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持续13年之久的西德社民党—自民党联合政府,经过一年多一浪高过一浪的内部争吵,终以自民党全部4名部长退出内阁,而于9月17日宣告破裂。20日,在野的基民盟/基社盟(亦称联盟党)和自民党达成协议,决定于10月1日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投票”(请参阅本期11页陶书一文)使施密特下台,选举基民盟主席科尔继任联邦总理,组成联盟党—自民党中右联合政府,从而最终完成了政府的更迭。对西德政局的这种戏剧性变化,应当作怎样的解释呢?德新社评论说,它标志着“一个政治时代的结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10月8日至13日应邀访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尔政府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方面.现在让我们放开视野,看看科尔政府整个对外政策的主要之点. 以科尔为首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联合政府,从去年3月提前举行大选后上台以来,已执政整整一年多了.对这届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东西方的评价不一.情况究竟怎样呢?同以施密特为首的社民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相比,科尔政府的对外政策有何特点呢?  相似文献   

3.
正9月24日,德国将迎来两德统一以来的第八次联邦议会选举,将照例选出联邦议会两院议员并进而间接决定谁将成为新一任德国总理。参与选举的政党为数尚属可观,然而两德统一以来,德国一共只经历了三位总理:科尔、施罗德和默克尔。其中科尔和默克尔都来自德国目前最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基民盟及其姐妹政党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在过去的七次选举中五次获胜,虽然  相似文献   

4.
两州选举失利,根舍外长辞职,罢工浪潮冲击,这一切使科尔总理进入他执政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4月尚未进入夏季,德国政坛的股股“热浪”已使科尔政府焦燥不安。亮起红灯,两州选举爆出冷门。4月5日,在西部地区的两州选举中,极右的共和党获10.9%的选票,进入巴符州议会,另一个极右政党——德国人民联盟得6.3%的票,进入石荷州议会。而德国政坛“两巨头”的基民盟和社民党在巴符州得票分别为39.6%(1988年为49%)和29.4%(1988年为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一年前德国统一盛大庆典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然而当时曾同科尔总理并肩就坐的原民德总理洛塔尔·德梅齐埃却于9月9日向记者宣布,他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辞去基民盟党内的一切职务并停止行使他作为联邦议员的权力。看得出来,他当时心情沉重。对此,德国各界和报刊议论颇多。德梅齐埃在德国政坛上本是一个无名之辈,曾当过乐师、律师和宗教界的负责人。但1989年德国统一浪潮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他在1989年秋季被选为民德基民盟主席;因基民盟在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选中获胜而出任总理。两德民盟于1990年9月底合并时,德梅齐埃被选为全德基民盟的唯一副主席(科尔总理任主席),10月3日两德统一后,被任  相似文献   

6.
9月17日,西德施密特总理在4名自民党部长辞职后要求联邦议院举行信任表决。9月20日,联盟党和自民党决定于10月1日提出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并推荐科尔为总理候选人。“信任表决”和“建设性不信任投票”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1949年到1969年曾是联邦政府中的主要执政党。1969年成为联邦议院中的反对党,但迄今它仍在五个州里执政,在联邦参议院中拥有多数。基民盟也是在二次大战后新建的,它的前身是二十年代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中央党。战后基民盟的创始人打算建立一个“全民的、社会的和进步的党”,使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在信奉基督教的共同基础上建立紧密的合作。从1945年7月起,在西德各地和柏林相继成立了党组织,1950年10月在戈斯拉召开了第一届联邦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全国性组织,定名为“基督教民主联盟”,并选举阿登纳为党的联邦主席。基民盟的组织形式分为中央、州、县和基层四级,全国共分成十三个州级党组织(有的州如巴登一符腾堡州,有几个州级党组织,但在巴伐利亚州没有建立党组织)。由于它长期执政,阿登纳一手把持党政大  相似文献   

8.
两德对应各党互相渗透,民德基民盟在大选中获胜,以及外部的有利形势,促进各党——随着民德基民盟在3月18日的大选中获胜,西德各党对统一问题的情绪更加高涨,它们之间的分歧减少,共同点增多,初步形成一种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统一的局面。政党格局自从1949年两个德国相继成立以来,西德的政党格局基本未变,至今仍然是由保守的联盟党(包括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基督教  相似文献   

9.
德国联邦议院第14届选举把一颗政治新星——格哈德·施罗德托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与战后德国政界那一连串显赫的姓名——阿登纳、艾哈德、勃兰特、施密特、科尔相比,施罗德这个名字在世界上恐怕  相似文献   

