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已达40年之久,现在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这一问题有了松动。以色列上下更是迫切要求解除经济抵制,说他们——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的中东各国,都希望能在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发展经济,而受到阿拉伯国家长达40余年经济抵制的以色列更有这种愿望,特别是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以色列上上下下更是迫切希望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今年8月5日,以色列商会联合会主席要求拉宾总理在访美时敦促布什总统劝说阿拉伯国家在第六轮阿以双边谈判之前取消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他强调这一愿望多么迫切时说他们“一天也不能再等待了”。8月11日,以色列的阿拉伯民主党领袖达鲁什在出访埃及前夕透露,将请埃及帮助解除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并将建议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2.
在主持“讲述阿拉伯人”这一组话题时!见本刊今年第16期",我就很想知道阿拉伯人对我们讨论的焦点问题的看法。前不久,在阿拉伯联盟驻华代表处,我采访了萨基特大使。如果你的家有强盗闯入伊拉克问题与巴以问题相连半个世纪以来,阿以爆发五次中东战争,有人说,阿拉伯国家如果能团结一致,早已打败了以色列。那么,如何看待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这个话题也许敏感,这个话题本身也许很复杂。大使沉思了许久。“我不同意用‘中东战争’这个词,应该说是以色列的侵略战争。众所周知,这块土地是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占领这块土地,并将土…  相似文献   

3.
如何解决阿以冲突,现在又成了中东局势中的重点。由于以色列态度强硬,美国的中东和谈方案排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伯国家的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作为阿以冲突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的发展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正处于严峻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在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是阿以和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的情况有助于理解中东地区复杂的矛盾。1967年“六五”战争以来,以色列当局不断在被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不过前20多年里步子相对比较慢,近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上一篇概述了中东五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大片巴勒斯坦和阿拉伯领土。从此,领土问题成为延宕40多年的阿以争端的症结之所在。与此同时,以色列的“人口扩张”也以逼人之势进行着,与“领土扩张”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自以色列立国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5次战争,期间,阿以之间也进行了数次重要的、多种形式的接触。最早的一次是1947—1951年间,在外约旦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决议后,以色列紧锣密鼓地进行建国行动。此时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清醒地认识到以色列立国势在必行,于是他主动同以色列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不少阿拉伯人指出,阿拉伯语在以色列的"国语"地位是在以色列建国时就确立的,但一直停留在纸面上,是"空洞的"。近来,巴以冲突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在以色列境内,公共场所使用阿拉伯语的标识越来越少,引起了许多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要求以色列方面修改其错误政策,改善巴以民众关系。犹太人"矮化"阿拉伯语以色列是个犹太人居多的国家,犹太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其次为巴勒斯坦人居多的阿拉伯人,占了五分之一,数量大约为170万。此外,以色列还有  相似文献   

8.
在中东颇有实力的伊拉克对西方和以色列来说若芒在背,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浪由此而起。最近两个月,西方和以色列掀起了一股攻击伊拉克"研制核武器"的恶浪,及至以色列扬言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事态在西方的渲染和推动下持续发展,给中东地区和阿以关系增添了新的紧张气氛。阿拉伯世界对  相似文献   

9.
巴勒斯坦问题更突出了黎巴嫩危机和以色列在贝鲁特的大屠杀进一步表明:以色列扩张主义所造成的巴勒斯坦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这个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不能再延续下去了。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远的不说,从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以来,阿以冲突已持续了35年。其间发生了4次中东战  相似文献   

10.
外交部发言人就当前中东形势发表谈话如下:近来,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坚持在东耶路撒冷修建优太人定居点,导致阿以特别是巴以关系趋于紧张,暴力活动增多,和平进程也因此陷入困境,中国政府对此深表关注和忧虑。中国政府一贯积极支持中东和平进程,主张有关各方在联合国有关  相似文献   

