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采用X光衍射法对糠醇树脂和聚苯胺树脂碳化产物的石墨化度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620℃碳化处理的糠醇树脂样品具有尖锐的(100)晶面特征衍射峰,同时在衍射角为65°和82°附近,伴有(110)晶面和(006)晶面。这表明糠醇树脂是一种较易石墨化的有机高分子树脂。经1000℃以下碳化处理的聚苯胺树脂样品石墨化程度相对较低,碳化温度高于1000℃后,碳化产物的石墨化度则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2.
测试分析了碳化处理条件对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酚 醛树脂620℃碳化处理后的样品已开始出现微弱的(100)晶面衍射峰,表明已产生了一些石墨 微晶,但 1000℃处理的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石墨化程度还较低,仍属于无定形碳范围.实验结果 表明:树脂碳化产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均随着碳化处理温度升高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碳 随着碳化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则下降;在相同碳化条件下氢比氧有着更强的脱出能 力.碳化处理温度和气氛对树脂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都有着较强的影响,而气氛的影响表现得 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测试分析了碳分处理处理对酚醛脂碳化产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酚醛树脂620℃碳化处理后的样品已开始出现微弱的(100)晶面衍射峰,表明已产生了一些石墨微晶,但1000℃处理的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石墨化程度还较低,仍属于无定形碳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树脂碳化产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均随着碳化处理温度升高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碳随着碳化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则下降;在相同碳化条件下氢比氧有着更强的脱出能力,碳化处理温度和气氛对树脂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都有着较强的影响,而气的影响表现得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4.
有机高分子树脂碳化过程中结构基团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红外光谱法对不同温度下处理的酚醛和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碳化物的结构基团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酚醛树脂苯环上的氢虽然在碳化过程中不断减少,但经1000℃碳化处理后仍有少量氢联接在苯环结构上,主要以单个或两个相邻的形式存在苯环之中,多氢相邻形式较少。在碳化过程中,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苯环结构和稀烃基团比磺酸基团稳定,两种树脂中的苯环结构随着随碳化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形成多苯稠环结构,在1000℃下碳化处理时,苯环之间相互连接成多苯筒环结构的速度比较缓慢,特别是聚苯乙烯阳子交换树脂的苯环结构基团变化也较缓慢,碳化产物的石墨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Ni~(2+)离子掺杂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进行碳化处理,分析了树脂 碳化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同时还考察了树脂碳化产物作为二次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时的电 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i~(2+)离子掺杂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碳化产物与相同条件下处 理的未掺杂离子的树脂碳化产物相比,氢、氧含量有所提高,而硫含量则有所降低;Ni~(2+)离子掺 杂提高了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碳化产物的石墨化程度,并且促进了碳化产物中层片石墨 微晶结构的增长和有序排列;Ni~(2+)离子掺杂有效的提高了树脂碳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负极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未掺杂离子的树脂碳化产物相比,Ni~(2+)离子掺杂的树脂碳化产物组装的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容量平均提高了约20(mA·h)/g,同时还显著降低了电池第一次充放电时的 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6.
有机高分子树脂碳化过程中结构基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外光谱法对不同温度下处理的酚醛和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碳化产物的结构基团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酚醛树脂苯环上的氢虽然在碳化过程中不断减少 ,但经 10 0 0℃碳化处理后仍有少量氢联接在苯环结构上 ,主要以单个或两个相邻的形式存在苯环之中 ,多氢相邻形式较少。在碳化过程中 ,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苯环结构和烯烃基团比磺酸基团稳定。两种树脂中的苯环结构均随着碳化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形成多苯稠环结构。在 10 0 0℃下碳化处理时 ,苯环之间相互连接成多苯稠环结构的速度比较缓慢。特别是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苯环结构基团变化也较缓慢 ,碳化产物的石墨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经混捏+轧片、冷等静压成型以及焙烧等工序处理后的焙烧样品为原料,通过石墨化热处理后,考察焙烧样品经石墨化热处理前后的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2 800℃热处理,焙烧样品的结构由杂乱无序的结构转化为有序的三维石墨结构,处理后样品的石墨化度达到62.79%.室温电阻率随石墨化度的增大而下降,随体积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同时相比石墨化处理前,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Ni^2+离子掺杂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进行碳化处理, 树脂碳化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同时还考察了树脂碳化产物作为二次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时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i^2+离子掺杂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碳化产物与相同条件下处理的未掺杂离子的树脂碳化产物相比,氢、氧含量有所提高,而硫含量则有所降低;N^2+离子掺杂提高了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脂碳化产物的石墨化程度,并且促进了碳化  相似文献   

