视,助长了那种将知识道德化,无限推崇科学价值的科学乐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对科学知识单一视角的无限推崇,遮蔽了艺术与哲学等提供的其他丰富多彩的解释世界模式,让人性与文化变得贫乏与单调,从而导向了虚无主义的后果。尼采借助其唯美主义思想对知识的审美化,力图在虚无主义的时代为文化的多元发展与生命的自我提升探寻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技术的社会批判与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8):71-75,87
马克思哲学批判所蕴含的对技术事物的思考和分析,不仅是方法论逐渐取向现实的产物,同时也是与其不断关注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它的影响和意义密切相关,技术因素表现在工业生产、劳动以及机器运用方式中的性质,是与马克思阐述工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也使他的技术思想具有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实社会的更迭,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合理性批判的形式也不断革新,社会合理性批判的逻辑从卢卡奇的物化批判,演变为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又更新为芬伯格的技术批判。尽管批判的对象都是技术,但是批判的策略和改革的策略却根据现实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卢卡奇的阶级革命到马尔库塞爱欲解放和感性解放再到芬伯格的技术政治,这些批判理论都是对社会现实展开批判和改革的尝试。从另一种角度上,通过梳理社会合理性批判的历史逻辑,能够在技术的境域内更加历史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致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人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论者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同样陷入了这种困境。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虽然还带有某些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残留,但是却已经预示了走出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本性就是批判,具有社会属性的技术特别是高风险前沿技术,更加应当允许批判。技术发明不仅要符合低层次的科学规律,而且还要符合高层次的人类生态学规律。物质结构重组,要警惕基本物性质变的层次边界。前沿技术是作国家储备还是作社会推广,至少要按照风险的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可逆转性三个原则进行评估。技术风险急剧增高的社会根源是穷追技术享受,科学研究的自由不等于技术统治的自由。生态农业还有广阔发展空间,生物技术可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不仅导致了西方技术批判理论的重心从道德批判、制度批判转向生态批判,而且还使得生态文明的理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当代技术理论批评家们对发生在现代社会中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新的展现和揭露,对二战结束后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涌现出的新技术展开了新的分析和批判,并对未来生态文明社会中的"替代性技术"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建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我们要借鉴当代技术批判理论中的合理内容和思想,从而更好地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技术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3):44-48,96
马克思没有把技术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他以实践为基点的哲学思考,却使技术与社会历史紧密地关联起来,从主题上说,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是技术的社会批判,它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事实为逻辑的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基础上的历史批判;二是由技术异化方式所反映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两种技术的思考方式是与他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相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其方法论的背景下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军事技术是用于军事领域的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统称,在当代新军事革命的推动下发生了功能异化,表现为军事技术的存续会削弱其经济基础,并用暴力方式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军事技术从实战工具向威慑符号的转变或致其失控;军事技术对使用主体和客体同时支配并产生错位。资本增殖逻辑、战争形态演变和技术理性膨胀是引发上述异化的主要原因。从推动国际和平机制融合创新、完善军事技术国际治理规则和促成全球军控体系改革三个方面可寻求消解军事技术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社会的技术批判理论中,超越论者以其理论上的彻底性而倍受关注。以人性为理论支点,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角度,超越论者对现代技术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尽管对技术所持的悲观态度使他们滑向了虚无主义的深渊,但其思想却有合理的内核和有益的忠告。超越论者的技术批判理论是严肃学者们认真思考所得出的学术观点,作为一个学派应当被接纳和研究。本文对超越论者的技术批判理论进行了深度性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5):108-112
