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找应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采用固相法成功地合成了Ba0.5Sr0.5MoO4∶Pr3+x(0.005≤x≤0.04)红光荧光粉,并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测试和荧光光谱的测定.通过表征可知,该荧光粉可被400~500 nm蓝光范围有效激发,掺杂Pr3+并未显著影响样品的晶体结构,最佳掺杂x为0.02.同时讨论了温度和基质对晶体结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求廉价荧光粉,采用燃烧法于850 ℃合成了自激发蓝绿色荧光粉X3(VO4)2(X=Sr,Ba),研究了燃烧温度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并用XRD、TEM和荧光/磷光分光光度计对该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在340 nm激发下可得到一个400~600 nm宽发射峰.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法制备Ba2+掺杂Y0.75 Bi0.15 Sm0.10 VO4荧光粉粉末样品.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加入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但大大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相关机理在文中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以SrCO3、BaCO3、H3BO3、Eu2O3和NH4H2PO4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2(Sr,Ba)O-0.16B2O3-0.84P2O5:Eu2 荧光粉。通过XRD图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光色参数和相对亮度的测量,研究了Ba2 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Sr,Ba)O-0.16B2O3-0.84P2O5:Eu2 荧光粉属于四方晶系,晶胞参数随Ba2 摩尔含量增加而增大。Ba2 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荧光粉的相对亮度,同时,随着Ba2 摩尔含量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射主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出现蓝移,其色坐标y值逐渐减小,有利于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流明效率和显色指数。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b~(2+)掺杂Ba Mg Si O4:Eu~(2+)荧光粉,通过XRD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其物相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a Mg Si O4:Eu~(2+),Yb~(2+)为单一基质的荧光粉,激发光谱主要由220~400 nm和400~451 nm两个宽峰组成;在373 nm激发下,样品Ba Mg Si O4:Eu~(2+),Yb~(2+)表现出两个宽带发射,分别位于440 nm和500 nm处,属于Eu~(2+)的特征跃迁4f65d→4f7;Yb~(2+)掺杂使样品的主发射峰由440 nm转变为500 nm,发光强度随着Yb~(2+)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而440 nm发射强度逐渐下降;Yb~(2+)取代Ba~(2+)的最佳量为0.02 mol,其色坐标为(0.1433,0.3344).所得样品可应用于UV-白光LED领域中.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改进了传统的制备氧化钇铕荧光粉的方法,采用不同于"化合法"和"混合法"的实验室内常用的"干湿结合法",将Ba2+,Y3+,Eu3+用不同的溶液分步沉淀,然后再灼烧沉淀,制备出掺有BaSO4的红色荧光粉(Y,Eu)2O3.并对所得样品的发射光谱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改进条件下制备的荧光粉,发光强度有所提高,并且降低了该荧光粉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烧结温度对Bi_(0.7)Ba_(0.3)FeO_3陶瓷介电、铁电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固相反应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Bi0.7Ba0.3FeO3陶瓷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Bi0.7Ba0.3FeO3陶瓷结构、介电和铁电特性的影响.运用XRD进行物相分析可知,Bi0.7Ba0.3FeO3陶瓷样品为正交结构,主衍射峰与纯相BiFeO3一致,烧结温度在870℃以上时样品有良好的结晶度,电阻率达到108Ω?数量级.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介电常数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低频区830℃烧结的样品的介电损耗比较大,而对应于870℃和900℃两个烧结温度的样品介电损耗有了明显的减小;在高频区介电损耗对烧结温度的依赖性不大.样品的交流电导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0℃烧结的Bi0.7Ba0.3FeO3样品的Pr值可达到113.11μc/cm2,远大于纯相BiFeO3.通过Ba2+的A位掺杂进一步提高了纯相BiFeO3的介电、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_3La_(7(1-x))Sm_(7x)(SiO_4)_6O_2橙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讨论了Sm~(3+)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最佳掺杂浓度为5%.考了25-250℃温度下样品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计算合成样品的色纯度,最高可达99.6%.研究结果表明,此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光或蓝光有效激发,在白光LEDs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aGd(WO4)2:Eu3+荧光粉.采用XRD、热失重与差热分析、荧光光谱图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样品未经退火处理时,在266nm激发光激发下,300~600nm处有一WO2-4产生宽带发射带和Eu3+在614nm处产生的红光.发光特性证实NaGd(WO4)2:Eu3+荧光粉可用于制造单基质的白光LED.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由WO2-4产生的宽带发射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最后在800℃退火的NaGd(WO4)2:Eu3+荧光粉在614nm处产生红光.从理论上分析了WO2-4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测定磁铅石型铁氧体Ba0.1Pb0.9Fe12O19中Fe、Ba和Pb含量的分析方法。选取纯Fe粉(分析纯)、Pb粉(高纯试剂)和纯BaSO4粉末(分析纯),采用粉末压片法自制标准,建立了Pb和Ba相对于Fe的强度比-含量比的定标曲线。通过实验验证样品的测量,Fe、Pb和Ba元素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不大于0.2%、0.3%和2.0%,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且简单快速。实验测得Ba0.1Pb0.9Fe12O19样品中Fe、Pb和Ba含量分别为56.78%、18.03%和1.09%,相对标准偏差为0.44%、0.77%和1.44%。  相似文献   