9.
测试分析了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组装的锂离子充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树脂碳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时,其碳化处理温度有一个最佳温度范围,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的最佳温度在700℃左右;树脂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是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越大,电池的充放电量就越高,电池充放电量与充放电电流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磷酸和钼酸钠水溶液中交替直流电解,实现磷-钼元素催化剂在PAN基炭纤维上的沉积和分散,以促进其石墨化,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电解液中钼酸钠浓度对PAN基炭纤维催化石墨化的影响.催化剂的担载状况、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变化等分别通过能量散射谱(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交替直流电解处理,可以有效地破坏炭纤维的组织结构,并同步实现催化剂在炭纤维上的分散和沉积,促进了PAN基炭纤维的催化石墨化.交替直流电解处理过的炭纤维经2 400 ℃热处理后,其石墨化度高达99%,微晶尺寸(L_c)为38 nm.  相似文献   

11.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菲-10-氧化物(DOPO)和对苯醌合成了10-(2′,5′-二羟基苯基)-9,10-二氢-9-氧杂-10-磷菲-10-氧化物(DHPDOPO),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及核磁共振对DHPDOP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含磷中间体DHPDOPO和双酚A与低分子量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合成制备了含磷量分别为1%和2%的含磷环氧树脂,并采用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该含磷环氧树脂的结构、分子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苯酚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的合成与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酚和双环戊二烯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了双环戊二烯酚树脂(DPR)。用环氧氯丙烷对该树脂进行环氧化,还制得了含有双环戊二烯结构的环氧树脂(DER)。系统地考察了合成反应的条件,所得环氧树脂的最大环氧值为0.31~0.35,有机氯含量小于0.02mol/100g。用红外光谱考察了以甲基六氢苯酐(MeHHPA)为固化剂时该树脂在180 ℃时的固化速度,固化3.5 h时, 环氧开环的转化率大于92%。DSC的分析表明DER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混合(质量比为1:1),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E51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5 ℃。  相似文献   

13.
郭艳宏 《应用科技》2004,31(5):66-68
介绍了氰酸酯树脂合成的5种方法,并指出了适合工业化的合成氰酸酯的方法.文中介绍了氰酸酯固化反应机理和氰酸酯固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氰酸酯树脂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氰酸酯树脂是一种高性能树脂基体具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机硅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通过有机硅的羟基与环氧树脂缩合,提高环氧树脂浇注体的伸长率,粘接强度.通过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与其他液体橡胶比较,对环氧树脂从伸长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粘接强度等方面的影响来证明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杜红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0):4153-4158
为详细分析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的性能,提出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的性能研究方法,从不同聚酰胺树脂含量、不同预聚体配比与含量两个角度,测试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使用在建筑材料中的使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聚酰胺树脂含量为10 g,黏度将提升至100000 mPa·s,对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工艺性存在负面影响;聚酰胺含量增多,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拉伸强度、压缩强度逐渐变小,剪切强度值逐渐变大;将二乙烯三胺和聚酰胺按照6.6:1.1比例混合后,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使用性能最佳;制作预聚体时,OH:NCO的最佳比例为1:3,预聚体含量为35 g时,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剪切强度最高、胶黏剂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将结晶性树脂加入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中,观察其在体系中的相转变行为及体系本身的固化行为。通过光学流变显微镜、DSC、树脂固化仪及扫描电镜研究了结晶树脂在不饱和树脂体系中的相转变规律,体系的固化速率、固化度、凝胶时间及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品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结晶性树脂在不饱和树脂体系中分两步进行相转变;结晶性树脂降低了体系的固化速率,但对体系最终的固化度影响不大;同时,结晶性树脂还降低了体系黏度并延长了凝胶时间,使得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具有更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油田用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聚丙烯酸盐为主体合成的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油田调驱剂,它是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并加入聚乙烯醇,在60 ℃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的吸水性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在0.05%~0.10%范围内时,吸水性树脂常温25 ℃下吸水量较低(340 mL/g),而在高温90 ℃下吸水量则升高到645 g/g;当n(AM)∶n(AA)摩尔比在0~0.14范围变化时吸盐量也由5 mL/g提高到60 mL/g,这种吸水量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的吸水性树脂适合用作油田调驱剂。  相似文献   

18.
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霞  刘铁良  裴瑞杰  王荣 《河南科学》2004,22(6):768-770
介绍了含游离甲醛低的粘结强度大的建筑行业用脲醛树脂粘舍荆的制备方法。研究了树脂合成过程中原材料纯度、尿素和甲醛的摩尔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粘度和固含量等性能的影响。在一定酸度和温度条件下,分批加入尿素进行阶段反应,得到一种胶液性能稳定、粘接强度高的建筑板材用粘合剂。  相似文献   

19.
LED环氧树脂封装的光学设计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树脂封装结构的光学系统设计是提高该类LED光学性能、降低试验成本的必经之路.文章基于照明光学系统的非成像特点,利用光学建模和非序列光线追迹方法,对LED封装进行设计与模拟;通过改变光学封装的形状和材料参数,对封装后的LED发光亮度特性进行探讨,并对设计进行了原理性验证;得到了影响LED光学性能的主要封装参数与照明特性的相关变化规律,对LED封装的参数设计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