汤姆·奈恩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民族进步"的技术批判维度,考察了工业革命对民族国家建立的关键作用,他把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看作是民族国家成型的动力基础,揭示出技术进步是现代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核心动力,工业发展是实现利益共享和民族进步的根本原因,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时代由技术的集置本质而得到规定,集置体现了此在将一切现实物都看作“资源井”或“持存物”的存在解蔽方式,其背后的理论前提是以传统哲学的主体主义和主客二分为基础的范畴存在论思想。在这种理论模式中,此在的“自身性”无处不在,但这并非是此在的真正自身或“本质”,集置由此蕴含着最高的和极端的危险。化解这种危险的可能性出路在于,此在要在本真决断的方式上领会到集置及其背后的传统哲学理论预设的本质局限性,并基于一种可能的崭新的关系存在论思想,重新看待人与物之所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所标识的是一个与以集置作为本质的技术时代具有根本不同的后技术时代,它能够开显出技术(物)本身的可能性与丰富性的存在意义,从而有可能在本质上避免技术的危险,它或许能够成为今天乃至未来的人类技术的基本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是基于某种实体为立足点来解释这整个自然界,进而又将组成这个自然界的实体还原为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实体本体论"的范式构成了以往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内在症结。马克思与怀特海都不约而同地批判了"传统本体论"诠释存在的静态思维,并且转向动态的角度将自然阐述为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过程的观点。马克思运用实践范畴扬弃了传统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对自然的片面认识,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阐发了他的有机自然观;怀特海将整个自然界阐释为一个活动的有机体,从而实体也就被理解为一个功能与结构。由此,马克思与怀特海的有机自然观生动诠释了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辩证关系的过程原理。整个世界因而能够被视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生成、灭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庸人们由于坚持一种世俗的标准,对尼采的创造性思想进行评判,结果将尼采看成一个怪物,从而最终导致尼采走向疯狂。而中国采取了一种类似德国的违背创新规律的学术体制。中国的学者不愿意像尼采那样因为学术创新而走向疯狂,结果他们就将尼采的悲剧变为学术的悲剧,放弃了学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技术与人性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支流,而澄清技术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则是马克思技术思想展开的基础.马克思从人性问题入手,揭示了人的技术性及其核心地位,形成了元技术观念,进而剖析了资本主义背景下人的技术化问题.本文的初步梳理与解读工作,勾勒出了马克思技术与人性思想的发展脉络与结构轮廓.  相似文献   

16.
对劳动与工作形态的影响是现代技术作用于社会的主要方式,在这个领域中,技术的设计过程得以进一步评估和建构,关注与技术相关的劳动群体变迁能够启发对这两方面论题的深思,并探索技术建构论的潜能.以此为依据,通过分析卢德运动提出了技术是借由扰乱劳动者的"本体性安全"和技能的"恒常性"来促使劳动者发生转型的,接着在反思新卢德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从起因、机缘和途径三个方面对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理论主题进行解读,起因是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于1970年代前后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争论,机缘是批判理论和社会建构论的融合,途径是技术编码的解构和重构。最后指出这一理论的实质在于重构现代社会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8.
技术、理性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进步与繁荣,又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现代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难题之一.作为现代性运动必然结果,"技术问题"不仅反映了技术与自然之冲突,还透射出肇始启蒙的现代性文化之固有矛盾.理性是现代性运动的核心文化理念之一,从启蒙理性到技术理性之蜕变以及技术理性之过分张扬是技术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庄子技术思想之批判和支持两种对立倾向的梳理,总结出五类思想误区.阐明庄子技术思想必须以庄子整体哲学体系及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据此提出由"道"超越的终极层面和普遍存在的实在层面厘清庄子技术思想,得出合于"道"的技术才是庄子赞成的,反之则反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新卢德主义是20世纪末在欧美国家出现的,以大众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种技术批判思潮。曾就人与机器、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等广泛领域阐明了带有激进主义色彩的观点。作为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技术观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技术教育改革的工具主义取向蕴涵社会控制的隐蔽性;第二,计算机的教育应用蕴涵经济功利性对教育的侵蚀;第三,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导致文化的毁灭;第四,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导致人的毁灭;第五,技术教育应用的“敌托邦”图景。最后,对新卢德主义的教育技术观予以概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