10.
10月26日联邦德国议院议长、基民盟成员巴泽尔因被指控接受弗利克康采恩的贿赂而辞去议长职务,这是继今年6月26日联邦经济部长、自民党人拉姆斯多夫因卷进弗利克案件而辞职的西德第二位高级领导人,对科尔政府是一次新的打击.由于这一事件牵涉的政界人物越来越多,引起了西德舆论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1.
16年了,代表德国的始终是那位有着铁塔般粗壮身材和一张憨厚的胖胖脸的科尔。就连德国人自己也在考虑:是否该换一张新面孔了?9月27日,德国第14届联邦大选尘埃落定。社会民主党大获全胜,夺得40.9%的选票,在669个议席中独占298席,比上次大选猛增46席。科尔领导的基民盟和基社盟仅得到35.2%的选票,占245席,比上届锐减49席,在议院中丢掉了第一大党的地位。民主社会主义党则以5.1%的选票进入联邦议院,第一次跨过了进入议会必须达到5%得票率的高门坎。  相似文献   

12.
3月6日举行的西德第十届联邦议院选举已经揭晓: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的执政联盟获大胜,社民党遭惨败。基民盟和基社盟共获48.8%选票,比上届大选增加4.3%,这是该联盟有史以来第二次最  相似文献   

13.
身材高大的赫尔穆特·科尔在10月16日德国统一后的第二次大选中以微弱多数再次获胜,成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联邦总理。当时西方舆论诙谐地称,“在困难的时候,上帝似乎总是向科尔微笑”。然而科尔的连任,除了近来德国经济回升这个“上帝的帮助”之外,科尔总理的个人素质和个性特点对他的成功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6晶体管施密特触发器相比,由两个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反向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已经提出,该触发器具有鲜明的转换阈值电压和复位集(RS).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施密特触发器在受温度影响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施密特触发器.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施密特触发器的温度系数是传统施密特触发器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利益中去最大限度获取德国利益,希拉克—若斯潘与施罗德的马车不能脱离欧洲一体化的大道。自去年9月德国大选后,“科尔时代”结束,代之而起的是联邦总理施罗德为首的德国红绿联盟新政府。“科尔时代”不仅是德国的一个时代,更是欧洲的一个时代。因此,人们很自然地会提出一个问题:科尔之后的德国会与欧洲如何相处呢?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西德的执政联盟,是由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和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组成。社民党,二次大战后重建,现有党员近100万,是西德最大的政党,战后长期是在野党,1969年同自民党联合执政至今。勃兰特为主席,施密特为副主席,魏纳为议会党团主席。自民党,是二次大战后新建的,现有党员8万多人,根舍任主席。该党虽小,但由于社民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都无法在联邦议院中取得绝对多数,必须联合它才能上台执政,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69年以来同社民党联合执政至今。在两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中,社民党副主席施密特  相似文献   

17.
民主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在今年3月18日举行的民主德国人民议院选举中获得40.91%的选票,一举夺魁。该党主席德梅齐埃正在同自由民主联盟和社会民主党谈判联合组阁。基民盟于1945年6月26日宣告成立。苏联军事占领当局当年7月10日对基民盟的成立予以批准。该党现有成员约14万人,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小业主以及基督教新旧两个教派的神职人员。该  相似文献   

18.
姜锋 《世界知识》2021,(4):53-55
1月16日,德国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举行选举,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现任州长阿明·拉舍特当选党主席。这次选举也为2021年德国政坛结构的重新调整拉开了序幕,德国将在今年举行联邦议会和六个州议会的选举。曾担任基民盟主席18年、已担任德国总理近16年的默克尔预计在2021年秋德国联邦议会选举后结束其总理任期,德国也将正式进入"后默克尔时代"。未来走向何方?德国将于今年做出历史性抉择。  相似文献   

19.
7月4日,西德总理科尔将应邀访苏。由于目前美苏围绕欧洲导弹问题的争夺空前激烈,东西方关系日趋紧张,国际上对科尔这次苏联之行的具体背景和意图以及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十分关注。首先,从西德和苏联的战略方针上看,双方互有需要,但目的各不相同。对西德来说,此行酝酿已久,主要目的在于贯彻其“立足于西方联盟而又同苏联保持对话”的基本政策。以科尔为首的联盟党和自民党中右政府,在对外政策上尽管侧重点与前社民党政府有所不同,但西德的处境和利害,决定了它在对苏政策上仍要保持“缓和”与“合作”的“连续性”。为了扭转西方盟国对西德有“中立化倾向”的印象和疑虑,  相似文献   

20.
<正>7月17日是德国总理默克尔60岁生日。和以往对待本国领导人不同,媒体大量发文向默克尔表示庆祝。《世界报》以"默克尔的升迁像7∶1对巴西"为题,刊登了基民盟姊妹党基社盟前主席施陶伊伯的文章。施陶伊伯说:"如果时间倒回到1989年至1990年,默克尔的升迁轨迹正如本届世界杯德国对巴西7∶1完胜那样令人不可思议,只能用‘革命性’及‘独一无二’来形容"。默克尔从当年"科尔的小女孩"成为德国以至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