11.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白光LED用(Ba,Sr)2SiO4: Eu2+荧光粉.实验发现合适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发光强度较高的荧光材料,通过晶体场强度的调节,合成的荧光粉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可调.随着钡锶比的减少,样品的发射主峰向长波方向移动;Eu2+浓度变化不但影响发射峰强度,而且还改变了发射峰位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La2O3和Dy2O3掺杂对Ba0.68Sr0.32 TiO3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该系统介电温度特性和绝缘电阻率,观察了样品的显微结构,讨论了La2O3和Dy2O3掺杂改变Ba0.68Sr0.32TiO3陶瓷介电温度特性作用.结果表明:La2O3掺杂比Dy2O3掺杂在改变Ba0.68Sr0.32 TiO3陶瓷介电温谱特性曲线上具有更为显著的展峰作用;随着La2O3和Dy2O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绝缘电阻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柠檬酸复合物法合成了立方及菱方结构的Y_6WO_(12):Eu~(3+)多晶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稳态荧光及瞬态衰减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立方及菱方结构的荧光粉中的WO_6基团和Eu~(3+)离子分别可被近紫外光和蓝光所激发,但WO_6基团在室温下不产生荧光.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光谱以Eu~(3+)离子的~5D_0-~7F_2 或 ~5D_0-~7F1跃迁所产生的红光发射为主.随着荧光粉焙烧温度及晶体结构的变化,荧光粉的激发、发射和瞬态衰减光谱相应的发生系统变化.本文从W~(6+)and Eu~(3+)离子晶体环境变化的角度对发光性能的变化进行了计论.  相似文献   

14.
在Ba0.6Sr0.4TiO3(BST)与质量分数为56%MgO混合的基础上,进行了CeO2掺杂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eO2掺入量的增加,Ba0.6Sr0.4TiO3-MgO(BSTM)陶瓷晶粒尺寸减小.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谱分析(energydispersion X-ray,EDX)表明,复合陶瓷由Ba0.6Sr0.4TiO3和MgO两相组成,没有杂相出现.随着CeO2含量增加,复合陶瓷样品的居里温度点向低温方向偏移,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介电可调度也相应发生变化,样品的K值呈现出先增加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的趋势.CeO2含量为0.2%的样品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法制备Li_(4-3x)Sm_x(WO_4)_2系列绿色荧光粉.通过SEM、XRD和FL对所得粉体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Sm3+含量对样品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Li_(4-3x)Sm_x(WO_4)_2微晶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该荧光粉可被蓝光(450 nm)有效激发,最强发射波长位于568 nm,获得高亮度绿光.随着x的增大,样品中Sm3+的568和664 nm两个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0.4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Ca3 La7(SiO4)5(PO4)O2:Eu2+,Eu3+荧光粉,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样品具有单相磷灰石结构.在332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包含源于Eu2+的发射带,并出现Eu3+特征发射峰.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  相似文献   

17.
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Li2y-7 Sr4-1.5 x Eux(MoO4)y纳米荧光粉.XRD结果表明,铕、锂离子的掺入对样品晶体结构影响甚微,但SEM图像表明掺杂锂离子后,荧光粉颗粒平均尺寸变小.激发谱显示存在着396和466 nm两个强的激发峰.Sr4-1.5 x Eux(MoO4)4荧光粉在两种激发条件下,均获...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_(2. 95)Dy_(0. 05)(PO_4)_2荧光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Ca_(2. 35)Dy_(0. 05)(PO_4)_2:0. 60 M系列的荧光粉(M=Mg~(2+),Sr~(2+),Ba~(2+),Zn~(2+))。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的物相、组成、结构及发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对X射线衍射结果的分析表明,本次试验成功制备了Ca2. 35Dy0. 05(PO4)2:0. 60 M系列的荧光粉(M=Mg~(2+),Sr~(2+),Ba~(2+),Zn~(2+)),固溶体离子的掺杂没有改变荧光粉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固溶体离子M的掺杂可以有效提高Ca2. 95Dy0. 05(PO4)2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其中以掺杂Ba~(2+)对该荧光粉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3Y2(GeO4)3∶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荧光粉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发光特性.讨论了Dy3+离子掺杂浓度以及添加不同助熔剂对Sr3Y2(GeO4)3∶Dy3+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并计算了发光材料的色坐标.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在388nm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强烈的蓝光(481nm)和黄光(573nm);Dy3+浓度影响其发光强度,随着Dy3+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增强明显,色坐标越接近纯白光色坐标(0.33,0.33);当Dy3+浓度达到12%时,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强,色坐标为(0.32,0.33).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和烧结的方法制备系列Sr4V2O9:Eu3+(5%),Ba2+(x%)(x=0,5)粉末样品.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a掺杂能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而烧结却降低发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Eu离子周围的晶格畸变,导致Eu离子的磁偶极跳跃减弱并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