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口薄壁断面是目前斜拉桥主梁的一种常用形式,本文根据薄壁杆件的特点,采用能量变分方法建立了能够考虑斜拉桥横向,竖向,纵向,弯扭耦合与纵向翘曲的空间梁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通过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上述功能,并通过算例对比了本文算法和常规算法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斜拉桥涡激扭转振动的被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调质阻尼器对柔性桥梁涡激扭转动的阻尼效果,在基于准定常运动假设的前提下,给出附加在桥梁桥面两侧的二排TMD情况下的桥梁涡激扭转“锁定”区域的非线性运动方程的近似解,通过算例的对TMD物参数分析,给出了TMD对涡激扭转振动的最优“调谐”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以拟建的某主跨808 m公铁双层斜拉桥为工程依托,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不同攻角下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性能及5种气动控制措施的抑振效果,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静态绕流模拟,对比分析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机理及控制方法. 研究表明:主梁断面原设计方案在+3°和0°风攻角下存在明显的竖向和扭转涡振现象,且振幅超过规范允许值;间隔封闭上层桥面栏杆或增设抑流板可有效抑制主梁扭转涡振,但竖向涡振振幅仍不满足规范要求;上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可有效抑制主梁竖向和扭转涡振,而下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对主梁涡振抑振效果有限. 气流经主梁原设计断面上层桥面分离后,在其上下表面形成周期性脱落的大尺度旋涡,并在上层桥面后部再附,这是主梁发生竖向涡振的主要诱因;上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可引导气流平稳通过上层桥面,消除了周期性的旋涡脱落,并在其上表面形成一段狭长“回流区”,从而有效抑制了涡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调质阻尼器(TMD)对桥梁涡激共振的抑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安装在柔性桥跨中的调质阻尼器对涡激共振的抑制阻尼效果,分析中采用了Scanlan提出的锁定区域的关经验和关解析非线性气动力模型,此外还对TMD对涡激共振的阻尼效果进行了参数优化分析,给出了TMD参数最优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以一种新型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主撑杆计算模型,求解出主撑杆的固有频率,确定了主撑杆各处风速及其临界风速.通过编程对共振时结构最大位移响应进行计算,得到主撑杆在发生风致涡激共振时最大位移响应及其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6.
缆索承重桥梁桥塔自立状态涡激共振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的某大跨度悬索桥位处东南沿海,桥塔施工时期处于台风多发期,设计风速较高.对比其他同类型的桥塔,该桥桥塔发生涡振的可能性较大,有必要在初设计阶段评价桥塔涡振性能,并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涡振控制措施.通过裸塔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分析了桥塔在多种工况中的涡振响应特点,表明涡振效应不容忽略.比较了气动措施、机械措施以及桥塔动力特性形态和风环境因素对于涡振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准流线型桥梁断面涡激共振的雷诺数效应,通过改变模型尺度实现雷诺数的改变,并在模型表面布置测压点,进行风洞试验。测量了大、小2种模型风速与振幅的关系及各测点的风压时程,分析了振动频谱、扭矩系数时程及各测点脉动压力频谱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扭转涡激振动的雷诺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脉动压力频谱的雷诺数效应引起了扭矩系数时程的雷诺数效应,从而引发振动频谱的雷诺数效应,最终导致了流线型桥梁断面扭转涡激振动的雷诺数效应。  相似文献   