11.
长期处在夹缝中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是中东地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存在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的相互仇视中,他们的生活与成长经历既不同于一般的犹太人,也不同于一般的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第三条道路党于1995年6月成立。该党是从工党分裂出来的,由原工党内部强硬派人士组成,该党成员主要是退役将军,他们在阿以和谈上认为拉宾政府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让步过多。党的领袖是议员阿维格多·卡哈拉尼。他强调要在确保以色列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和平进程,既反对以色列吞并全部占领土地,也反对在战略要地和耶路撒冷等问题上做任何让步。党内经常发生争吵,许多元老(一些有影响的军界人物)相继离党而去。在本届大选中,该党获4席,并已加入内塔尼亚胡的右翼新政府。第三条道路党的基本政策主张是:  相似文献   

13.
①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成立两个国家——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为“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②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次日,阿以之间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1949年2月,阿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5800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和耶路撒冷西区。③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两奈半岛、加沙地带、约量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区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④1978年9月,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1982年4月,以色列将四奈半岛全部归还埃及。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犹太人国家,但除犹太人外,以色列还有为数众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翌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紧接着爆发了第一次阿以战争。其间,大约有3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迫逃离家园。在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只剩15万人。这15万人阿拉伯人及其后代就成了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由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人口出生率很高(达42‰),因此目前以籍阿拉伯人已增至75万,占以色列全国总人口的18%。  相似文献   

15.
身为以色列人,原本与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期盼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早日诞生,巴勒斯坦国可以成为他们的祖国和依靠;另一方面,时过境迁,他们对阿拉伯人的感情已十分复杂。与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相比,他们生活殷实,许多人已不愿脱离以色列去与穷兄弟“共患难”。  相似文献   

16.
去冬今春,苏联犹太人大批涌入以色列,引起阿拉伯世界的愤怒和一致谴责。这一移民浪潮可能在中东和阿以问题上造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令人堪忧。一笔巨大财富以色列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现有的360万犹太人中,226万是1919年到1986年的67年间从世界近百个国家移进的。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习俗等原因,以色列国犹太人口的增长率大大低于  相似文献   

17.
8月24日,第六轮阿以双边会谈在华盛顿开始举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滞,中东和谈的车轮重又嘎嘎作响地启动起来。中东和会自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揭幕以来,中东有关各方共进行了五轮双边会谈和两轮多边会议。和会的中心议题是“用土地换和平”,全面解决长达43年之久的阿以争端,促使以色列同意根据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归还1967年以来的被占领土,以换取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存在和安全的承认。以巴首次直接会谈富有象征性意义;叙以争执激烈,但也不乏新建议推出;各方均有谈下去、取得进展的愿望。会议没有中断,也可谓一大成功。但是,由于阿以立场尖锐对立,以色列沙米尔政府采取过于僵硬的“三不”政策,致使和谈严重受阻,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在马德里中东和会上,阿以领土争端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阿以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有以下几处:1、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西南边陲和以色列交界处,是一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0平方公里的狭长山地。它居高临下,俯瞰以色列边界,战略地位重要。戈兰高地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1974年5月31日,叙以双方达成部队脱离接触协议,以色列撒出戈兰高地东部630平方公里的一个狭长地带(包括库奈特腊城),并设立约2公里宽的缓冲区,缓冲区内驻扎联合国部队。1981年以色列宣布吞并戈兰高地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约2万以色列人生活在戈兰高地。  相似文献   

19.
在外国通讯社和报刊关于黎巴嫩局势的报道中,常见到“德鲁兹民兵”与穆斯林发生冲突的消息。我曾向多人问过关于“德鲁兹人”的情况,回答都不详,他们仅知道“德鲁兹人”是阿拉伯人中的一支,至于“德鲁兹人”与阿拉伯穆斯林到底是什么关系却讲不清楚。我这次访问以色列时听说有专门的“德鲁兹人村”,我跟东道主提出无论如何要去看看。在离开以色列之前两天,我终于抽空对以色列最大的两个“德鲁兹人村”作了一次短暂的,却令人难以忘怀的访问。这两个村子在以色列海港城市海法附近。海法濒临地中海,是以色列的第三大城。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安。突出的是帝国主义在这个地区的争霸和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的斗争。就阿以冲突来说,其核心则是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的变迁巴勒斯坦这一名称起源于罗马时代,在希腊语中意即“腓力斯丁人之地”。因为巴勒斯坦沿海地区曾居住过来自爱琴海岛屿的腓力斯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