8.
周林 《科技信息》2013,(6):405-405
本文论述了观音岩大桥的概况,分析了斜拉桥拉索振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风雨激振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闭口流线型钢箱梁涡激共振响应风洞试验研究中存在的尺寸效应问题,依托广东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洪奇门特大桥,采用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了两种几何缩尺比下闭口流线型箱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涡激共振响应的差异;然后,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缩尺比闭口流线型箱梁断面涡振响应. 结果表明:闭口流线型钢箱梁涡激共振响应存在明显的模型尺寸效应,表现为常规比例(λL=1/60)主梁节段模型涡振振幅大于大比例(λL=1/30)主梁节段模型涡振振幅;二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涡激共振响应锁定风速区间、振幅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同时也表明模型长宽比及试验阻塞率的差异不是闭口流线型箱梁涡激共振尺寸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主梁断面模型缩尺比的增大,其涡激共振响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不同缩尺比下主梁断面静态绕流流场的涡脱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某主跨为136 m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该桥主梁节段模型测振及测力风洞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风荷载计算和抖振响应计算.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最大双悬臂状态和成桥状态在设计风速范围内发生了一些小幅涡振现象,但该桥涡振振幅满足规范要求;桥梁最大双悬臂状态和成桥状态颤振临界风速远大于颤振检验风速,大桥具有足够的颤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非均质变截面杆,我们把它划分为很多的小段,当每段的长度很小时,可认为在每段内是均质等截面杆。这样,每段杆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就可精确求出;然后,利用段与段之间的连续条件导出了一个传递公式;最后,利用边界条件求出了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湖南郴州赤石大桥施工期桥位风特性及风致振动响应进行了现场实测与分析.对观测期大风天气桥面高度及桥塔塔顶处平均风速、风向、风攻角及紊流度等风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桥梁结构风致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风从北侧吹时风攻角变化范围较大,而当风从南侧吹时风攻角变化范围较小;桥梁结构主梁双悬臂施工期在大风作用下风振响应主要表现为"整体侧弯"以及"整体竖摆"振动;桥梁悬臂施工期结构自振频率实测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对一类较简单的开口截面薄壁杆件讨论在扭转荷载作用下的截面变形问题。采用基于势能变分原理的半离散解法,分析过程中放弃了古典薄壁杆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同时描述剪力滞后和畸变两种现象。杆件横截面的翘曲位移采用转换的B3样条函数插值,并增加了畸变能项。通过变分原理,可导出控制微分方程和自然边界条件。算例结果表明,对开口截面薄壁杆件,Vlasov的第一个假设精确成立。本文结论对箱梁之类复杂截面薄壁杆件的精确  相似文献   

15.
在一组能描述梁索耦合结构中主缆曲率和吊索变形对系统影响的偏微分方程组基础上,通过Galerkin方法得到了系统在时域上一次截断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用多尺度法分析了所得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得到了主共振和1:2内共振情况下以作用在梁上荷载的幅值为参数的振幅响应曲线和一次近似解析解.结果显示,一次近似解析解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相位振动控制算法对高速工况下的多支撑变截面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承系统的弯曲振动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300 MW汽轮发电机组,模拟并搭建其实验平台进行控制试验验证.对采集到的非平稳轴系振动信号,用全局小波振幅谱分析.最后,由识别出的对振动起主要作用的频率及其振幅谱可知,所采用的反相控制技术简单易行,工作可靠,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工程中常用的双边工字钢式叠合梁平行双幅桥为对象,基于系列弹簧悬挂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间距比下叠合梁平行双幅桥涡振(VIV)干扰效应,并将上下游桥面涡振振幅、涡振风速锁定区间与单幅桥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幅桥与单幅桥相比,气动干扰效应使得双幅桥的最大涡振振幅和风速锁定区间都明显增加;双幅桥的最不利间距比为2~4,此时桥面最大涡振振幅最大且风速锁定区间更长;上下游桥面的振动存在一个相位差,受到折减风速、上游桥面振幅和间距比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数值分析软件MATLAB平台上,运用三角级数法将桥面不平顺模拟为具有各态历经的平稳随机过程.根据有限元法建立大跨度斜拉桥分析模型,将车辆模拟为5个自由度的质量一弹簧一阻尼体系,分别建立车辆和桥梁结构的振动微分方程,通过位移协调和力的平衡条件形成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微分方程.采用Newmark—β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编写了迭代计算的APDL命令流,进行主跨为550m的福建长门大跨度公路斜拉桥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动力响应随桥面状况的恶化而显著增大,随结构阻尼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关系减小.随车重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在开始阶段,响应迅速增大,而后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19.
斜拉桥施工的灰色预测控制系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及预测控制理论,结合斜拉桥的施工特点,提出了一个较大为实秀的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灰色预测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了这种系统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实施步骤以及实际应用情形,采用该系统可以对斜拉桥的线形和索力实施较为有效的双控。  相似文献   

20.
大跨度斜拉桥钢塔施工阶段振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为例,进行了斜拉桥钢塔施工阶段的动力特性测试和振动控制.通过环境振动、人力激振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激振的方式测试了代表性施工状态时,钢塔和塔吊结构体系的模态振型、频率和阻尼,结果表明,施工阶段南京三桥钢塔无控阻尼值高于国外(日本)同等规模钢塔阻尼平均值.依据实测的结构动力特性设计了TMD和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参数并实现了现场参数调节.为评价制振效果,分别对TMD和TLD工作与非工作状态(无控)时的结构阻尼进行了测试分析,表明安装TMD和TLD提高了结构的阻尼,具有良好的制振效果且满足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